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06-28杜其聪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管腔主动脉

杜其聪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其聪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目的 探讨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 10 例经过手术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观察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重要的血管分支的关系。结果 10 例炎性腹主动脉瘤中,3例患者出现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其余7例患者还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出现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管腔受压。结论 螺旋 CT 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是炎性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炎性腹主动脉瘤

据统计,炎性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约占腹主动脉瘤的4.5%~12%,多发生于年轻男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在临床表现上,炎性腹主动脉瘤容易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而且一般伴有血沉增快。因此在临床上,慢性腹痛、体质量减轻、血沉增快是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三联征。众所周知,炎性动脉瘤一旦发生就有可能破裂,其预后极其凶险,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就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影像学检查。而且影像学检查还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炎性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还需要确定炎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和临近重要分支血管的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近年来,CTA检查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能以不同的角度显示病灶及与周边血管的解剖关系。笔者收集2012年4月至11月行螺旋CT三维重建的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CT影像特征并结合手术及实验室检查,旨在评价CT三维重建对炎性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4月至11月行CT三维重建的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女性4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52岁。病例均有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其中7例患者自己可触及腹部搏动性包块,伴或者不伴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其余3例患者自己没有特殊感觉,在体检超声下偶然发现。

1.2 MSCT检查

CT检查设备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对比剂为碘海醇。者取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扫描范围从膈肌至盆腔下缘,包括全部受累的血管。配合呼吸进行扫描,防止呼吸伪影。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85~90mL(可根据身高,体质量适当调整),速率40mL/s,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层厚1.25mm。采用团注碘对比剂追踪法监测腹主动脉腔内浓度,感兴趣区置于腹主动脉(感兴趣区为真腔),阈值设定为100HU,延迟10s,自动触发扫描。对比剂注射完成后,随即以相同的速率注射10mL生理盐水灌洗。图像原始数据传输至GE专用后处理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法(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根据图像后处理显示的图像,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①观察炎性腹主动脉瘤是否存在假腔;②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的CT表现及分型,炎性腹主动脉瘤在形态学上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纤维病变型)和Ⅱ型(囊性突出型)。③其他表现。

2 结 果

所得CT扫描图像均由副主任医师资质以上诊断医师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出具报告。这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形态学分型上均属于Ⅰ型(纤维病变型)。从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后的VR、MIP、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图1)上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受累的腹主动脉以及周边的分支血管的情况,从而更全面的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累及的血管管腔及管壁的情况。10例进行CT三维重建的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经分析其CT影像表现,其中3例患者出现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其余7例患者还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出现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管腔受压。这10例患者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

图1 从左到又右依次为横断位、斜冠状位下图为VR、MIP

3 讨 论

3.1 炎性腹主动脉瘤的CT表现

本次收集的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的病例中,均为真性腹主动脉瘤。即腹主动脉出现局部扩张,管壁包含内、中、外三层。炎性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行CTA三维重建检查,不仅能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和临近重要分支血管的情况,还能观察瘤腔内是否存在血拴,瘤壁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瘤周情况,还可偶然发现其他器官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3.2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炎性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的优势及临床价值

常用的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法(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其中VRT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炎性腹主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有无钙化以及重要血管分支的情况。MIP图像可区分血管壁的钙化与管腔对比剂的浓度,可用于测量动脉瘤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参数,为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MPR可以从任意方向、角度观察动脉瘤、附壁血栓及钙化,还可观察瘤体与分支血管的关系及瘤体周围的组织。CPR可以把血管“拉直”,使得血管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显示全程,其解剖关系会有一定的变形。主要用于MPR难以显示动脉瘤全貌及其与分支血管关系的情况。总之,64排CT具备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后处理功能强大,CTA重建图像质量高等优势,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正因为具备了这些优势,在对炎性腹主动脉瘤的患者的诊断中,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并为手术提供全面的信息。可作为炎性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及随访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R732.2+1

:B

:1671-8194(2013)09-0097-02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管腔主动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