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的优化策略

2024-01-17麦焕贤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麦焕贤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定义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指出该任务群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阅读整本的书,借助分享、交流等,积累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和“单元化”的现象,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阅读作品的一部分,缺乏对文本整体的把握。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际,在导读激趣、任务驱动、延展时间轴、以评促读等方面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和“单元化”的现象,不少教师未能及时地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进行规划,加上大部分学校缺少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机制,所以对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效果难以把握。笔者结合日程的教学实际,例谈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导读激趣,让阅读渐入佳境

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把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这是导读课最主要的功能所在。在这里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解读封面带领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书的主旨,通过现场共读一些选段,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冲动,通过在关键点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猜读,进一步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导读课其基本结构为:

激趣导入期待精彩→阅读书名观察封面→浏览目录猜想情节→适时推荐开启共读→设置悬念点燃阅读→选读片段入情入境

二、任务驱动,推进阅读行为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阅读的整体性、系统性,还要关注阅读的深度和有效性。怎么让学生把一本书有效地读完呢?主要策略还是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教学,适当的指导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突出“对话”。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名著,根据不同课型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一些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通读全书,把书读通。下面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这些任务推动学生的阅读。

1. 西游故事我来读:全班学生制定好《西游记》阅读计划,每天回家阅读三回。完成自测题和阅读存折。

2. 西游名片我来做: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制作一张人物名片,人物名片内容包含“称号”“出世”“性格”“本领”“典型情节”。

3. 西游路线我来画:《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妖怪呢?绘制成一张路线图。

4. 西游情节我来记:《西游记》中哪个故事片段让你印象最深呢?学生根据印象选取故事,并完成缩写故事的人物,制作一份《西游记》情节卡。

5. 西游体会我来写:结合本单元习作,学生把阅读《西游记》的真实体会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真挚,读与想能有机结合。

6. 西游故事我来讲:读完这本书之后,你怎么样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机会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延展时间轴,驱动整体推进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兼顾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由漫读,应设计、组织多样阅读实践。由此,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在组织时序上拓厚。

(一)习以成性:每日伴随式

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晨诵、午阅、晚读,让常态、固定的阅读时间助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每天晨间15分钟“日有所诵”,大声诵读诗词国学、经典美文等;午间15分钟“静心阅读”,开展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回家后,每天一堂阅读必修课,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充分的阅读为课程实施提供阅读时间上的保障,成为阅读量提升的基石。

(二)化零为整:碎片存储式

除了每天定时阅读,我们通过“零存整取计划”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碎片存储阅读。如课堂上、晚托时作业完成后多出来的几分钟,早晨到校后的时间,活动(如体检)的等待时间等,都充分利用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书翻上几页。化零为整,把这些短时间拼接起来,使其成为固定阅读的补充。

(三)一以贯之:周期支持式

利用“阅读200+行动”,形成阅读的周期支撑。“阅读200+行动”,即小学阶段的六年里完成200万字阅读量,加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为完成阅读量的任务,每个年级都有保底要求。定期组织“每期一考”“每年一节”“每假一读”,形成全体学生的“阅读周期”。“每期一考”即每学期组织一次阅读考级,检测一学期阅读情况。“每年一节”即每年举办一次书香阅读节,分年级定阅读主题,通过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每假一读”,即利用寒暑假阅读黄金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领域的书。并利用假期的特殊性开展走读活动,让阅读延伸到生活,与实践相息相生。

四、以评促读,完善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

第一,多元评价: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采用同伴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角度中发现不足,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过程性评价: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适时的反馈和指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学期之初,笔者会派给每个学生一个阅读小存折,让学生根据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提供的书目或相关年段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每读一本,将会在阅读小存折存入相应的分数,积累到一定的分数,可以晋级阅读书香少年、阅读小明星等。

第三,综合性评价: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阅读表现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阅读。

第四,让评价可视化: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评价还需要把评价方式可视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可视化,同时加上适当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还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特点。例如学生在读完《西游记》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章节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读后感或手抄报等方式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让班上的学生成立“大众点评团”对学生以上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些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素养,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把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读全书,把书读通。在读的组织上拓厚,丰富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成员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阅读。在评价上注重多元和实效,形成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具有整体性、过程性,实现以评促读。总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在引领学生经历完整阅读的基础上,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孙珊珊.谈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09).

[3]王玉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8).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