APP下载

隐形的力量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性价值初探

2017-07-19文陆萍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隐性创设幼儿园

文陆萍

隐形的力量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性价值初探

文陆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不仅要加强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更要重视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环境的教育功能,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笔者试从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结合自身经验从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谈如何挖掘环境创设中的隐形教育价值。

幼儿园;环境创设;隐性课程

一、幼儿园在隐性环境的创设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被视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独特功能和价值。通过在幼儿园中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满足幼儿某些能力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更丰富的直接经验,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大胆表达的兴趣,从而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隐性教育要素,科学创设环境,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力量。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在隐性环境的创设上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概括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纯粹装饰式的环境创设

纯粹装饰的环境创设体现为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过分强调装饰性,而忽视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环境的设置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美化了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但却忽视了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引导孩子。

(二)杂乱无章式的环境创设

杂乱无章式的环境创设给人一种无序感。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者是材料来决定环境的创设。环境没主题、变化无依据,导致缺乏整体观赏性和教育性,环境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对幼儿的发展没有直接意义。

(三)一劳永逸式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的一劳永逸性,主要体现为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就将环境布置完成,而且中途不会根据季节、活动内容、形式和主题变化的需要而改动,从而无法体现环境创设的生成要素,也无法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环境创设缺乏过程性的完善。

(四)忽视心理环境的创设

谈到幼儿园环境创设,最先想到的就是活动中物质环境的布置,忽视了幼儿心理环境创设和教育情境的营造。所谓心理环境,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氛围、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的综合环境。美观实用的物质环境和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都是重要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二、总结思路

对照上述的几点问题,笔者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情况与之进行了对比,并在幼儿园教研会议上围绕“环境的创设”问题与老师们展开了讨论,结合自身做法,总结出几点环境创设的思路:

(一)多样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材料

环境创设的目标定位不仅应具有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应具有教育价值。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内设有一个木制的长廊,教师对长廊进行了艺术化的装饰,利用水管、油桶、树枝、竹筒等生活化的材料创设出具有民族气息的艺术环境,有助于对幼儿开展艺术熏陶。在环境创设的研讨中,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在经过长廊的时候很喜欢触摸这些现有的装饰,为了增强长廊与孩子的互动性,老师们随后将收集的废旧的锅碗瓢盆、玻璃瓶等材料进行了加工,增设到原有场景中,创设出更具游戏性的“音乐艺术长廊”。孩子们可以通过敲击这些材料发展艺术审美及创造能力。由这个案例可见环境是幼儿发现问题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场所,环境创设的主题应更多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通过观察、倾听、分析、讨论等方式,不断发展创新。环境创设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整理一切可挖掘利用的资源,既降低了环境创设的成本,也有助于环境的及时更换和补充,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二)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

环境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对环境的理解程度,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获取知识经验的途径主要来自于直观感知,即通过看、听、摸、闻等感官的直接作用来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于还不认识汉字的幼儿来说,图片就是他们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幼儿园我们通过大量使用图片、照片、标记、图示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例如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活动室里张贴漫画、标志和图示等帮助孩子增强对良好文明习惯的理解,提醒孩子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户外墙面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孩子在情境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题墙上有孩子文明行为的表扬照片、精彩的礼仪儿歌和故事,区角内有文明交流的提示语,楼梯口设置了“安全上下楼梯”等文明提示图。我们还将孩子们与家长画的“文明礼仪”主题绘画布置在了楼梯的墙壁上。在孩子们每天必经的通道创设了一块“文明宝宝”评选栏,将每班定期评选出的“文明之星”的照片及主要事迹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创设,使孩子通过榜样学习、情景互动,潜移默化地让文明的“甘露”浸润心田。

(三)生活化的家庭式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将幼儿园营造成温馨的家庭式环境,能给孩子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入园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幼儿园温馨生活化的环境对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会有很大帮助。“家庭式的环境”体现出“幼儿本位”的理念,更凸显出一种“人文关怀”。笔者在小班孩子入园时期允许孩子带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和一条平日里在家贴身的被褥,为的就是当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中能够获得一种家庭情感的依托,以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感。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很多小朋友不敢在幼儿园蹲坑上厕所,常常憋尿。考虑到这点,班上配置了小马桶。幼儿看见和家一样的坐便器,愿意在幼儿园如厕了,也养成了定时大小便的习惯。班级的茶杯箱、水池和毛巾架上都粘贴了一些图标和提示,指导孩子们“正确洗手”“节约水”“把手擦干净”等,在家庭般的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图书角的地垫、抱枕让孩子们有种轻松愉悦的舒适感,在放松的状态下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班级设置了多个“娃娃家”来满足幼儿对家庭的依赖。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学会了生活,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四)安全自由的心理感受

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能够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没有压抑感,更有利于激发创造的兴趣和能力。在为幼儿创设心理安全和自由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自己对于幼儿的评价态度。教师的任何一个动作、语气甚至眼神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影响,这点尤其体现在艺术活动中。笔者有这样的体验,在绘画活动里,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常会不断地要求老师去看他的创作过程,会用类似于“老师,你看我的”“老师我马上就画好了”“老师我画错了”这些征求意见式的语句来期待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此时教师如果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就要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评价也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以正面激励为主,进行发散式和开放式的引导。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而言绝不是教师自主或随意设置的环境,需要教育者以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为主要依据,充分挖掘环境中蕴藏着的巨大教育价值。环境所释放出的教育能量有时比教师的直接引导更具有影响力,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因此,笔者相信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与创造的欲望,满足他们多重发展的需求,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1]曾瑶,刘河燕.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08).

[2]刘彦.彰显环境“隐性课程”效应,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葛洲坝东山幼儿园环境创设分享[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08):83-84.

猜你喜欢

隐性创设幼儿园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我爱幼儿园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