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01-13叶苡辰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跨学科共育个性化

叶苡辰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广西南宁,530031)

一、引言

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和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目标,将职业学校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从而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介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不仅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成长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而且是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与实践本领及职业终身发展的意愿,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夯实根基。[1]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旨在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这一方案明确了目标,包括在2025年达到约50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动学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产业园区与院校合作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制定激励扶持政策,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兴办职业教育。[2]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产教融合,助力现代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衔接,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在产业与教育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学科体系,而是与产业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面对专业的转设,教师缺乏幼儿保育方面的教学知识,不注重教改和科研,被迫反思与总结,不重视研究和掌握幼儿保育前沿的教学规律与理论知识,不能全面认识和掌握幼儿保育市场的发展现状,也无法深入了解当今保育机构、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降低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幼儿保育知识的全面理解。[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课程体系构建要对接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教学实施过程与任务生产过程。[4]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而且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回应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呼声。这种模式有望有效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幼儿保育多元化需求且实践能力卓越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鉴于此,本研究从“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当前产教融合与市场发展对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建设要求,解决中职学校培育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达到全面促进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与进步的现实效果。

二、“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培养更能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人才,本研究尝试设计了以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为背景的“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进行了实践,旨在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实践导向教学、企业合作项目和个性化发展支持等方面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跨学科课程设计

为适应幼儿保育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采用了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策略,以满足学生全面应对新时期幼儿保育任务的需求。具体而言,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整合核心课程。针对幼儿保育领域所需的多元知识,“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核心课程,如将“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方法”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心理和教育两方面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以此理解各个阶段的教育方式。

第二,项目驱动式学习。引入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跨学科地探索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幼儿活动方案时,学生不仅需考虑教育要素,还需结合幼儿的健康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这种项目驱动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课堂上引入真实案例,促使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跨学科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涉足多学科领域,解决幼儿保育实际问题。例如,在设计针对幼儿发展的健康方案时,学生需结合医学、心理学等知识,提供全面的幼儿健康管理策略。

第五,实际情境模拟。创造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应对多种情况。例如,在幼儿保育模拟场景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幼儿的情绪问题,同时考虑教育方法。

第六,综合实习项目。我校在学生实习阶段,安排了综合性实习项目,让学生能够全面应对幼儿保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各领域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幼儿的多元复杂需求,进而培养出能够全面应对幼儿保育挑战的综合性人才。

(二)实践导向教学

“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导向教学确保学生获得充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适应复杂幼儿保育任务的能力。具体而言,实践导向教学的人才培育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模拟情境课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保育的实际工作情境,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会模拟真实的幼儿教室环境。在这个模拟情境中,学生会被要求扮演幼儿保育者的角色,与其他学生合作解决各种幼儿行为挑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幼儿保育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二,实际情境模拟。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会设置实际幼儿保育场景。在场景中,学生将参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卫生管理、饮食安排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提升对幼儿需求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这种实际模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保育的实际挑战,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实习实训计划。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保育工作,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设置了实习实训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前往幼儿保育机构参与实际工作,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课程策划、康复训练等。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实际操作技能,还能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样的实习经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保育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第四,跨学科合作项目。为使学生具备应对多学科问题的能力,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引入了跨学科合作项目,学生将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解决幼儿保育领域的复杂问题。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领域的角度获取知识,拓展思维,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例如,学生可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合作,探讨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更好地了解幼儿保育中的行为问题。

第五,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分析和讨论幼儿保育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保育的实际情境,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第六,实际项目参与。学生可以策划健康教育活动,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具等。参与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七,反思与调整。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行动和效果。学生回顾自己的做法,思考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并尝试调整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反思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改进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八,导师指导。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导师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法。导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导师指导能够让学生从专业人士的经验中受益,更好地准备自己的幼儿保育工作。

实践导向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幼儿保育人才。实践导向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企业合作项目

为使“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可以积极地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实际项目。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幼儿保育领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这种实际问题解决的经历也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具体而言,企业合作项目的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活动策划合作项目。我校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策划。例如,学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绘画课程,鼓励幼儿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与专业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教学经验,理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第二,幼儿保健健康活动合作项目。我校与托儿所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健康检查日。学生需要负责协调活动流程,为幼儿测量身高体重等基本指标,并向家长提供相关健康建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能够在传递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与幼儿和家长沟通的技巧。

第三,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项目合作。我校与心理健康机构合作,让学生与幼儿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学生参与设计情感认知游戏,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情绪,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与专业心理健康专家合作,学生能够学习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幼儿积极的情绪表达的方式。

第四,幼儿发展评估与个性化支持项目合作。我校与早期教育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幼儿发展评估。通过观察和测评,学生可以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与幼儿教师一起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可以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以致用,积累更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实际项目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在幼儿保育领域中的竞争力和专业能力。

(四)个性化发展支持

“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为每个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支持,在学术上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机会的同时,也在职业规划和未来就业选择上帮助学生做好整体的布局。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具体而言,个性化发展支持的人才培育的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学生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时会分配到一位专业导师,导师负责在学术和职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导师与学生定期安排会谈,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在会谈中,导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愿景,并提供有关建议。导师不仅在学生学术上提供指导,还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挑战,发现自己的潜力。

第二,个性化培养计划。导师与学生合作,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考虑学生的兴趣、学术能力和职业目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需求。培养计划中包括主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如何平衡课程和项目,以便既能够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领域,又能够获得广泛的专业知识。

第三,多样化选修课程。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设有广泛的选修课程,涵盖幼儿保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课程,如幼儿心理学、特殊教育、健康管理等。这些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发展专业知识。

第四,实践项目和研究活动。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和学术研究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参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幼儿健康活动策划等实际项目。例如,如果学生选择参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就可以参与设计并组织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如科学探索日、艺术创作展示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教育领域的研究,从而深入了解幼儿保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和问题。

第五,职业规划指导。导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职业规划。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介绍不同的职业出路和发展机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学术背景和职业兴趣之间建立联系,以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际工作的建议,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

第六,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公益教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可以选择加入校内或校外的志愿者团体,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社区健康宣传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培训和工作坊。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会定期举办培训和工作坊,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些培训涵盖幼儿保育领域的不同方面,如沟通技巧、教育活动设计、幼儿行为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通过实际操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个性化发展支持可以帮学生尽可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出在幼儿保育领域具有深度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这种个性化发展支持不仅有助于学生取得学术成就,还能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分析

(一)学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术素养提升方面,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通过采取跨学科课程设计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知识,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通过整合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核心课程,学生接触到了幼儿保育领域的多元知识,形成了更全面的学术知识体系。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幼儿保育的综合性质,形成对多学科融合的认识。同时,引入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跨学科实践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参与项目驱动的学习,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设计幼儿健康方案等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医学、心理学等知识,探索综合性的幼儿健康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方法共同促使学生在学术素养上得到提升,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操技能得到充分训练

在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方面,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采取了多种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首先,学生通过模拟情境课堂和实际情境,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操作技能。在模拟情境课堂中,专业课程模拟了真实的幼儿教室环境,学生扮演幼儿保育者的角色,面对各种幼儿行为挑战。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幼儿保育者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而在实际情境模拟中,学生需要在模拟的幼儿保育场景中应对多种情况,如处理幼儿的基本生活需求、管理教室秩序等。这种实际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幼儿保育中的各种情况。其次,实习实训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人士合作的机会,加速了学生实际技能的提升。这样的实习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幼儿保育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最后,实际项目参与和实际案例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入真实案例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充分训练和全面提升,而且使他们在幼儿保育领域具备了高度的实践能力。

(三)跨学科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在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力培养学生具备与其他专业领域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幼儿保育领域的综合性人才。首先,通过跨学科合作项目,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除了提升专业知识,学生在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了跨学科合作的能力。其次,综合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应对各种挑战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实际情境模拟和综合素质培养活动也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通过实际情境模拟,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幼儿保育环境中,在与其他学生共同应对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而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如综合讨论、团队项目等,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个性化发展得到强有力支持

在个性化发展支持方面,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通过学生导师制度、多样化选修课程、个性化培养计划、综合素质培养和培训工作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个性化发展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掘潜能,实现个人发展目标。首先,学生导师制度在个性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明确个人兴趣、特长及职业发展目标,为未来的发展明确方向。其次,多样化选修课程和个性化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特点得到个性化支持。最后,综合素质培养和培训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综合素质培训。这些培训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力。通过这些培训,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支持,还在领导力、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结语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我校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以积极的姿态,在满足幼儿保育领域需求的同时,进行了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知识的实践融合,培养更具适应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也在更大层面上推动了幼儿保育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共育个性化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