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地取材 物尽其用
——浅谈农村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7-07-19文颜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家长

文颜 玲

就地取材 物尽其用
——浅谈农村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颜 玲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而农村的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它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本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树立大的资源观,办出本土特色,使教育与幼儿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更加富有实效。

幼儿园;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而农村的本土教育资源是非常广阔,非常丰富的,它是一片丰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其教育价值无处不在。《纲要》和《指南》中都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成长的。幼儿生来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农村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是孩子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取之不尽的游戏活动材料。

一、走进大自然——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性

自然界是神奇、广博的。大自然是蓝天下的学校,它有着非常丰富的东西等待孩子们去发现、探讨。各种自然现象、自然物都是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收集创造,真正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一)把自然界作为教育幼儿的第二课堂

孩子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的秘密是无穷的,我们要把它作为教育幼儿的更广阔的课堂,经常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探索欲。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开始探出了脑袋,树枝上长出了嫩芽,花儿们也争相开放,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领着孩子,带上他们的画板,让他们遨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寻找春天,去感受春天。将他们看到、听到的用画笔画下来。从他们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燕子归来”“蝌蚪宝宝的出生”“春江水暖鸭先知”“树宝宝长头发了”等等,这些作品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来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夏天,到处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看,小树在一天天长高,小麦已经成熟了,鸟宝宝们出生了,大蒜已开始长出了蒜苗。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经常看到却又忽略的事。但在充满好奇的孩子们眼里,这些都显得那么的神奇。我们把他们带出园门,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图画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于是“菜宝宝的经历”“比高低”“竹笋和竹子”“知了流浪记”“毛毛虫和蝴蝶”“蒜宝宝的小辫子”等活动由此生成,展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秋天,意味着丰收。那堆的比人还高的草垛,晒满了稻谷的水泥场,被风吹乱的稻草壳,满地的落叶……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那么的美。我们领着孩子到田野里,去看大片大片金黄的水稻和沉甸甸的稻穗,体验丰收的快乐。我们领着孩子到果园里去,去看那挂满了枝头,又圆又大的水果。让他们去采摘、去品尝、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我们领着孩子到竹林里去,看看竹子的挺拔,听听小鸟的叫声,找找被人遗忘的野花。回来后,这些都成了孩子们创造的源泉。

冬天,当西北风呼呼刮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则带着画板、画笔在找冬爷爷。而他们找到的冬爷爷也是不同的。厚厚的大衣里有冬爷爷,飘着雪花的天上有冬爷爷,结着冰的小河里有冬爷爷,落满了霜的大地里有冬爷爷,沉睡的麦苗里有冬爷爷,就连堆满雪的草垛里也藏着冬爷爷。

在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广阔天地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自然的神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创造力,燃起了创造生活的愿望。

(二)利用自然物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

常见的自然物有石头、沙子、泥巴、种子、麦秆等等,我们利用这些自然物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他们通过触摸、连接、混合、拼贴等活动来认识美化事物,了解他们的种类、属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激发创造性。教学中,我利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种子让幼儿排队、分类、数数,帮助孩子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问题,此外沙、石、叶、种子、麦秆、草绳都是很好的美工材料,孩子们用它们来拼贴、编织,作品充满了创意;日常活动中,幼儿可在自然角栽种种子,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还可利用山坡、树林、田野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多种多样的自然物的利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活动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创造,也养成了幼儿耐心、细致的好品质。

二、面向大社会——激活家庭资源的能动性

幼儿园是孩子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一些活动,能促进他们适应社会,能使他们今后更从容地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所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掘家长资源,真正发挥家庭资源的能动性,调动每个家长的积极性,挖掘家长的潜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家长成为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一起为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一)请进来,激发家长的主动性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任何活动的开展,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开展的“水果娃娃展”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合作,做出了“香蕉娃娃”“苹果娃娃”“柚子娃娃”……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我们还发动家长与教师、幼儿一起用各种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如:用丢弃的蚌壳装上沙子,封住口做摇铃;用果奶瓶穿上松紧带做拉力器;用旧布夹上纸板做飞盘……此外,我们还积极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园为幼儿做讲座,丰富幼儿的知识,如:请在医院儿科工作的家长来园为幼儿开《宝宝的成长》讲座,使幼儿了解自己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长大的;请在小学工作的家长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使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请在供电站工作的家长来园为幼儿开《可怕的电》讲座,使幼儿了解不能玩电,注意安全。正是有了家长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的活动才能开展得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幼儿才会如此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也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发挥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走出去,发挥家庭的教育性

除了请进来的方式,我还积极与家长联系,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参观家庭中特殊教育资源。如:我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幼儿家中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我们的教育实验基地,让幼儿去基地栽种果树,管理果树,定期去观察果树生长,孩子们对于果树的每个变化都兴奋不已,从光秃秃的树枝到冒小芽到长叶子再到开花、结果,都画下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农民伯伯本领真大”“果园好美啊”“XX的爸爸真能干”“我以后也要栽出更大更甜的葡萄”“为什么要用一个纸袋套住桃子呢?”……这些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此外我们还去参观了家庭超市,了解了内部构造和工作过程,感受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进而明白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共创大环境——促进环境资源的交互性

幼儿的发展是周围的环境与其不断发生撞击、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我们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化、绿化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

(一)利用自然现象为幼儿创设相互作用的教育环境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愉快、轻松的教育环境,但是光靠教师们精心修饰出来的环境,只能吸引孩子们一时的兴趣,发挥不了教育作用。所以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与他们一起创设环境。如:秋天到了,叶子落下来了,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树叶,一起用树叶做标本,用树叶剪贴……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做展现在周围环境中,使环境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二)将“大自然大社会”搬进活动室

秋天来了,我们将黄黄的稻谷、新鲜的南瓜、美丽的芦花、饱满的玉米、枯黄的梧桐叶纷纷请进了我们的活动区,让孩子们将稻谷的壳剥掉,看看到底里面藏的是什么东西,将玉米棒上的玉米一粒粒剥下来,比比谁剥得最快。春天,我们组织幼儿种植黄豆、芝麻、丝瓜等植物,观察小麦、油菜、蚕豆的生长变化,饲养蚕宝宝、小蝌蚪等小动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进行记录。活动室的自然角也是我们引进自然材料的一个主要场所。除了各种花卉、种子以外我们还发动孩子们自带金鱼、泥鳅、龙虾、螃蟹等水生动物。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本土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但怎样真正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物尽其用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在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资源,并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从而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创造性,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市义台街幼儿园)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家长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环境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