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自主性

2017-07-19文姬如峰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主性环节幼儿园

文姬如峰

在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自主性

文姬如峰

心理学认为,“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主动性和独立性,即自己主动、不依赖他人的个性特征。幼儿自主性就是指幼儿能够依据自身意愿,带着问题,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取得结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培养幼儿自主性有利于他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由入园、早操、盥洗、进餐、如厕、饮水、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室内活动、午睡、起床、离园等各个环节组成的,而环节与环节转换的空隙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包含多种功能:中转、衔接、过渡,还有休息调整。比起集体活动,过渡环节是非正式的、闲散的,同时也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幼儿所需要的过渡环节应该是有利于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实现教师的自我解放,这与学生自主发展所提倡的“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觉自身潜力”的精神不谋而合。合理安排和组织过渡环节可以提高幼儿自主性。

一、科学增加弹性时间,整合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纲要中所说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指的是那些幼儿被动等待,教师消极控制的时刻。如集体活动后幼儿无所事事地游走,教师只确保不出现安全问题,消极管控这一段时间。这样的过渡环节既缺乏教育性又无法发展幼儿自主性,其实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增加弹性时间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性。

弹性时间是指调整作息将几个活动融合在一起,分配、进行这些活动的一段时间。如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时在生活区开设吃早点的餐桌,幼儿在区域游戏的时候自主安排,轮流吃早点。这一段弹性时间将吃早点、区域游戏及贯穿其中的如厕、洗手环节融合在一起,避免了环节间转换带来的时间浪费与消极等待。弹性时间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了幼儿自主安排活动顺序和时长的权利,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

二、张弛有度,把握过渡环节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契机

幼儿园在组织实施过渡环节过程中,往往会走向一些误区,不能很好地发挥过渡环节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作用。

(一)集中做事,幼儿消极等待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通常是用盥洗、如厕等生活内容作为过渡环节。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排队和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过渡环节的真正意义没有得到最大体现。而一些隐含了强制性的安排或要求,如“某某组小便,某某组喝水”,也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二)过渡紧凑,教师高度控制

在自由松散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时常会发生纠纷。教师往往会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些游戏常规来约束他们,并尽可能地缩短过渡时间。如规定小声说话,不能下座位等。这样确实让教师“省心”许多,但过渡环节的教育契机就被忽略了。

(三)过渡环节随意无序

主要表现为教师忙于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准备,忽视对幼儿的观察、沟通和指导。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时机,过渡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放任”,看似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实则是自身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于幼儿自主性发展并无益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若想通过过渡环节发展幼儿自主性,教师首先应当更新观念,重视并把握过渡环节的教育契机。具体来说就是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中做到灵活巧妙、动静交替,注重个体差异。过渡环节的组织首先应当依据幼儿年龄、能力、当日活动内容等情况随机调整,如小班幼儿注意力不会持续长久,过渡环节就要多一些,让生活学习自然和谐。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信息发展水平决定了过渡环节要依据动静交替的原则,过渡环节的张弛也应根据幼儿的兴奋程度调节。另外教师在操作过渡环节时也要关注个别幼儿,尊重幼儿的独立自主,尽量创造个性化的过渡环节。教师应当在过渡环节中控制好“教”和“导”、“管”和“放”的关系,避免出现“管则限”“放则乱”的现象,营造出轻松、自然、流畅的过渡环节,让幼儿以自由、放松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发展他们的自主性。

幼儿园过渡环节在幼儿一 日活动中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整合不 必要的过渡环节,把握过渡环节的管控程 度,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科学合理地安排 和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等方 式和策略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性。

幼儿;过渡环节;自主性;行 为培养

三、自主有度,多通道培养幼儿自主性

(一)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园的一日工作流程中各环节往往十分紧凑,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以我们幼儿园为例,班上的作息时间表十分详尽,条目众多,教师的工作非常紧凑,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过渡环节。在尝试将小块活动时间合并之后,幼儿和教师时间上的自由支配度明显增加了。比如,我们将早点环节与区角游戏时间合并,幼儿的早点不再是集体进行,而是幼儿在区角游戏的过程中,适时地去放有早点的餐桌进餐。这样,原来生硬的过渡环节没有了,幼儿在合并后的一整段时间里可以自由选择何时去吃早点,原先的消极等待由自主选择、与同伴协商等取代。为了让过渡环节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室的空间上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如:改变教师格局,让通道不堵塞,方便幼儿在过渡环节前往想要的去处。增设一些可移动组合的纸箱、地垫等,丰富小空间,利于幼儿自主展开活动等。

(二)过渡环节活动内容要丰富、能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兴趣

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自由,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每一个活动内容要有不同环境和足够的玩具材料做支持。这样幼儿才能在过渡环节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此外,材料的选择,活动内容的组织还要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拿午餐前的过渡环节来说,教师通常喜欢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确实时间可控,能够让幼儿平复一下兴奋的情绪,安静地等候就餐。但是教师讲故事的水平有高低,故事内容不一定迎合幼儿兴趣,也无法发展自主性。若组织幼儿进行食谱播报,或是让幼儿说说故事,则更能激发幼儿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三)内容有层次性,兼顾每一位幼儿

幼儿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在过渡环节内容选择中,会有不同的认识,操作也会处于不同水平,因此,教师在选择过渡环节内容及相应活动材料时,既要重视幼儿群体年龄特征也要关注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体现层次性。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智慧源于操作。以桌面玩具材料的投放来说,教师在选择、投放时要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帮助幼儿通过操作玩具获得适宜的发展,进而培养其自主性。如雪花片,小中大班都有,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适宜的大小。又如多米诺骨牌,面对幼儿个体不同,排列的轨迹难度也应不同。材料和活动有了层次,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才能自主选择,自由发展。

(四)教师做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的助推者

幼儿园过渡环节游戏更多地体现了宽松、自主的学习特点,这种活动方式对幼儿来说是魅力无穷的。然而幼儿在过渡环节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并不是先天自发的本能。教师要根据幼儿需要,提供有效支持。譬如,在户外活动回来的过渡环节,班上是最热闹的。幼儿如同自由的小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有的去自然角浇浇水,有的去玩桌面上的小玩具,有的和同伴聊天,还有的只是坐着休息。这一切看似乱糟糟,没有规则,实际上是幼儿在享受他们自主、自理的机会,在探索无序走向有序。教师要做的是少一些刻意的、制度化的安排,适当延长过渡环节,让他们有时间去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

美国乔治·福门博士曾说:“最佳的时刻是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而不是那些庞大复杂的时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以幼儿为中心科学地组织和管理过渡环节,让幼儿在过渡环节中身心愉悦,自由自主地进行各种活动,在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玉萍,王东方.灵动的瞬间——幼儿园过渡环节巧安排.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3]李阿慧.一日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策略探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05).

猜你喜欢

自主性环节幼儿园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爱“上”幼儿园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