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2024-03-27王文超王婧婧雷博文

高教学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王文超 王婧婧 雷博文

摘  要: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对培养民航专业学生职业思维,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外一流课程研究现状与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情况,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专业课程为例,从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考评等方面在内的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综合设计,包括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两方面的教师队伍,以及包括实践基地和能力培养在内的课程实践实习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为其他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人因安全;一流课程;创新建设;教学设计;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29-04

Abstract: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civil aviati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future post competen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irst-class cour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Flight Human Factors and 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actice as exampl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nova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including teaching syllabu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team with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practice base and ability training, including curriculum practice. This study provides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Keywords: human factor safety; first-class course;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practice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明确指出中国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一流课程建设则是不可或缺的内容[3]。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推进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一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民航类院校,安全是民航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重要和最终的环节。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是飞行技术、应用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技能,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民航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形成有利于机组安全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为今后保障民航安全和高效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在民航大学多个学院和专业有所涉及,如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飞行技术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及公共事业管理等,同时,在研究生课程中也设置了民航人因相关课程。因此,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是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的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从而形成有利于机组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减少人为差错,为今后的安全飞行训练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民航人因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不仅是教育创新活动,而是以创新和实践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新时代的教育课程。综上所述,本文将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課程为例,探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一民航人因工程课程现状

人因工程不仅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涉及到工程技术、医学、生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涉及专业较多,各相关课程分布较广,教师难以统一协调,目前课程建设模式主要依托于各门课程的负责人及教学团队自主完成一系列的课程制作、课程发布、课程内容更新和后期维护等内容。从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可知,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课时与内容繁多的矛盾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理论教学,很难有较多的案例研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另外,人因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知识体系构建上较为繁杂,章节与章节的逻辑连贯性不够紧密,经常会出现由于课程知识点较为晦涩,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不够精准,理解有所偏差的问题。因此,对缺少相关预备知识的学生来说,要学好人因工程这一门课程有着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需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揉和在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

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是飞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飞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为后续的飞行训练打好理论基础,也是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参加飞行员执照理论考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为因素知识及机组资源管理能力,进而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向飞行技术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发现以下不足。

(一)  课程理论性较强,学习掌握难度较大

目前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涉及数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原理较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相对困难。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对于如何实施应用缺少真正的理解和思考。

(二)  课程创新实践实验安排时量不足,无法满足教学内容

该课程对学生实操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践实验课时量相对不足,不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用于相关教学实践的安排,课堂教学仿佛“填充式”的灌输,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创新情景意识差。

(三)  课程建设的工作缺少行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深度参与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民航企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等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加强产学结合,需要基于OBE成果导向、结果导向、能力导向等针对性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四)  课程带动学生能力培养发展不足

在能力方面问题界定分析不足,包括就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建设实施还有欠缺。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问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培养来实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能力并可以灵活应用。

二  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建设

(一)  建设思路

林杰等[4]提出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是共生递进耦合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体系内各因素之间的发展关系,建立以德才兼备为核心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析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陈雪梅等[5]发现一流课程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大学本科教育一流课程的发展目标、策略、成果,总结课程建设,从目标管理、实证教学方法、跨学科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梯度与广度相结合的一流课程体系。周慧颖等[6]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学科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强调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跨学科师生团队建设在实现一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宋来等[7]重点研究了创业教育对一流课程建设的影响,提出创业教育课程是影响一流课程教育实施效果的核心要素。覃业飞[8]、汪雅霜[9]提出在课程建设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全面、科学的教学支持和课程资源。李银丹等[10]提出了产教一体化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点和重点。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特点需要教师发展的产教合作、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工匠文化的培养。张莉琴等[11]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素养和专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探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途径。

基于《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根据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和能力导向等,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全人教育、终身教育的课程思想,转变观念,定位课程,提高教师技能。通过检查学生教育过程的学习成果来检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明确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建设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方针,坚持“评价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师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研究稳定灵活的课程结构、相对独立的习题体系、课内外平行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建设民航人因工程课程需要汲取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先进做法,吸收相关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方法,重点关注课程教学综合设计、教师队伍水平、课程实践实习等方面内容建设,其中目标、体系等也是本文研究与分析的重点。

(二)  课程教学综合设计

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和人因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的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从而使飞行学员形成有利于机组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减少人为差错,为今后的安全飞行训练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础。因此,课程教学综合设计应紧密结合OBE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能力意识。

1)在教学大纲设计方面,需要深入理解并运用OBE教育理念,需要充分考虑飞行学员未来就业领域和方向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设计入手合理把握学生从知识到技能创新的提升。按照从学校、市场需求分析-毕业要求、指标设定-课程目标和指标设计这一思路,正向设计,反向实施,真正实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2)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基础原理性知识,也要有该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渗透,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性。从综合能力和素养培育方面,课程中要融入更多元素,例如课程思政、技术规范、语言表达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重点内容主要通过线下课堂讲授完成,开放性、实操性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并通过线上交流讨论方式完成。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注重成果导向,重视产出与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以提升教学效果。

4)在教学实践设计方面,构建新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多管道、层次化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主线遵循OBE和 CDIO理念的指导,真正把自身的优势、特色充分体现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引导和培养学生系统创新观念的形成。

5)在教学评价和考核设计方面,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设计要求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和考核,课程过程考核可以从课堂表现和课下自学两方面着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借鉴国内外先进大学的教学经验,重视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评价考核。

(三)教师队伍水平建设

教师队伍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建设一流课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前提和保障。

1)在教师综合素养建设方面,应加强高校教师个人品行、师德师风、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等方面综合素养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学习并加以巩固,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自身品行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2)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应加强人因工程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科师资队伍水平。对于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运用所有可能的教学和科研资源,自己不断钻研和探索;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有经验的教师、学者交流学习。实践出真知,可以定期安排到航空公司进行交流与培训,学习人因领域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教学。

3)请企业讲师进校园,“学创产用”模式的落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和技术骨干传经送宝,通过优势互补,一方面,帮助企业导师提高其理论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培养其成为稳定的校外指导老师;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创新项目设计与研究,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实践锻炼中,即使其获得社会需求信息,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实现双赢。

4)以学生需求,加强教师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安排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提出产学用培养过程中需求,从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角度出发培养教师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及跟班一起实习、产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初级培训等方式,与企业一同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感受企业文化,全程体验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以生带师,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为“学创产用”耦合性教师人才培养储备后续力量。

(四)课程创新实践实习建设

结合该课程,建设民航人因工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导向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成果。强调工程实践为本,突出层次化、面向对象因材施教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又重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深入落实OBE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和成果实践,突出学科交叉和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专业涉及的技术和应用,并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聘请人因安全方面专家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现场讲解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曾出现的各类人因事故事件,讲解安全处置实务。

同时,充分利用新的教学信息工具与教学方式,在课程教育和实践中充分利用MOOC、微缩、翻转等课堂资源,创造大数据形势下的教育环境,全面支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激发式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介绍参考书上经典的知识和方法,还需要向学生进一步扩展介绍目前该领域常用的、新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自行实践新的知识和方法。在课程教学后期设计学生实操环境,选取感兴趣的机组人为因素风险分析和机组资源管理方法,课下自行学习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方法简介、目的目标、分析步骤及应用案例分析等,加深学生对方法技术细节和应用的掌握,促使学生对人因安全产生直观、深刻、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安全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和响应方面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一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本文虽然探讨了建设的一些方法,尚未进行实践检验,仍需大量实践、改进、提升工作,需要课程组老师的共同不懈努力,以及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以此抛砖引玉,相信学校的人因工程学科会蓬勃发展。人因工程是一门涉及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型学科,高校老师在教学上面临巨大挑战。教师应主动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人因工程课程教学是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学员本科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直接与飞行员培养质量挂钩,教师要充分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为例,一流课程建设要抓住两个关键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换位思考,共促共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3] 崔香梅,保英蓮,李勇刚.化工类研究生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8,46(5):141-142.

[4] 林杰,洪晓楠.论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耦合整生——基于学科、课程、专业一体化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9,35(5):61-66.

[5] 陈雪梅,王帅琦,闫雪.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数学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启示——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 29(1):18-22.

[6] 周慧颖,郄海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50-53.

[7] 宋来,王维军.世界一流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131-138.

[8] 覃业飞.地方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内涵之辨析[J].高教论坛,2020(10):16-18.

[9] 汪雅霜.类型化视角下大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8-85.

[10] 李银丹,李钧敏,施建祥.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6-51.

[11] 张莉琴,麻超,朱海东,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4):47-49.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局安全能力资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飞行员操纵品质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KJZ49420210076);2022年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训练实践深度耦合研究”(CAUC-2022-C2-005)

第一作者简介:王文超(1982-),男,汉族,河北承德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民航安全管理与人因工程。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四个回归”背景下《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析“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建设探讨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