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借助游戏情境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实践探索

2017-07-19文项娅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情境游戏

文项娅

幼儿园借助游戏情境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实践探索

文项娅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社会环境、幼儿身体发育状况、幼儿的自我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幼儿的安全问题仍不时地受到威胁。本文试图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方法,采用恰当的策略,使幼儿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来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进而让幼儿园安全教育科学化,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幼儿园;游戏情境;安全教育;实践探索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从奠定义务教育基础、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也恰恰说明了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如何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人民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频频曝光幼儿园儿童安全受到威胁的案例,我们才发现,竟然有那么多的天真无邪的孩子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安全教育滞后,被动教育居多,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偏少;二是有效性不够,表现为说教较多,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幼儿学习兴趣不高,一旦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笔者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运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这一教育理念,将游戏情境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让幼儿不仅能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关的安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也能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首先,我们的“花朵”们在幼儿园面临哪些安全隐患呢?

一、幼儿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看得见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的教师可以说是所有学段教师中最操心的。因为幼儿的年纪太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因此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很安全的事情,放到幼儿园就不一定是安全的,甚至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热水器或者热水瓶是否放在孩子触不到的地方;幼儿活动室内的器材工具是否摆放整齐,尤其是剪刀、刀片等;二楼以上的教室窗户是否安装了防护栏;室内的电源插孔是否高于幼儿的触及范围;某些电线是否存在老化,甚至漏电的问题;建筑物的拐角处是否棱角坚硬,是否存在磕伤孩子的可能性;桌椅上的钉子是否松动,甚至脱落等等。以上安全隐患都是看得见的,只要负责的幼儿教师细心认真一些,危险很容易避免。

(二)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1.工作人员疏于职守

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孩子们都要在幼儿园午睡,午睡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教师“开小差”,擅自离开寝室或者打瞌睡、干私活等,因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监管。而这个时候也最容易出事,幼儿从床上跌落或者窒息的问题近几年时有发生,说明该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有幼儿园大门没有及时关闭,门卫看管不严格,幼儿私自跑出去,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还可能会出现幼儿园管理不严,让陌生人接走幼儿;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体检,孩子感染一些疾病后并没有及时就医;有些女教职工爱美,留着长指甲,别着精美的别针,可能会在无意中扎伤孩子;教师把孩子遗忘在了正在消毒的寝室或者校车中等。

2.食品安全问题

只要是幼儿园,就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而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集中体现在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健康证,是否专业,是否能做到48小时留样,这都应该是学校管理人员持续关注的问题。

3.意外活动伤害

几乎在所有的幼儿园,室内外活动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托幼机构环境的不断改善,儿童户外活动的课时也逐渐增加。如今,户外活动器材及玩具的造型越来越鲜艳化、新颖化、多样化,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太过于集中注意力而容易忽视一些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一些意外伤害。另外,鞋带、卫衣装饰带等也是可能造成室外意外伤害的原因。

不论是看得见的安全隐患还是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我们作为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完全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面对的施教人群是幼儿,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几乎占了所有的空间,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游戏来向幼儿传递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游戏化情境与安全教育的双效实施

所谓利用游戏进行安全教育就是把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安全的知识和经验。它能使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开展活动的整个动态。幼儿通过参与游戏,体验成功感,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通过活动幼儿不仅知道相关的安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也能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幼儿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学习情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协作和提高。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他们要借助具体的情景或形象来理解学习内容。而安全教育内容比较抽象,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借助情境表演,以此让幼儿有对比、有鉴别。

三、如何利用游戏情境进行安全教育

(一)借助角色表演游戏活动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角色表演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具有带入性的气氛中进行自报自救技能的训练。例如:鉴于幼儿对医生崇拜的心理,开展角色表演。在教室里,让幼儿扮演医生、病人等,当有人突然生病时,扮演路人的幼儿打120报警,叫救护车,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的幼儿分析病人发病的原因等,最后由“医生”分析病因,并向小朋友们宣传怎样才能减少受伤或者生病的几率,如不喝凉水、脏水,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不吃生食,不能吃过饱等,从而提高小朋友自身安全和救助他人的能力。

(二)借助情景模拟游戏,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想象力比较差,很多认识都要借助于具体的情景或者形象来了解。如模拟“小熊玩滑滑梯”游戏,让幼儿分别两次观看危险的和正确的玩滑滑梯的方式,前后对比,幼儿会发现,正确的玩法能让人玩得尽兴,危险的玩法却让人受伤,让人流泪,让父母担忧心疼,同时让玩滑滑梯的正确姿势一目了然。这种方式的情境教育要比说教更具说服力。而幼儿也会更愿意接受此类安全教育。

(三)借助木偶表演游戏,提高儿童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

木偶表演相对而言较为直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操纵木偶的行为。操作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而边看表操作,就像幼儿自己在经历一样,身临其境,效果也比较显著。当然,木偶剧的表演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教师提前备好台词和情景,并将相应的安全教育故事情节贯穿其中。这类游戏一般比较适用于大班幼儿,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情,让他们懂得自救自护的办法,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有意识地累积相应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终有一天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安全无小事,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仅可以借助以上这些游戏情境来进行,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我们的幼儿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去创造。只要是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并能吸引学生,能传递正确的安全观的活动,都是积极可取的。相信通过游戏化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加强幼儿的安全行为,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如意幼儿园)

[1]李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和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2]雷茂,向帮华.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探讨[J].聚焦教育,2015.

[3]姚亚飞,孙学丽.幼儿园游戏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和思路[J].幼教天地,2012,(3).

猜你喜欢

幼儿园情境游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