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4-02-26郭斌

甘肃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实践

郭斌

【摘要】在当前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相继开展劳动教育,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探讨劳动教育方式,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劳动教育方式,形成教学经验;且在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尝试中为学科学习带来正向影响。文章分析了范家湾小学劳动教育三方参与一体化、劳动管理一体化、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知识融合一体化这三方面的内容,详细阐述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方式,以期对其他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2—0033—04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展劳动教育。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教育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缺少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对于学生劳动习惯与意识的培养不利;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创新,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劳动全过程的参与程度较低,许多劳动教育实践变成了“有趣的游玩式”体验,失去了培养劳动习惯的价值;劳动教育独立于学科教育之外,加大教学阻力。对于上述问题,兰州市范家湾小学在劳动教育开展之初就提出一体化建设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馈与研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经验;且在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尝试中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下面,就其中的思路、理念结合案例开展分析,以期对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概念界定

1.劳动教育。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提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1]结合当前一个时期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概念可归纳为:劳动教育,是在中小学学科课程系统的文化知识之外[2],学生参加的由学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各种劳动的集合;除学生之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其他人员也是劳动教育参与的主体。

2.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即在学校劳动教育总体范围内,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这三方的劳动教育要素统筹于劳动教育目标,运用搭配、整合、组建的方式,结合学科教育、兴趣培养、劳动技能等方面,形成目标一致、协调配合、力量集中的全方位整体化劳动教育管理模式。

二、劳动教育三方参与一体化

1.学校与家庭互动,形成家校劳动一体化。养成劳动习惯需要经常从事某一种劳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劳动场景→劳动反应→劳动行为”。其中劳动场景是触发劳动习惯链条实现的首要和必要条件[3]。学校与家庭互动开展劳动教育,便于形成较为固定的劳动场景。例如在小学阶段,家长可每天安排学生整理物品、打扫室内卫生等劳动,节假日家庭可以创设手工制作、农业劳作、加工食品、照顾家人等劳动场景,学校应每周提醒家长让孩子完成这些劳动。

劳动反应是实现劳动过程中间的关键环节。成年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劳动习惯链条,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认识第一个环节“劳动场景”,并在外因(家长或学校)的帮助下产生“劳动反应”,然后根据得到的“提示”实施“劳动行为”。

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或任务,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觉的劳动习惯。学校可开展学习用品整理、公共卫生打扫、种养殖完整流程参与、食品简单加工、同学间互相照顾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场景会触发劳动行为,使劳动链条各环节平顺对接,让劳动动力更加持久,容易形成劳动习惯。小学阶段是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不仅可以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过程中,孩子愿意参与,教师和家长应给予鼓励和赞美,并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激发他们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有担当的小主人。

2.社会配合学校,使区域资源一体化,助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所小学的劳动资源是有限的,要扩大学校的劳动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统筹利用相邻和相近区域内社会中的劳动资源。学校可从农业相关部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学校的种植园、养殖园里带领学生学习劳动技能。这提升了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专业水平,也让师生们开拓了眼界,并在其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学校积极联系社区,围绕“住在小区、热爱小区、美化小区清洁行动”“文艺演出进社区”等活动,借助社区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劳动实践水平。为了绿化环境、维护生态,近年来学校每年植树节都会发起亲子公益植树活动,累计共有200名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已种植了100棵丁香树、400棵沙棘树。栽种的沙棘树今年已经结果,学生们挂牌认养,这项活动成为他们的珍贵记忆和寶贵体验,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3.家庭与社会联动一体化,创设“原汁原味”的劳动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尝试简单劳动。学校紧抓时间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每次劳动1小时,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特点:“劳动过程是不易的,劳动成果是珍贵的,劳动者是值得尊重的。”家庭与社会联动,以家长的职业、技能为条件,创设一些可以体验到劳动艰辛、了解父母、认识社会的劳动内容,这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类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可以融入小学的学校教育中,与其他学科教育相互融合为,可让学生形成爱家庭、爱劳动、爱社会的思想认识。

三、劳动管理一体化

1.劳动教育空间管理一体化。任何劳动都需要空间,特别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了开设固定的劳动教育内容,一些劳动的场所也需要长期固定。为此,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初期,结合校园文化及生源特点与认知规律等因素,以学生的视角为主要依据,就地取材,建设了范家湾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利用校园空间,既符合劳动教育的需要,又基本不影响原区域功能。目前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内容有:种植养殖、手工剪纸、手工陶艺、荷包制作、食品烹饪、木工制作、3D打印、激光雕刻等。其中,种植区域有校园角落、教学楼楼顶、办公区走廊大厅,手工剪纸、手工陶艺、荷包制作、3D打印、激光雕刻等可在专用教室开展,食品烹饪的地点为校内食堂和多功能教室,木工制作在地下室。从外观上可以称为“一山一水一分田,一廊一轩一葵园”。

2.劳动教育时间管理同步化。一年有四季,我国劳动人民在四季的基础上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在北方,农业劳动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结合。如果全年中学校的劳动计划安排恰当,可以产生许多有特色有趣味的活动。兰州市范家湾小学劳动课程主题以“葵园+八节”和“葵园+农谚”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在“葵园+八节”这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校将葵园的劳动体验与八个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巧妙融合,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切实感受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也能发自内心地感悟到劳动的光荣。

3.劳动教育与实践内容一体化。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较多,学校是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主体。根据我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見》精神,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与学科教学内容相融合的一体化模式,积极开展横纵双向、螺旋上升的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开发学校日常劳动课程、阳光葵园综合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切实实施劳动教育。如葵园劳动课程,学生从土壤整理、种子选取时就参与进来。播种后,学生要定期观察、记录、施肥、浇水、除草、除虫。果实成熟后,学生要采摘果实、留种、制作标本等,这一劳动课程让学生见证了葵花生长的全过程。

4.评价对象一体化。学校在劳动管理一体化建设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获得感,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采用注重过程、多方参与的形式,制订评价指标。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评价之中,教师、学生、家长独立评估的方式,促进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和提升劳动技能,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如班级组织开展“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推动形成“热爱劳动、阳光成长”的劳动风气。每年劳动主题月,开展班级间劳动技能评比,营造劳动竞赛氛围,展示学生的劳动技能。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要评价劳动成果,重视考量“过程”和“结果”,过程是参与劳动任务的全过程,结果是学生参与劳动的收获;特别强调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情感和态度。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优点,用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技能提升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除了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学校还会评估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基于学生的执行力、坚持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三项考评指标为主要考察点,以竞赛和活动的形式,考核学生个人、教师团队、家长参与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评价结果。近两年对教师的访谈及学生测评结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在综合育人中有独特价值。

5.安全管理防范一体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各种劳动的过程中,有人与物的接触、有人与人的接触,特别是一些动态操作,如从禽舍里取蛋、手工缝制、手工制作、作物收获等,均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易受伤;还有3D打印、激光雕刻等涉及电源和激光,危险性大。在此类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检查场地设施,其次由专人(教师或外请专家)操作、手把手演示,再次是做好学生劳动前的安全培训和警示等工作,最后还要做好安全预案、为学生购买保险。劳动教育必须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责任到课、责任到人、责任到场地设施[4]。总之,一切进入校园的劳动教育内容,首先要具备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做好安全管理与防范一体化。

四、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知识融合一体化

劳动教育是实践的过程。实践中,学生会遇到计算作物产量、经济产出、人均数量等问题,还会遇到一些涉及统计学的问题。在“葵园+农谚”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校对学生开展农谚知识的熏陶,如“三月惊蛰又春风,整地保墒抓关键”。学校在春季学期时组织学生浇水保墒,翻土平地;在小满时节,结合劳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小满”这一中国传统节气的相关知识,并前往葵园基地,由农业专家专业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了解到小满节气与作物成长阶段的关联。

全过程记录动植物成长的过程,会启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了解植物学、动物学的知识。学校努力打破劳动教育与单一学科对应的关系,让劳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展现各学科知识。从实践中来,劳动时做好实践记录,到课堂中去,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全面讲解,从而打造各学科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和研究领域,挖掘课程知识背后的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及价值观培养的相关教育资源,有方向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接受到这方面培养的首届学生于2023年初三毕业,他们的中考成绩明显优于往届学生。

关于劳动教育的本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5]。范家湾小学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课程内容与实践过程,初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参与一体化,劳动管理一体化,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知识融合一体化,有效促进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体现了“五育并举”,提高了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了科学兴趣,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3(20):35-38.

[2]吴灵燕,王英.“一主双翼”的劳动教育新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09):112-114.

[3]施金华.新劳动教育视角下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76-78.

[4]罗艺,王路达.新时代生态劳动教育:内涵特征、育人功能与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6):123-128+156.

[5]李晓华,张莉.一体化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的本质、价值及推进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3(05):58-64.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008)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矿区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