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06-19仝大鹏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仝大鹏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间内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筛选后选择28例符合标准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患儿经随机分组平分为两组各14例,对采用常频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患儿标为对照组,另一组患儿标为观察组并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治疗临床表现、并发症管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氧合指数与吸入氧浓度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改善(P<0.05);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更为有效(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管控水平更加突出(P<0.05)。结论:采用无创通气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周期,并有助于改善通气状况,安全性较。

【关键词】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ONG Dapeng

Xi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gzhou, Hebei 0622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 A total of 28 children with this diseas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ases of our hospital in the three years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3.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lottery, with 14 children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 of children was mark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oxygenation index, inhaled oxygen concentr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oxygenation index and inhal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d(P<0.05);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xygen therap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evel of complications control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promine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reatment cycle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help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condition, with high safety.

【Key Words】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linical effect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呼吸问题,常表现为新生儿出现呼吸不畅和呼吸衰竭[1]。这些症状会逐步恶化,进而导致患儿出现肺部感染,这对患儿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风 险[2]。在治疗呼吸窘迫时,通常需要利用机械通气来增强儿童的呼吸功能,并通过被动呼吸来提高他们的主动呼吸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儿童体内的血氧浓度,并减少脑组织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损伤[3]。传统的机械通气主要依赖常频通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在通气的过程中对于肺部及呼吸道会产生相当强烈的刺激,因此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相较于常频机械通气具有无创的优势。这一治疗方法对儿童脆弱的呼吸道系统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能有效地维护呼吸道组织的完整性,其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能够获得有效提升[4]。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病例进行了选取,旨在探究并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汇总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我医院接受救治的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案例皆来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经筛选后选择28例符合标准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患儿经随机分组平分为两组各14例,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常频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标为对照组,另一组患儿视为观察组并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方法,患儿皆为从出生到生后28d的新生儿。对照组,男8例,女6例;观察组,男7例,女7例。同时统计检验得出两组患儿的原始数据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分组具备进行后续比对的价值。纳入标准:①患儿皆为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早产儿;②患儿无内分泌性系统疾病;③所有病患的家属都已经知道并理解了这次研究,并同意参与此项研究,并签订了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②患儿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

1.2 方法

当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入院检查时,他们会依据患儿的具体病症和呼吸困难的严重性来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为了实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可以通过打开静脉通道进行静脉滴注给药,并将其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这样可以确保及时掌握患儿的健康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频机械辅助通气治疗。首先让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并使用气管导管进入患者的口腔内,经过喉咙、食道后到达他们的气管,最终连接到呼吸机的出口处。接下来,根据患者末期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来调节呼吸机中的氧气比例和压力,以确保他们在接受通气时能充分满足对氧的需求。

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方法。依据患儿的鼻子大小特性,挑选合适的鼻孔型通气管,然后置于孩子鼻子里。用4周时间以胶布对其进行稳固,同时通气管的一侧和持续气道压力正向通气的机器相连。开始时,可对呼吸器的设定做一些变动,如把呼吸终点正压调至5cmH2O,并且逐渐降低氧气比例约至50%左右。接下来,基于患儿呼吸结束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我们进一步调节了呼吸机的氧浓度和氧分压。值得一提的是,调整呼吸末正压的峰值不应超出8cmH2O的范围。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对比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与吸入氧浓度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4h和48h后的氧合指数(OI)和吸入氧浓度(FiO2)情况。(2)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临床表现情况:通过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临床表现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分析不同的治疗方式能够对治疗表现带来的改善效果。(3)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状况: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如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颅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判断不同通气方式对儿童并发症产生抑制效果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通气方法下患儿的氧合指数(OI)和吸入氧浓度(FiO2)情况

经过24h和48h的治疗后,两个实验组的氧合指数(OI)和吸入氧浓度(FiO2)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中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提升更加显著,而吸入氧浓度则低于对照组,证明观察组中这两项数据的变化情况都更加优秀,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都是有意义的(P<0.05),见表1。

2.2 不同通气方法下患儿治疗临床表现情况

通过记录并计算发现,实施无创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表现均存在更明显的优势,恢复时间的需求得到有效缩短(P<0.05),见表2。

2.3 不同通气方法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儿童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肺部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颅脑出血)明显减少(P<0.05),这证实了无创通气治疗对于预防儿童并发症的效果更为显著,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于出生不足月的早产儿造成影响。由于他们在分娩过程中并未完全从母体中发育,因此,这些患者在营养摄入和身体器官的成长方面与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5]。在这样的背景下,婴儿的自我防御和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他们的呼吸道和黏膜都非常脆弱,这给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6]。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医学情况,当儿童长时间呼吸不畅时,可能导致大脑、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区域出现缺血和缺氧的症状,进而引发无法逆转的伤害,对患儿的成长和发育带来严重影响[7]。在常规的通气治疗中,需要将气管插入口腔内,这可能引起明显的患儿应激反应,还有可能损伤气管黏膜,增加患儿出血、感染和气压伤等并发症的风 险[8]。该治疗方式展现出了非侵入性的优势,通过将气管插入鼻腔,能够减少刺激性反应对患儿的威胁,并能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引导患儿自主呼吸的功能。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发现,观察组中患儿的氧合指数与吸入氧浓度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改善(P< 0.05);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更为有效(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管控水平更加突出(P<0.05)。通过采用无创呼吸的方式来提供肺部功能通气治疗时,病人的刺激感官反射会得到减轻,从而不至于给他们的喉咙带来伤害或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一种方式安全性优越,而且能够极大地舒缓患者的身体疼痛感和精神上的不安情绪。另外,通过设置适当含量的氧气有利于加快病人恢复健康的速度。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的呼吸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婴儿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表现症状和病程进展速度,同时也能极大地提升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水平。另外,这种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且无需手术介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广泛的使用价值,因此被认为是当前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路琰,孔少云,朱良梅.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9,47(7):733-734.

[2] 苏超云,叶旭芳.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159-161,165.

[3] 李敬娴,何金孝,乔红玉,等.丙氨酰谷氨酰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22,44(1):1-5.

[4] 侯超.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44-145.

[5] 王胜.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4277-4278.

[6] 孔祥平.经鼻高流量吸氧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140-141.

[7] 吴海霞,王海燕,吴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1):98-100.

[8] 林华梅.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 15(13):11-1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