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4-03-27崔佳王萱李宝虹曹雨晴

高教学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崔佳 王萱 李宝虹 曹雨晴

摘  要:新冠感染疫情的突然暴发,教育领域化“疫情危机”为“教改契机”,逐步转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该文选取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为对象,分析后疫情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思政元素育人内容有机结合,从师生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探索研究生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路径,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研究生;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185-04

Abstract: The sudden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triggered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of emergency plan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urning the "epidemic crisis" into a "teaching reform opportunit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we gradually turned to a mix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 We select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nagement as the object, and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in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argetof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value model, we try to explore hybrid teaching mode path of graduate courses from education concept,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s, which will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postgraduate; post-pandemic era; teaching mode

高等學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精神,强调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按照大思政、大教育的思路,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1-2]。新冠感染疫情防控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推广,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3-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平台和资源[6-8],但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仍是难点和关键,故本文选取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为对象,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思政元素育人内容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探索后疫情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培养质量。

一  混合式教学方式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背景

(一)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新时代高等学校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三位一体”育人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三位一体”是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而思政课程和“三位一体”是融合贯通的。价值塑造,即为谁培养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力培养,即培养什么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知识传授,即怎么培养人,是教育教学最根本的内容。价值塑造必须建立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研究生教育需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完成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因此,课程思政不是开设一门课,而是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达到研究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效果。

(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基本是“被动学习”培养模式,通过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并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对问题缺乏思考的空间,课堂活跃度不高。传统授课方式是统一的授课模式,将所有同学视为相同的个体,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如兴趣、接受能力和基础水平等,必然造成“教、学、用”一定程度的脱节。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线上教学满足了“停课不停学”及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部分学生返校,教师需做好线上到线下的有效衔接,如若个别学生未能返校,需采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这一特殊时期促进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但作为专业课教师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而更多要思考在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平台和课堂环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观念上发生转变和突破,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思政要素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合

疫情期间,学校应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要求,为各专业任课教师提供线上教学培训和平台,如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智慧树和超星等线上教学平台,实现了全体教师和学生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学习、培训和体验中,教师对线上教学模式的效果也在不断思考和提升。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学生回归课堂,又促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平台、及线下课堂的黄金教学时间,实现思政要素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更好地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也是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思索的课题。

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难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主要以雨课堂、腾讯会议、智慧树等平台为支撑;线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的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形式开展。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的发展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难点。

(一)  思政内容的“嵌入式”

课程思政教育注重润物细无声,需要潜移默化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达到思政育人的作用。而当前普遍存在对于思政内容生硬“嵌入”的现象,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思政融合流于形式。高校专业课程设计延续以往,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局限于结果性目标,忽视专业课程内思政元素对于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对于思政内容存在对互联网上各类思政政策、视频的堆砌,思政内容尚未内化于形,思政教育并未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仅停留在“嵌入式”层面,课程思政化的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  课程思政的主导权倒置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迅速发展,各类线上教育平台初具规模。高校教育突破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引领新时代发展浪潮的重要形式。混合式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实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第三课堂的结合,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难以把握课程思政融合内容与课程节奏,教师被动丧失对课程思政的主导地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强调主動融入、循序渐进、巧妙设计,离不开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精心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课程思政主导权倒置现象势必成为构建系统性课程思政的难题。

(三)  思政教学的“截断式”

目前,研究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在线上线下衔接过程中出现“截断式”问题,主要体现在“衔接性”和“延伸性”方面。

1  衔接性

后疫情时代,虽然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发展,但很多课程思政教学并未针对线上线下模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形式,线上教学思政素材广泛存在,形式多样,具有丰富性与灵活性;线下教学思政教学师生间互动性增强,思政效果及时反馈,教学活动实践性增强。然而,当前高校内课程思政融合不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思政教育方式并未随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课程思政截断在不同的教学形式,思政融合不能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下实现优势互补,衔接融合。

2  延伸性

新时代思政教育目标应立足于三个层面,“认知水平-能力提升-价值构建”,换言之,思政融合要实现“理论-实践-意识”三个维度的跨越。高校思政融合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思政意识的传递过分依赖于课堂的理论学习,同专业课程融合的环节局限于课堂,实践课程中仅强调知识能力的运用,缺乏思政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融合,忽略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知识运用、能力拓展中实现价值构建、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  研究生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基于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点,本文以管理类研究生为例,从师生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  师生观念的转变

新时代,为确保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不再是教师单一的传授,或学生简单的线上学习思政内容,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结成教学共同体。基于OBE理念,以产出为导向,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通过课前线上平台资料的分享、小组学习讨论、课上教师渗透、学生阶段汇报和课后实践等活动,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过程到评价都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深化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落到实处,调动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融合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引领塑造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优良品格,实现师生共育、专思相长的教学效果。

(二)  课程设计的实施实例

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育人理念的全面提升,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即要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如慕课资源、人工智能技术、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各类平台;又要结合线下课堂面对面体验和学生的现场反馈,深入探究如何设计研究生课程内容,实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1  课前

在课前,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基于OBE理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和质量评价的教学全过程中,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三结合。以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为例,可采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形式,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以培养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品质,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增强国土认知、家国情怀、国家认同,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

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超星等平台向学生推送相关思政视频资料、发布预习内容、布置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也可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老师课前发布任务,如查找授课主题的相关文献和思政资料,小组共同查找讨论,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收获,存在的疑问可以在网上交流和提问。通过课前老师和学生的充分设计和准备,带动学生对本堂课授课内容主动理解和思考,带着问题走进线下课堂,不再是老师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前线上预习交流、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疑问,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更为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研究生教学,要更为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思政新闻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政元素。以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为例,如土地资源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大美中华记录片或遥感影像动态变化的播放,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生态风光,感受到全国各区域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的同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滲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在讲授土地资源退化与保护的内容中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要保护好我们的黑土地”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结合实际了解黑土地的资源状况和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渗透提高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并结合北大荒精神,让学生珍惜黑土地的优势,肩负起土地人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责任。通过课前小组任务的布置,利用翻转课堂,小组查阅前沿文献并在课上分享汇报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和交流,更深入理解课上所学知识点和前沿研究,并培养了团队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自信。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超星、腾讯会议等平台优势,如课堂签到可节省点名时间,随机点名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趣味,发送弹幕可实时了解更多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况和反应,推出投票、选择题等功能,能迅速和全面统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等,也可利用平台上慕课资源或自行插入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思政要素的渗透。教师充分利用好线下黄金课堂教学时间,通过学生的实时反馈,及时点评、补充、指导和总结,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目标。

3  课后

课后,首先教师分析总结本堂课授课情况,检查是否达到授课目标。教师可根据雨课堂等线上平台查看课堂报告,包括课堂出勤、弹幕次数和内容、习题正确率、课堂表现排名、表现优秀和不积极的学生名单及不懂课件的标注等,这些线上app数据反馈信息可以帮助老师快速准确地获取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把握情况及存在问题。教师可针对课堂过程中学生理解不当之处补充课后资料,通过线上方式发布给学生巩固练习,或在下次授课时补充并总结反思以达到日后更好的授课效果。

其次,教师可组织课后活动,布置本堂课学习任务,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研究,如结合课上内容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设计研究课题、收集资料和尝试撰写发表论文等,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切实提升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师生共同开展线上拓展阅读,查阅相关思政资料共享交流,如北大荒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等,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共同产生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的教学效果评价,相比传统的教学应对学生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如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纪律、团队协作和互动表现、行为规范、作业完成情况(阅读、资源分享及讨论情况)和期中测试等。具体评价方式也应更为多元化,如生自评、生互评、师评相结合。线上线下在平台答题的过程中,学生间可互评,一方面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考,也可以结合自身想法对比拓展思维,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答题过程;在团队协作汇报任务上,可采用生自评、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增强小组团队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评和师评更客观认识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差距,以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主要采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互评和教师自评等方式相结合。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以便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师互评和督导评议帮助教师了解其他教师课程思政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进行相互借鉴反思而更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育。

总之,在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课程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达成度,并结合督导及同行教师的评议不断反思总结,实现师生共育、专思相长的教学效果。

四  结束语

后疫情时期,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提出了机遇与挑战。新时期,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和资源,从师生观念、课堂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有效渗透思政元素,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学改革,实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金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努力培养时代新人[N].中国青年报,2022-5-17.

[2] 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9-30.

[3] 刘晓宇,陆小龙,黄玉波.基于OBE理念的线上教学实践探索及后疫情时代思考——以“测控仪器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文汇,2021(13):87-90.

[4] 钟秉林,南晓鹏.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J].教育研究,2021(5):108-116.

[5]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2020-11-05.

[6] 李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思政元素导入路径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1(6):15-16.

[7] 崔佳.后疫情时代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22(24):116-119.

[8] 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59-6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项目“土地资源学”(无编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SJGY20200366);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后疫情时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互联网+生态课堂模式建构”(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崔佳(1985-),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