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年之声点亮情感之灯

2017-07-19文张伟芬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婆桥时令毛豆

文张伟芬

让童年之声点亮情感之灯

文张伟芬

幼儿期是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民间童谣这一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中正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诚、义、信,我们可以由儿童的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出发,适当通过吟诵童谣的方式引导其健康乐观地认识世界,认识亲情,认识社会生活,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童谣;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教育需要循循善诱才能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其中,为了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牵强附会,我们以形式多样的童谣渗透情感教学。而站在道德情感角度,童谣代代相传的传统中又蕴藏着道德礼仪,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是指引幼儿走向真善美的风向标。因此,童谣应该渗透在幼儿的情感教育中,借助童谣让幼儿享受语言游戏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情感的发展,完善品德和人格。

一、呢喃之声,爱之弥深

在中班“三八妇女节”的节日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将《外婆桥》纳入方言特色课程,借助方言教学保留和传承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地方童谣。浅显易懂的语言构筑着深切浓厚的爱,如今活动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学会吟诵童谣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浅显的口语中理解体会深入的情感。《外婆桥》这首童谣的人物形象是幼儿成长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亲人,在参与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她扮演了亲切、和蔼、宠溺孩子的角色。在伴随着“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乖囡囡。糖一包,糕一块,吃得囡囡眯眯笑”的吟唱中,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渐渐铺开。

中班幼儿已基本认识外婆与自己的关系,孩子们能够知道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因而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亲之又亲的关系。当讨论到与外婆的故事时,孩子们最能想到的是外婆对自己的宠爱。甚至将他们所知道的表示和外婆亲密的方式都尽可能地陈述出来,这些语言浸透他们内心对爱的体会,伴随稚嫩的语气表达出来,认真而令人欣慰,有时他们很小,稚嫩得让我们质疑情感教育开展的意义,有时他们并不小,像大人一样能够理解爱,美好得让我们心都为之融化。

如此看来,《外婆桥》不止是长辈对孩子爱之弥深,更是互爱,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着爱者的宠和被爱者的懂,如线一般牵扯着亲情之爱,永不幻灭。

二、节气之语,爱乡之情

童谣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伴随着许多“洋节日”的流入,人们对满大街的异域文化大肆追捧,孩子们也深受影响,反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淡化,因此,我们在中班年级组开展“闲话江南”的方言大比拼,借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时令小调影响儿童,启蒙儿童,让儿童以家乡文化为傲,感受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

两首时令小调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叙事,传达的是节日风俗。第一首时令小调蕴藏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朴实,一方面从实际中有条理地安排着过年前琐碎却令人快乐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情感上饱含对过年的期待和喜悦。孩子们通过听赏念唱,了解到自己家乡过节时的民俗风情,体验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年前劳动人民的忙碌,萌发对家人的感恩,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现状。在情感上进一步升华,使孩子们学会为家人考虑,体会他们的艰辛,进而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家人分担家务。

第二首时令小调,以轻松的“食味”以及“自然”风俗为线索,介绍了当地传统节日里的小吃,整首时令小调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念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从听觉感知到口口相传,孩子们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丰富多样,萌发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启蒙幼儿以家乡为傲,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拉近与整个社会生活的情感距离。

三、咿呀唱念,快乐童年

童谣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当童谣与游戏碰撞,可以迸溅出欢乐的笑声。

中班幼儿尤爱“炒毛豆”的游戏。随着孩子们欢快地念着:“炒,炒,炒毛豆,炒好毛豆钉被头,钉好被头翻一转。”童谣本身可能并没有多深刻的意义,但是孩子在说说、念念、做做中却充满着乐趣,如果“炒毛豆”的游戏没有语言的陪衬,而单纯只是让幼儿有技巧地双人翻手,幼儿在重复动作的过程中势必会觉得枯燥。而配以这样简单有效的操作语,孩子们有了交流,有了情绪的提升,就不显得单调了,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

孩子们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们的童年里,以童谣相伴,让朗朗上口的童年之声点亮他们的情感之灯,成为他们人生之路中的调味剂。站在情感的角度,用童谣的真善美来促进幼儿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使幼儿的积极情绪、情感互为促进,伴随幼儿健康成长。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幼儿园)

猜你喜欢

外婆桥时令毛豆
春季时令尝鲜
时令湖——艾尔湖
羊肚菌鼓了村民荷包
毛豆飘香秋来到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毛豆姐姐的信
摇到外婆桥
一首春季时令菜 差点要了宝宝的命……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毛豆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