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2024-01-17何嘉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小学生

何嘉玲

摘 要:深入了解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班主任要总结以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班级情况进行分析,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为学生营造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是构建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班级中担负着学生的教育和德育培养等多方面工作,是班级中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与班主任的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班主任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要重视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班上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班规执行不力

在班级建设中,班规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学生没有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的班规就只是贴在教室一角的一张纸而已,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用说落到实处了。在学生普遍都不熟悉班规的情况下,当学生违反了班规却没有得到同学的监督和相应的惩罚,班规的作用就会逐渐变弱,不能很好地成为管理班级的工具。

(二)班干部威信不足

学生担任班干部后缺乏管理经验或者本身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其他学生就会降低对班干部的认可,自然不会服从班干部的安排。还有的班干部过于依赖让班主任去管理,班干部的威信没有树立起来,那么当班主任不在班级时,班干部能起到的管理作用便微乎其微了。

(三)不当的教育方式

对待学生犯下的所有错误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处理,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利于学生表达、改正,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形成屡教不改,甚至愈演愈烈的情况。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为了有效地推进班级管理的实施,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如细心留意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听取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和策略,科学、合理地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让班主任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一)日常教学细观察

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班主任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下定论,需要细心观察学生平日的学习生活,如他们的交友情况、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数家珍,才能更好地明白学生的真实诉求,做到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二)家庭访问勤对话

与家长的对话能帮助班主任最直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家长也乐于将孩子的情况告知教师。班主任通过线上交流、到家家访、智能平台反馈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与家长交换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在校能很好地完成卫生值日,但是在家却从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有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家却保持着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学校观察不到的现象,因此家访在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三、改进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班規作用,优化日常管理

要增强班规对学生的管理效力,比起让学生在口头上熟练背诵班规,更好的方式就是将班规放进学生的心中。让全班都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探讨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应该被规范,大家各抒己见。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是凝聚了班集体智慧的,是所有人约定遵守的规则,让人人都牢记班规、遵守班规。这样学生会自觉去维护和监督班规的执行,这一举措也能借班规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里的班干部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意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被选作班干部的学生不管做什么都会受到同学的支持,因为班干部在班级中起着模范作用,他们更应该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了激励他们能够不断进取,班主任在任命班干部时可以为他们准备一张具有仪式感的保证书,让学生自己签下承诺,切实感受到担任班干部的责任所在。班主任可以定期给予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方法指导,放手让他们去管理,帮助他们在班上树立威信。

(二)挖掘学生价值,进行因材施教

1. 鼓励教育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具备权威性,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学生小胡的作业总是只做一半,老师屡次找他谈话都得不到很大的改进,直到有一次他的作业与之前相比完成率高很多,于是笔者立刻当面表扬了他的作业,鼓励他再接再厉,小胡听完后开心地笑了,之后小胡的作业越做越好。由此可见,鼓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成功感。

2. 因势利导

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将错误变为资源,引导学生前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一次,笔者从美术老师口中了解到学生小杨极具画画天赋,他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平时性格较孤僻,很少看到他和其他同学结伴玩耍,还曾经因为在课本上涂画被科任教师批评了。于是笔者再次找到小杨,先告诉他不应该在课本上涂画,然后肯定了他画画的能力,询问他愿不愿意做宣传委员的小助手,以后的黑板报可以让他大展身手。小杨一开始以为要接受批评,脑袋低低地垂着,听到后面脸上绽开了笑容,眼睛都在发光。“既然你以后拥有了更大的画板,以后就不要在课本上画画了,能做到吗?”小杨开心又郑重地点了点头。小杨的黑板报果然受到了同学们的围观,他还在美术教师的推荐下参加了一些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此笔者发现经常有同学主动带着他一起玩,小杨变得更开朗了。

3. 奖励机制

在以往制定的奖励评分中,我们通常奖励学优生较多,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容易失去竞争的动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努力为自己赢得奖励,笔者从多方面制定了奖励的评分标准,比如做好人好事、参加德育实践、卫生劳动等都有机会积累积分。为了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还制定了进步奖,进步越多,奖励越多。为了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课外技能,对于获得书法、美术、歌唱等比赛名次的学生也给予积分奖励。

(三)巧用语言评价,拉近师生距离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有效推动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利用好语言艺术,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达成信任的关系,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精准、富有感情、充满哲理的话语,能使学生受到语言上的鼓励而奋发向上。

在表扬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如“你刚刚朗读得流畅且富有感情,我喜欢你对于人物语言部分的情绪演绎。”让学生不仅是从教师的點评中获得一个表扬,还能借此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更多的发展方向。教师还可以结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将他们喜欢的作品或崇拜的名人事迹等作为鼓舞激励他们进步的动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关爱,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团队活动,提升集体意识

班主任要重视每一次团队活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会极大地影响班上的氛围,所以可以由班干部带头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合理规划活动安排,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从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付出,从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学生有了共同拼搏、团结合作的经历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能够营造友好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优良的品格,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共创美好班集体。

参考文献:

[1]侯春生.浅谈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艺术[J].学周刊,2023(02).

[2]杨心瑶.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2(21).

[3]李楠,郝春东.“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22(28).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