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大右心房使用左室传送导管(6250VIC)行左束支区域起搏1例

2024-03-15张善稳杨仕钰程训民何国祥

贵州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鞘管右心房冠状

张善稳 杨仕钰 程训民 何国祥

(贵黔国际总医院,贵州 贵阳 550018)

给右心房巨大的患者植入心室电极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多种方法:采用右心室主动电极;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电极;C315鞘引导下使用3830电极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本病例在使用上述几种电极植入失败后,巧妙地在左心室传送导管的引导下将3830电极植入左心室间隔部,完成左束支区域起搏。

1 临床资料

男性,61岁,身高175 cm,体重75.6 kg,因“反复心悸、气促8年,加重6月”入院。高血压病史13年,糖尿病病史9年。心脏彩超:全心增大,右心房(85.9 mm)增大为主;二尖瓣重度狭窄(0.59 cm2),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压差92.6 mmHg)伴钙化,中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大量反流(62.29 cm2),继发性中度肺动脉高压(图1)。未服用减慢心率药物情况下心电图: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率35次/分(图2)。患者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指征。第1次手术:术前估计患者右心房巨大,手术难度较高。本中心已经有较多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经验,考虑3830电极可旋入室间隔8~10 mm,固定牢靠,故首选了该方法。经左侧腋静脉将C315鞘管送至右心室后,发现C135鞘全部插入后仅仅跨越三尖瓣环1~2 mm,难以到达右心室间隔部,勉强旋入3830电极后撕开C315鞘管后电极脱位。改变手术方式,换用5076主动电极(美敦力)尝试,反复改变5076电极导丝塑形后艰难进入右心室中间隔部位,螺旋固定(图3),测试参数满意,手术总耗时约3.5 h。回到病房后大约2 h,电极脱位至下腔静脉。第2次手术:拟将电极经冠状窦植入左室侧静脉行左心室起搏,经左腋静脉将左室传送导管(6250VIC,美敦力)长导管送至右心房内,在AL1导管及超滑导丝引导下难以进入冠状窦入口,换用短导管及10级电极引导,顺利找到冠状窦,但因为患者心房过大,全部鞘管插入后无法进入冠状窦(图4),无法行左心室电极植入。最后我们决定尝试左室传送导管长导管配合3830电极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第1次尝试:将6250VIC导管塑形为C315鞘形状,送入右心室间隔部,将3830电极送至室间隔,螺旋12圈,见头端向上偏斜进入室间隔(图5),起搏测试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图形,但撕开鞘管后电极脱位。第2次尝试:换用一个6250VIC导管,加大塑形形态使其垂直于室间隔,再将3830电极垂直旋入室间隔(图6),造影见头端垂直进入间隔约12 mm,起搏测试心电图V1导联呈QR型,测定参数:阈值0.5 V,感知9.8 mV,阻抗784 Ω,撕开6250VIC长导管后电极固定牢固,透视可见三尖瓣大量反流使电极摆动幅度较大,但电极固定牢固(图7)。行心电图:V1导联呈QR形,左室达峰时间大约100 ms,考虑左室间隔部起搏。观察了2周电极未再脱位。

图1 右心房巨大,三尖瓣大量反流 图2 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图3 主动电极形态

图4 由于冠状窦形态异常,6250VIC鞘管长度不够,鞘管无法进入冠状窦

图5 左室传送导管至右心室间隔部,电极头端形态偏斜,撤鞘后脱位

图6 重新塑形左室传送导隔,管后,电极头端垂直于间旋入电极后固定牢靠

2 讨 论

巨大右心房一直都是起搏器右室电极植入的一个难点,本例患者右心房扩大至85.9 mm,三尖瓣反流面积达62.29 cm2,因而给手术带来难度。既往多采用主动电极螺旋在心尖部或室间隔部,但脱位常见,有术者将电极导丝留置在电极内来支撑固定,但这样会因电极头端坚硬有心脏穿孔的风险[1];后有术者将3830电极经过鞘管植入到右心室间隔面增加旋入深度达到固定目的[2];还有术者采用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电极以起搏心室[3],本例因右心房过大,冠状窦形态也异常,参考使用了上述几种办法均告失败。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希氏束起搏一样具有较好的生理性起搏特点。且相对与希氏束起搏而言,其主要具有以下两个优点:(1)跨越阻滞部位,夺获阈值低且稳定,避免交叉感知;(2)深拧电极导线至左室间隔内膜下,起搏参数良好,导线固定可靠。对于本例患者,其最大的优点及在于深拧电极后固定牢固,严重的三尖瓣反流也不至于使之脱位。左束支区域起搏一般采用C315鞘管,该传送导管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很容易到达室间隔区域。但对于该患者而言,由于右心房过大,常用的C315鞘管无法跨越三尖瓣环。于是我们想到使用长度更长的左室传送导管塑形为C315鞘管形态可进入右心室,经过两次尝试,最终取得成功。最后心电图提示左束支区域起搏,但QRS波宽度为100 ms,考虑为非选择性左束支起搏或左心室间隔部起搏[4],虽未成功行选择性左束支起搏,但考虑该手术难度,非选择性左束支起搏或左束支间隔部起搏已较为满意。需要注意的是手动塑形左室传导导管需要插入内芯,否则会导致导管打折损毁。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鞘管右心房冠状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