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4-06-19赵莉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0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

赵莉

【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胃癌并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按1:1比例原则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6.14±1.24)分、抑郁评分(6.20±1.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89±1.36)分、(8.14±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可缩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其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on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satisfaction of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an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ZHAO Li

Jinchang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Jinchang, Gansu 737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on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satisfaction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an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hods:60 patients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an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equal number of cases according to 1:1 rati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given standardized nursing;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feeding time,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96.67% referred to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exhaust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Anxiety score (6.14±1.24) and depression score (6.20±1.28)Hypotrophic control group (7.89±1.36) and (8.14±1.4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can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an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is nursing.

【Key Words】Standardized nurs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arly gastric cancer

早期胃癌的病灶仅局限在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入侵其他肌层,通常患者早期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生存率明显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微创技术,通过高频率电刀、内镜等器械可有效、安全剥离病灶与正常组织,创伤小、病灶切除率高[1]。但术中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术后胃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均要求在围术期将护理与手术相结合,规范护理流程,促进患者更好康复[2]。当前标准化护理模式日益成熟,可使围术期各种护理流程更加规范、科学及有序,避免护理差错及盲目性,可相应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现本文分析标准化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康复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早期胃癌并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就诊时间2021年1月—2023年6月。患者均符合早期胃癌标准[3];排除肿瘤远处转移、内镜手术禁忌症者;患者知晓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按1:1比例原则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96±6.18)岁;肿瘤病灶:胃角部12例,胃窦部6例,胃小弯8例,胃大弯4例;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10±6.24)岁,肿瘤病灶:胃角部10例,胃窦部5例,胃小弯10例,胃大弯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说明手术的时间、流程及术前禁食、禁饮等;术中严密监测体征变化,积极配合手术医师操作;术后监测患者体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及用药等。

观察组另给予标准化护理:(1)明确护理流程。由护理人员结合手术室护理经验,并查阅资料、医院实际情况等,优化护理流程,分析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护理方案,将安全隐患细化至每个护理环节当中。(2)术前规范化护理。术前评估患者认知、心理状态,对明显焦虑者,结合心理专业医师及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择期手术,待其情绪好转后可实施手术;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呼吸等;术前结合图册、口头宣教、视频,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治疗优势、安全性,邀请治疗成功者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手术优势、康复情况,进一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3)术中规范化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等体征,熟悉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便于更好配合;若时间过长,需要密切注意患者血氧饱和度;针对其体位选择软枕或压力性损伤保护贴;术中各种液体均要加温,遮盖隐私及非必要暴露体位;增加“3min预处理”护理细节,即由护士重点观察手术关键点、创面等,评估出血及穿孔风险,便于术后护理;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明确需要强化处理的步骤。(4)术后规范化护理。术后护理关键在于并发症防治,严密监测体征变化,妥善固定胃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积极协助医师评估胃出血、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等。术后严格禁食48~72h,忌睡前进食及暴饮暴食;术后卧床期间勤翻身,预防压疮。术后并为患者发放《早期胃癌术后康复指南》,建立微信群,由患者及家属进入,于群内定期上传疾病相关微视频,讲解术后疾病康复要点,并了解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随时提出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负面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4]记录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焦虑、抑郁,各有7个条目,每条目赋值0~3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为明显;(3)满意度:即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本次住院时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流程、护理及时性、态度等情况,总分40分,分为非常满意:36~40分;满意:30~35分;不满意:<3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心理状态

入院时两组情绪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而在出院时两组负性情绪明显减轻,且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14例(46.67%),满意15例(50.00%),不满意1例(3.33%),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26.67%),满意13例(43.33%),不满意9例(30.00%),总满意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7,P=0.003)。

3 讨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可通过内镜明确病灶位置,提高病灶清除精准率,治愈率高。但内镜手术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且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对疾病产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了术后康复效果。为了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在围术期多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标准化护理的应用,通过制定标准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可解决常规护理连续性差、计划性的问题,确定标准化护理步骤,可形成标准化围术期护理流程,从而能明显提高手术配合质量[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标准化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分析原因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配合标准化护理,可规范围术期护理流程及操作标准性,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的主动性,为手术医师提供及时、科学的器械配合,进而能确保手术安全性;而且术中护士需要熟悉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便于更好配合,相应缩短手术时间;并增加细节性护理,评估出血及穿孔风险,便于术后护理,可提高术后护理针对性;术后积极配合护理,及时交接,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以此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6]。

由于多数患者对癌症有高度的恐惧心理,对手术治疗的担忧,害怕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均会增加其负性情绪,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及手术耐受性,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患者过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会放大患者的烦躁、不安等心理,在治疗或护理期间,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护理满意度较低。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护理后焦虑评分(6.14±1.24)分、抑郁评分(6.20±1.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89±1.36)分、(8.14±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标准化护理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加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原因是术前配合多模式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疾病、手术的认知,通过治疗成功案例分享经验,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同时规范术后护理,人手一份《早期胃癌术后康复指南》,并借助微信群为患者发送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康复要点,可使患者更加充分了解疾病,进而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7]。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可缩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缓因为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燕平,王倩,徐桂芳,等.联合授权管理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的影响[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22,14(4):471-475.

[2] 冯艳.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8):103-105.

[3]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早期胃癌治疗规范研究》专家组.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2018,北京)[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36(6): 381-392.

[4] 孙振晓,刘化学,焦林瑛,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198-201.

[5] 张露洁,陈玉宇,惠丽,等.标准化护理配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18-119.

[6] 蔡晓美.整体细节优化护理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31-33.

[7] 于方,顾世玉,王晓敏,等.标准化护理模式对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4):371-374,379.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早期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