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2-04-06单华静黄能为

广州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局部麻醉血压

单华静 黄能为

黄冈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黄冈 438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逐渐西方化,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2019年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到289.1/10万人。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介入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该技术逐渐成为一些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介入治疗往往会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当迷走神经反射出现时,患者往往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昏厥等临床表现,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根据临床研究可知,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后,迷走神经发生反射的几率远高于非老年群众,且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5]。因此,为了探究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有效减少迷走神经发生反射及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将从防止措施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和分析[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以2021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经过临床金标准诊断判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7]:①经过临床诊断,确认为冠心病患者;②经过2位以上主任医师确认,符合介入治疗手术指征;③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患者;②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①实验组:共计130人,男75例,女55例;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82岁;合并高血压疾病56例,合并糖尿病15例;130例患者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有3例。②对照组:共计110人,男63例,女57例;年龄在48~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32岁;合并高血压疾病34例,合并糖尿病12例;110例患者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有5例。

1.2 研究方法

对2组患者在术前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临床指征对2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方式。术中除心力衰竭患者外常规予以持续补液, 以避免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拔除鞘管方法:操作要柔和, 两侧股动脉有切口时, 严禁同时拔管[8]。

拔除鞘管时对患者的干预方法如下:

实验组:拔除鞘管时实行局部麻醉。麻醉方法使用0.2%的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鞘管拔除,不进行任何的干预措施。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进行鞘管拔除前进行心率、血压、以及生理状态进行记录,判断其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记录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几率,拔除后在进行二次指标测量。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进行密切检测。在手术结束后,给予生命监护,重视患者所提出问题和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对可能存在的引起迷走神经的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

1.3 观察指标

在拔除鞘管时或拔除鞘管后的半小时内患者如果突然患者如果突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例如,血压下降、心率变缓等,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进行阿托品注射急救,如果血压下降较严重,加入多巴胺进行急救, 所有患者经及时处理均迅速恢复正常, 脱离危险[1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2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定量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其数据的差异性;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使用卡方分析进行检验。

2 结 果

对2组患者拔除鞘管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血压、心理进行记录,记录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

实验组130例患者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病例有3例,其中男2例,女1例,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30%;对照组110例患者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病例有5例,其中男3例,女2例,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55%,见表1。

表1 2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都较低,但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

对2组不同拔除鞘管的方法所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几率的差异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2组拔除方法差异性比较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明显得知,2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即不同拔除鞘管的方式是冠心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迷走神经发生反射的重要影响因素。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心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因此,因迷走神经反射而导致临床不良后果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且此并发症一旦发生,进展迅速,对抢救时间要求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本研究通过对2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拔除鞘管的方式,对施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未进行局麻的患者在拔除鞘管时,迷走神经出现反射的几率为4.55%,在进行局麻后进行鞘管拔除的患者,迷走神经出现反射的几率为2.30%,统计分析显示2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3.1 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

根据2组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鞘管拔除,记录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可知拔除鞘管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几率,而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紧张度,且减少患者的并发生症发病情况,在本研究中,施行麻醉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病率(恶心呕吐、伤口渗血、胸闷发生率)显著低于不使用局麻的对照组患者。因此经过讨论认为原因有:(1)疼痛刺激。在患者进行鞘管拔除时,患者受到刺激,股动脉出现收缩。而机体动脉内皮上遍布大量的神经末梢,因此,在拔除鞘管时,由于拔管动作出现牵扯拉动的刺激对于内皮来说十分敏感,从而刺激神经末梢,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现象。(2)精神紧张。患者在拔除鞘管时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使得患者出现恐惧、紧张的情绪,从而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精神紧张对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诱发因素。其主要机制是:过度的精神紧张伴随焦虑和恐慌,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感增强,而后血管中的儿茶酚胺增多,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收缩力增加,心肌收缩加强,刺激左室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最终刺激迷走神经出现反射活动[12]。

通过对既往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王蓓等[13]学者的研究中显示,通过使用利多卡因对100名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鞘管拔除后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仅为3.25%,显著低于对照组5.50%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P<0.05),结论认为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拔除鞘管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紧张情绪、进行局麻降低患者疼痛感后,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本研究结果与王蓓[13]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同认为对患者使用局部麻醉后再拔除鞘管后,可以降低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此外在本研究与王蓓学者的研究中,使用麻醉药物后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同不超过3.50%,认为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2 干预措施讨论

根据迷走神经出现反射的原因分析,认为主要的防止措施包括两部分:①对拔除鞘管的方式进行干预。使用局部麻醉,减少局部血管内皮因为拔除鞘管的动作而产生的兴奋性。②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配合临床心理干预,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对患者进行介绍手术及周围器械作用,减少患者的担忧程度,配合安静的环境,热情的态度,使患者冷静下来,增加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信任感。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之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更甚者出现患者昏厥等症状,一旦发生以上症状,要及时进行抢救,注射阿托品,积极挽救患者生命。为了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要积极防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迷走神经反射。根据本项目研究调查得知,拔除鞘管是导致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对拔除鞘管时的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局部血管压迫、拔除鞘管时是否麻醉、拔除鞘管时患者的紧张情绪均是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15]。因此在后续的治疗当中,在拔出鞘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拔除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以达到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地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发生原因,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后果,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局部麻醉血压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