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2024-02-23郭蕾蕾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应对举措管理问题

郭蕾蕾

摘 要:本文对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举措。通过对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当前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旨在为贸易企业提供一套有效的坏账准备管理策略,以降低坏账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关键词: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问题;应对举措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其中,坏账准备管理作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当前许多贸易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本文将对如何提高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水平,降低坏账损失展开深入研究,对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举措。

一、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客户资信情况审核力度不足

在我國贸易企业中,坏账准备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财务工作,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却存在着对客户资信情况审核力度不足的问题,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客户资信情况审核不严格。在实际业务中,部分贸易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于重视业务拓展,而忽视了对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核。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经营稳定。二是审核流程不规范。在一些贸易企业中,客户资信审核流程缺乏规范性,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使得企业在面对客户违约时,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暴露。三是审核人员素质不高。客户资信审核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在部分企业中,审核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识别潜在风险,导致企业对客户资信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四是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部分贸易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二)坏账准备计提不规范

坏账准备计提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控制。坏账准备计提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是计提比例不合理。部分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未结合行业特点、客户信用状况以及历史坏账经验等因素,采用固定的计提比例,还有部分企业对账龄管理关注度不高,仅关注欠款余额大小,没有及时记录和分析客户欠款时间长度的情况,无法有效地追踪客户欠款的账龄,导致坏账准备金额与实际坏账损失相差较大。二是计提时机不恰当。一些企业在应收账款发生逾期后,未能及时计提坏账准备,而是在年底或企业内部审计时才进行集中计提,使得坏账准备不能充分发挥风险防范作用。三是计提金额不准确。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未对单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计提,导致部分应收账款的风险得不到有效识别和控制。四是核销不规范。企业在核销坏账准备时,未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内部规定操作,存在随意核销、核销金额不实等问题,影响坏账准备的准确性和企业的信用管理。

(三)坏账准备的使用不规范

在坏账准备的使用过程中,一些企业存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坏账准备的转入和转出机制不明确。有些企业在发生坏账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将坏账准备转入实际损失,而是在后续回收过程中随意调整。二是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扣除时间不规范。部分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期计提,或者在扣除坏账准备时,未按照实际收回金额进行分摊。三是坏账准备与实际损失不符。一些企业在发生坏账时,未能充分证明损失的合理性,导致坏账准备与实际损失存在较大差距。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以前许多贸易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健康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表现如下:一是制度建设不健全。部分贸易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坏账准备管理制度,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核销、追溯等环节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流程。导致企业在面对坏账风险时,无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企业的损失。二是执行力度不足。即使部分企业制定了坏账准备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如:未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坏账准备的提取,或者在核销过程中存在人为干预,使得坏账准备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信息披露不透明。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过程中,信息披露不透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难以有效实施。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四是内控监督不到位。部分企业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坏账准备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如:恶意隐瞒坏账、虚构业务等,损害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举措

(一) 加强客户资信审核

客户资信审核是指企业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往来之前,对其信用状况、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1]。通过客户资信审核,以便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客户的信用风险,从而为后续的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在加强客户资信审核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对于新客户,企业应充分收集其基本信息、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确保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开展详细的背景调查。通过查阅公开资料、咨询行业同仁、实地考察了解等方式,了解客户的信誉状况、历史业务记录、还款能力等,确保客户具有良好的信用背景。三是评估客户的财务实力。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关注其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以评估客户的财务实力和偿债能力。四是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了解客户的经营模式、市场地位、行业前景等,分析客户的经营稳定性,预测其未来业务发展趋势。五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客户资信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发展壮大。六是争取合同文本拟定的主动权。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货款的支付方式、期限、担保措施等。若出现纠纷,企业可根据合同条款采取相应法律手段,降低坏账风险。

(二)规范坏账准备的计提和使用

第一,规范坏账准备计提的应对举措。一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坏账准备的计提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要求[3]。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坏账识别、计提依据、审批流程等方面,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二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在坏账准备计提方面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觉悟。会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计提工作,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合理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通过对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实施差异化计提策略,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四是建立有效的账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健康,同时提高业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助力公司评估应收账款风险暴露程度、制定催收策略、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状况。

第二,规范坏账准备使用的应对举措。一是完善壞账准备的审批和追讨流程。企业应建立健全坏账准备的审批和追讨流程,确保坏账准备的正常使用。对于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企业应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办理,确保坏账准备的合理使用[5]。同时,加强清收工作,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坏账损失。二是建立坏账准备的动态监控机制。企业应建立坏账准备的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对坏账准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纠正,确保坏账准备使用的合规性。三是加强坏账准备使用的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坏账准备使用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通过定期披露坏账准备的使用情况,接受外部监督,确保坏账准备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第三,提高坏账管理水平。提高坏账管理水平是贸易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财务状况稳定的关键。企业应充分认识坏账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应对举措,不断提高坏账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高贸易企业坏账管理水平的应对举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完善坏账识别体系。完善坏账识别体系是贸易企业提高坏账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通过明确坏账识别标准、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和规范坏账准备计提,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坏账风险,保障经营稳定和财务状况的健康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明确的坏账识别标准,确保坏账的识别具有可操作性和一致性。还应加强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包括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用记录等,以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应建立健全坏账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坏账预警、审批、核销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坏账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以应对潜在的坏账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不断探索创新的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升坏账管理能力。二是优化坏账核销流程。优化坏账核销流程是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多元化的核销方式、强化信息披露、加强风险预警与监控以及定期开展核销评估等举措,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坏账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坏账,采取灵活多样的核销方式,如催收、诉讼、协商、债务重组、资产抵顶等。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核销效率。提高坏账核销信息的披露程度,增加透明度,以便于外部监管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坏账风险的了解和评估。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坏账风险。加强监控已核销的坏账,确保核销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企业也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三是定期开展坏账分析。定期开展坏账分析是贸易企业应对坏账准备管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坏账分析,企业能更好地识别和防控风险,确保坏账准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应定期对坏账准备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坏账产生的原因、金额、客户行业等特点,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确保坏账准备能够弥补潜在损失。

三、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主要从事建材类销售业务,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该公司在拓展业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该公司采取了坏账准备管理措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公司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问题分析

该公司坏账准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该公司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审核不严格,导致一些信用不良的客户获得了赊账额度。这些客户在赊账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偿还应收账款,从而形成了坏账。第二,该公司在计提坏账准备时,采用的比例较低,导致坏账准备金额不足以弥补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此外,该公司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不够及时,使得在发生坏账时,缺乏足够的准备金来应对。第三,在坏账处理过程中,该公司存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在确认坏账时,未能及时将坏账准备予以冲减,导致账务处理不准确。在收回已确认的坏账时,未能及时调整坏账准备金额,使得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出现错误。第四,该公司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业务人员在对客户赊账时缺乏有效约束。在坏账处理过程中,缺乏相互监督和制约,使得坏账准备管理存在风险。

(三)应对举措

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调查,确保赊账给信用良好的客户。定期对客户信用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赊账额度。根据行业风险和公司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确保坏账准备金额足够弥补潜在的坏账损失。定期对坏账准备进行计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建立健全坏账处理流程,确保坏账确认、冲减、收回等环节的准确性。在确认坏账时,及时冲减坏账准备;在收回已确认的坏账时,及时调整坏账准备金额。加强对坏账准备管理的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相关监督机制,确保业务人员在赊账、坏账处理等环节遵循公司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坏账准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坏账准备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应对举措,该公司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降低了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公司将继续关注坏账准备管理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措施,确保公司稳健发展。

结束语

本文从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客户资信审核、规范坏账准备的计提和使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坏账管理水平等应对举措。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我国贸易企业在坏账准备管理方面将取得明显改善,降低坏账损失,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邬瑜骏,陈洁瑶,鞠芳.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应用挑战——基于合并报表中账龄迁徙率使用的研究[J].财会通讯,2023(21):86-90,105.

[2]刘雨欣.Z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3.

[3]张佳.基于业绩承诺的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3.

[4]程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非金融企业的经济后果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5]王婷.贸易企业坏账准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质量与市场,2023(03):13-15.

猜你喜欢

应对举措管理问题
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
浅谈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应对举措分析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村级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