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个引路人”精神指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2024-05-07王婷宋少洁彭剑飞王鑫史国良毛洪钧冯银厂

高教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王婷 宋少洁 彭剑飞 王鑫 史国良 毛洪钧 冯银厂

基金项目: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2年研究生教育课题,重点课题“创新实践并举注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ACGS04-2022006)

第一作者简介:王婷(1985-),女,汉族,天津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特征及健康效应。

*通信作者:史国良(1981-),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理学博士,研究员,环境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防治与控制。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41

摘  要:环境工程教育旨在着眼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能够利用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育人的根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是环保事业的基石;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制胜的关键;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服务国家需求,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探索培养“有知识、会创新、懂实践、为家国”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四个引路人;环境工程;课程思政;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170-04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ims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who can use the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solve the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Four Guid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to be the guide for students to hone the character,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re values,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to be the guide for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 consolidate the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which is the cornerston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e the guide for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simulate innovative vitality of students is the key to technological success; to be the guide for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the motherl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patriotism, which is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house.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the "Four Guides", the paper explores a training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knowledge, innovation, practical ability, and dedication consciousness.

Keywords: Four Guide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novative ability; talent cultivation

《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国家输送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工程项目所需的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3]。这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更加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国家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确保其专业实践性,侧重于培养在环保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境工程领域,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提升环境工程质量的创新实践复合型人才。通过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要义,我们以“四个引路人”精神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构建了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实践检验,形成了一系列教学与育人成效,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期实现育人效果的持续提升。

一  推进课程思政,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与水体、土壤、大气形成复杂的混合体,在地球化学反应和环境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污染物不断变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3]。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主要育人理念在于,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育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科技应用型人才[4-5]。为此,在育人过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让学生胸怀“绿水青山”,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思政融入课堂,厚植爱国情怀。

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着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和塑造能力,形成一支师德规范、专业过硬的专任教师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最新颁布的环保政策法规、“双碳”战略等思政元素。按照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侧重点,抽取案例库中的典型思政案例元素融入课堂,将思政内容有机渗透到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中。

在育人过程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理论宣讲等弘扬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活动,践行南开“公能”精神,传承初心使命担当。提升学生的环境工程专业素养性、科学严谨性、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报国,满足新时代对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的需求。

不忘初心,厚植爱国情怀;锐意进取,心怀绿水青山。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学生、校级“五四”奖章提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青年教师获得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校级“五四”奖章、师德优秀个人等称号。这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育人和学生学业的极大鼓励。作为引路人,教师坚持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指引学生奋斗目标。使学生将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生态环境专业知识转化为报国热情,肩负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二  提高专业素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环境工程专业是应用自然、社会和工程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保护和管理环境、预防和治理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应用型学科[6]。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包括针对水体、大气、固废、土壤和噪声等环境介质的污染问题;研究环境质量、评估环境风险、提出治理方案,具有显著的工程特色。在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大学教育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的主阵地,因此,专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识和专业技能,即“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要始终立足教学一线,不断学习和掌握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此外,通过教学竞赛等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探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实现专业领域的终身学习。在顶层设计层面,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应抓住关键环节,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元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境。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持续改进[7],形成如图1所示的专业教学思路。在育人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立足我国教育国情,根据不同地区生源的特点和发展实际,对学生实施分类施策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定向发力,基础夯实和专业发展并重。例如,通过专业基本功“摸底”筛查,为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具延展性的差异化训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夯实专业知识为本,重点讲授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科学理论知识和环境工程技术。并通过不断充分整合网络公开课和线下优秀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课程改革中积极运用参与互动的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实现由“教”向“学”转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实现课程教学和专业育人的持续改进。

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学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科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对标《华盛顿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通过环境工程教育培养,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所培养的学生在研究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参加“挑战杯”“环境风云”等国家级竞赛并获奖,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专任教师多次获得国家“四青”人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省部级人才等奖励,这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肯定,标志着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以上教学和育人改革措施,实现了培养过程中始终秉承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切实做到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图1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的专业教学思路

三  激发创新活力,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我国环境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复杂特点,污染来源多、因子多、成因复杂,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源也不断更新迭代。国务院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并对环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8-9]。

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使用传统工学的技术方法恐难以胜任复杂多变的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新工科教育的提出,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元化、创新型卓越人才,以开拓的精神,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强化实践训练,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污染防治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此,我们在教师、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育人改革探索(图2)。

首先,应重视提高教师专业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通过搭建校级、院级教师发展平台,开展“传帮带”形式的教学研究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此外,大力推动院际、校际、国际间的交流互访活动,推进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激发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提高学科交叉共融的能力。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与手段,将创新思维渗透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一方面,将环境领域最新科技前沿进展引入课堂,及时更新教学课件,例如国家各相关部门环境保护相关年报、年鉴等统计资料,最新环境问题、政策、方针等,实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敏感度;此外,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资源,通过教学平台的拓展和延伸,实现知识日新。在课堂中开展前沿讲座、思辨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握专业领域前沿,迸发不同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间的火花,提升科研敏锐性和洞察力,明确科研兴趣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创新思维。

在育人过程中,践行南开大学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四同”育人理念,把握潜在的创新因素。在培养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文献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联培等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攻关、环保岗位实践等方式体会科技创新的深度与内涵。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假设但小心求证,自由创新又严谨治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10]”因此,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最终为国家输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环保人才。学院多次派出队伍参加省部级环境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竞赛并获奖,学生作为负责人多次参加南开大学创新实践优秀项目,团队青年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教师切实做到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图2  激发专业创新活力的教学改革举措

四  服务國家需求,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新工科教育的提出,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元化卓越人才,以开拓的精神,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强化实践训练,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污染防治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南开大学“爱国三问”振聋发聩,铭记于心,新时代下,要以新的姿态更响亮地回答历史之问。

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骨干教师,汇聚科学名家、教学名师,打造创新团队。南开大学对于教师的培养实施“一人一策”,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与国家指导方针相一致,即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最终形成人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高和创新潜力大的专任教师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破解领域发展瓶颈,保证所学知识与行业接轨。在当前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教育时代,环境专业核心课程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提出预期目标,实现课堂内容“接地气”,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环境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此外,在课堂中通过自主命题、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通过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和科研等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活动,深化学生对课堂讲授专业知识的理解,综合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育人过程中,首先以国家需求和学生志趣为结合点,明确科研目标。通过“以赛代练、合理增负”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使学生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在环保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作为“学术带头人”申请科研项目,激发独创性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责任心,树立科研主人翁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课题攻关,服务国家需求。树立学生的科研报国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青年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多次为国家及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城市颗粒物源解析攻关工作的研究成果作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报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为污染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论断。所研发的源解析技术为APEC会议、G20峰会、武汉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在天津、太原、晋中等多个城市推广应用,为管理部门防治决策以及“一市一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科技治霾。教师团队始终坚持应用研究服务社会,旨在培养环境保护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骨干,为国家输送重大科研任务、工程项目所需的高层次、领军型管理骨干。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五  结束语

做好“四个引路人”,其对教师的内涵要求逐级递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是环保工作的基石;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制胜的关键;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服务国家需求,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探索有知识、会创新、懂实践、为家国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5):16-23.

[2] 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引路人”[N].光明日报,2016-09-12.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创造,2022,30(11):6-29.

[4] 王敏,张丽芳,余萍.“创新+工程实践”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4(16):64-65.

[5] 韦岩松,韦帮偶.高校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7):39-43.

[6] 刘理臣,李小英,张明泉,等.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60-62.

[7] SPADY W. 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51.

[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19):7-16.

[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N].农民日报,2021-11-08.

[10] 习近平谈创新(中)[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5):4.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