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背景下在小学数学中融入德育

2024-01-17何耀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德育教育小学数学

何耀峰

摘 要: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教育,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引用数学文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营造良好家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价值,从低年段的学生抓起,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一、在数学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年龄成长需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德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重视,对学生开展德育启蒙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素材,从多方面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

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将德育教育的内涵和观念搬到家庭中,不仅能为学生营造长期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引入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他们的伟大数学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既能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又符合他们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其中中国数学家为数学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认识到认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培养严谨认真的思维和学习态度

数学学科离不开逻辑思考和计算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数学必须要有耐心、要细心认真、书写要端正整洁,否则凌乱的书写会影响学生计算时的正确率,这样才能够学好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不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降低数学计算的错误率,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在数学中渗透德育

(一)结合生活情境,提高独立能力

数学问题源自现实生活,数学教材中隐含着许多德育素材,需要教师挖掘并精心设计,在数学课堂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熏陶,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教师与家长协同育人,将课堂所需告知家长并请家长积极配合完成,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简单地模拟了在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拿着虚拟货币体验自由购物的感受,同时还要精确地完成计算,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在趣味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为了使数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由家长带领孩子走进现实的超市购物环境中,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且真实的交易环境会给学生带来适当的计算压力,完成计算后会获得无可比拟的成就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大部分商品的正常物价范围,累积宝贵的生活经验,形成勤俭持家的良好生活习惯,达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

(二)加深家校沟通,培养良好习惯

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通过线下家访和线上通信设备完成,难免会出现信息交流不及时、传递内容片面,或者家长参与度不高等现象。若是让家长能够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学习,将会极大地增强对孩子学习内容和学习状态的了解,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应用软件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时代,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探索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展现自身所学,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培养多元创新的思维。

在学习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时,家长统计孩子一天的学习、娱乐、劳动等的所用时间,共同根据数据制作出直观的表格或统计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长度,还要让他们说一说对于自己一天下来的时间分配的感想,大部分孩子会感觉自己在玩游戏、看动画片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占用了许多时间,应该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明白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的意识。教师再根据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使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探讨更有深度,从而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展开多元化的家校共育活动。

(三)设计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渗透德育教育,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根据数学教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实验、操作、表演等,可以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若学生在学校无法完成实践活动或者想要与家长共同完成,可以将其带回家里,让家长参与其中,可以起到监督和协助的作用。如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测量”一课,教师设计了“观察豆芽生长情况并进行测量”的活动,活动操作简单,但是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家长的指导及监督下,学生在测量豆芽生长情况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度量单位到底有多长,还通过种植体验到生命生长的神奇。之后还可以扩大测量范围,让学生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又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分辨图形的形状和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制作一幅拼贴画的作业。学生在剪切图形并进行组合拼贴的过程中,会思考每个图形的特点以及边长和周长的数值,家长只需在必要时从旁协助和指导。这种数学手工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又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引用数学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可谓源远流长,并且拥有着丰富的理论成就,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故事值得小学生阅读和学习。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复杂的数学理论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着重介绍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和所得成就,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的后七位,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多年。”时,所有学生都发出了惊叹,虽然他们还不懂圆周率的意义,但是能够抓住“没有计算器”和“早了一千多年”这两个重点,感叹于祖冲之在计算方式与现在相比落后许多的环境下,还能领先世界一千多年,有如此大的数学成就。然后教师又介绍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刻苦而坚定的求学之心和出众的成就令人敬佩,而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到祖国参与建设并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的行动,更是让学生感到感动和自豪,有的学生还直言,看完这些名人故事之后发现,能够学好数学、参与祖国建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激起学生对数学名人、数学文化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中国数学文化历史的微课发给家长,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并讨论,培养孩子对数学文化和知识的兴趣,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与文化知识相结合,在家校协同的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價值观。

参考文献:

[1]任卫兵.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融入教学,让课堂更生动[J].教育家,2023(22).

[2]张学智.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21).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德育教育小学数学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