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4-02-26常生

甘肃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劳动教育开发

常生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并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2—0037—0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利用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本研究探讨“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旨在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是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项减负政策。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措施,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压力过大;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体育、艺术、科技、劳动等多方面教育,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在“双减”背景下的重要性

一是劳动教育可以成为“双减”政策的重要补充。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劳动教育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实践社会生活,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从而弥补单纯知识学习带来的不足。二是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认知和价值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培养劳动美德。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品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无限乐趣,凸显德育价值。

2.丰富劳动知识。劳动本身具有独特的智力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相结合,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劳动资源,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突出劳动课的专业技术特点,为振兴乡村培养后备力量。

3.增强身心素质。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可以让学生以体力劳动调节脑力活动,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展。劳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当学生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后,他们的内心是愉悦且有成就感的,这在无形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提升生活能力。参与必要的家庭劳动,能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懂得感恩父母,养成爱整洁、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和品质,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生活都非常重要。

(三)“双减”政策和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成为“双减”政策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也为劳动教育的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劳动教育的实施也可以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1.增加学生自由时间。“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农村小学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学生不用在节假日东奔西跑去补课。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劳动中,通过参与劳动,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双减”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劳动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

3.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劳动,无论是参与家庭劳动还是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学会一技之长,这些技能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技能。

4.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参与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小学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实施也可以带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小学教育活动,通过与当地企业、养殖大户和社区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提高综合素质。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例如,种植和养殖劳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手工制作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技能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校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特色,开设了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劳动课程。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程,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清洁、绿化等公益活动,了解劳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与当地农民合作,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解农业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经济。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增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管理运行不规范

虽然劳动课在农村小学的课程表中有所安排,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化教师,劳动课时无法保证,难以保障课程的深入和高效开展。个别的农村小学在劳动教育政策的执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主要受到资源限制和发展观念的影响。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劳动课教师大多为兼职,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热情。同时,学校对劳动课的检查指导几乎是空白,导致劳动课实施存在问题。

(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单一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劳动教育学习和培训,无法满足现代劳动教育的需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了解,传授知识只是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无从谈起,使劳动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多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有关,缺乏对于现代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深度理解和实践[1]。

(三)学生参与度和兴趣不高,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不足

受制于课程内容的单调和教学方式的传统,农村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度和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往往忽视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家长和社区对于劳动教育的支持和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和持续性。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整合现有资源

1.整合校内资源。农村小学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种植园等,将其转化为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种植,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在种植园进行实际的农业种植,尤其是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学农基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劳动培训。

2.整合社区资源。农村小学可以借助当地社区的力量,引入各种社会资源,如邀请农技人员、工匠、传统工艺传承人等来校举办讲座或实践指导,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农场、文化遗址等。让他们接触和了解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如花卉培育、食用菌种植等。

3.整合家庭资源。农村小学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如做家务、饲养家畜家禽,养兔子、鸽子等,让他们了解养殖程序,积累相关经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如种地、收割,开展“今日我当家”——厨艺展示活动。

4.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师收集到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方便教师随时查阅和使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分享自己的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二)创新课程设计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農村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如土地、动植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例如,可以开设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为社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例如打扫公共区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等。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劳动的价值,并提高社会责任感。

2.结合学校特色,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可以结合这些特色和优势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例如,如果学校有特色的手工艺传统,可以开设手工艺制作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技艺,同时也可以将这种传统传承下去。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竞赛活动,例如农作物种植比赛、养殖比赛等,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突出应用,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可以开设与环保、社会实践等相关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手工制作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例如,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工艺品、编织手袋、木工制作等。这种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多措并举,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中。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劳动种类和技能,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模拟一些劳动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劳动观念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1.建立劳动教育专业教师团队。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建立一支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培训,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社会服务、生产实践等,以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

3.引入专家指导。学校可以邀请劳动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利用资源的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激励教师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发校本课程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应该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提高劳动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或者参与乡村手工艺制作,如凉州区的高坝镇、金羊镇等城郊乡镇应组织学生开展大棚蔬菜种植、精细化农业发展等,而远处乡镇的学校可以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的种植技能培训,学习到实用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生活技能,工业园区附近的学校可以与本地企业、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合作,设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动物的饲养等,感受劳动的乐趣。

1.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比如,种植、养殖、手工艺、传统农具使用等,都可以融入课程中。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传统劳动技能的传承,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如“开心农场”“校园植物园劳动”。

2.结合课本知识,创新教学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数学课程中的测量、计算等知识,可以在农田灌溉、农作物产量预测等劳动中进行实践。内容和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太过复杂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材的设计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劳动中。

3.开展课程研究,组织各类活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要有区分、有侧重、有明确要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3]。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涵盖多个领域和技能,如手工制作、生活服务、环境维护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多样性和乐趣。如在劳动节期间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责任;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技能比赛,例如烹饪、缝纫、木工制作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評价反馈,及时优化调整。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和能力,以及传承劳动文化等。在编写校本教材时,需要将目标贯穿始终,以确保教材的内容和活动的设计都符合这些目标。校本教材中应该设计有评价和反馈环节,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校本教材进行改进和优化,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能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五)强化家校合作

家庭和社区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家庭劳动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劳动的重要性。

1.争取社会支持。通过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例如,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劳动教育的受益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2.开展劳动竞赛。定期组织劳动竞赛,如种植比赛、手工艺比赛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双减”政策和劳动教育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也是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积极举措,可以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江潮.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桂林市五所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大学,2017.

[2]曲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内涵[J].人民教育,2020(07):11-14.

[3]鲁妍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劳动教育开发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