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操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以广州市某幼儿园为例

2024-01-13周涛初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体操动作

王 昕,周涛初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黄埔幼儿园,广东广州,510700)

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是幼儿教育健康领域的重要目标,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1]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体育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在众多强身健体和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操被称为“运动之父”,是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式,能有效促进幼儿动作技能、认知、情感、意志、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2]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成立体操推广委员会,推广体操运动,促使更多人喜爱体操运动、参与体操锻炼,体操也逐渐进入幼儿园体育教学。然而,当前幼儿园的体操课程尚不成体系,存在机械训练、师资匮乏、组织不合理等问题。建构科学、适宜的幼儿体操课程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幼儿园体育教学实践,基于幼儿身体发展需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引领,探讨幼儿体操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逐步建构幼儿体操课程体系,探索幼儿体操课程的实施策略,以便提升幼儿体操课程的科学性与适宜性,更好地发挥幼儿体操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内涵及价值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3]幼儿体操课程是一种以幼儿为实施对象,以体操为主要内容,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为原则,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改善幼儿形体、培养幼儿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目标的课程。[4]幼儿体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主要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体操动作等:队列练习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则是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是指幼儿以徒手形式进行的身体操练,幼儿根据身体各个部分的特点,依照一定的程序,开展举、转、屈、伸、绕环等一系列徒手动作练习;体操动作主要包括翻滚、平衡、钻爬等动作,幼儿在练习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完成一定的造型。[4]

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为基础,建构系统、科学的幼儿体操课程,能让幼儿获得身体、心理、认知、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5]第一,幼儿体操课程中的动作类型多种多样,举、绕、踢、坐等一系列动作要求幼儿姿态正确,做出规范且具有美感的动作,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幼儿健美的形体。[6]第二,幼儿体操课程包含站、立、走、跑、跳、钻、爬、悬垂、平衡等基本动作,能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发展柔韧、协调、平衡、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进而提高运动能力。[7-8]第三,在幼儿体操活动中,动态动作与静态动作的相互转换、空间身体姿势的改变以及动作的规范完美执行,都需要幼儿自我认知、空间认知等认知能力的参与,以便感知身体运动的变化,对距离、高度和自己运动能力的关系有基本的判断。[9]因此,幼儿体操课程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第四,幼儿与同伴一起参与体操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相互配合,遵守共同的体操游戏规则,做到协调一致,这能促进幼儿同伴协作能力与规则意识等社会性发展。而幼儿在体操活动中的经历,能帮助幼儿形成坚持、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二、课程构建

(一)确定课程目标

幼儿体操课程目标的设置、体操动作的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设定等都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形成的规律。[10]2—3岁的幼儿已经掌握基本的动作,如跳远、爬攀登架、双脚向前跳、走较宽的平衡木等,并且在动作力量、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协调、不灵活的问题;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3—5岁的幼儿的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动作控制能力迅速发展;6—7岁的幼儿的动作发展进入成熟期,其动作模式整合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技能越来越精准,不同动作相互配合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11]《指南》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给出了明确的指引,为幼儿体操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依据。《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对3—6岁幼儿的走、跑、爬行、跳跃、支撑、平衡等体操项目标准进行了说明,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衔接性。

广州市某幼儿园以上述文件标准为指引,在广泛阅读与幼儿体操有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学前教育专家的引领下,通过园长、教学管理人员、体育专科教师、班级教师的共同研讨,制定了幼儿体操课程目标,从体操活动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设立体操课程整体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设置小、中、大三个年级的发展目标。以小班为例,幼儿体操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同时,聘请体操专业教授进行效度检验,修改和完善幼儿体操课程整体目标与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保障幼儿体操课程目标的科学性、适宜性与全面性,为幼儿体操课程的开展指明方向。

表1 小班幼儿体操课程目标

(二)选择课程内容

根据体操课程目标,幼儿体操课程内容分为队列队形、身体姿势以及体操基本动作三个板块。其中,队列队形包括基本队形、队列原地动作、队列行进间动作,身体姿势包括举、绕、屈、踢、蹲、跪、坐、卧、弓步、劈腿等,体操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钻、爬、平衡、支撑、悬垂等。幼儿体操课程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难度和侧重点,保障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衔接性与适宜性,以便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体操基本动作。例如,队列队形中的行进间动作,以及跳跃中的跳马、跪膝跳起等动作主要在大班进行训练。幼儿体操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幼儿体操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制定教学计划

幼儿体操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深入分析幼儿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动作设计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原则的指导下,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情境,循序渐进地增加体操运动的强度。教学计划制定后,全园进行集体研讨,对教学计划做进一步修改、完善,保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与适宜性。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历上升、平稳、下降三个阶段的规律,幼儿体操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热身阶段、基本体操活动阶段以及放松阶段。[12]在热身阶段,结合体操教学主题内容,通过体操游戏,将身体姿势融入热身活动,帮助幼儿拉伸身体关节,激活身体的活动能力,为幼儿进入基本体操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热身结束后,通过集中教学、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同时注重动静结合和教学环节之间的递进性,逐步加大动作难度,层层递进,保障体操教学效果。在放松阶段,教师借助音乐,将身体姿势组合、串联成徒手体操,帮助幼儿放松身体,缓解身体疲劳。

(四)做好评价与反思,完善课程方案

幼儿体操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考虑到幼儿对体操活动内容的偏好,基于幼儿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地开展体操教学,而且需要在体操教学实践中做好评价与反思,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广州市某幼儿园通过集体观评课、教学反思、集体教研、专家引领等方式,聚焦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指令传递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情境化、游戏化,教学环节设置的递进性与有效性,突出和强调体操内容的游戏性、体验性及丰富性等,对整个体操教学过程开展评价与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

观察是了解幼儿行为及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幼儿在体操课程学习中的兴趣、态度、动作技能的掌握、体能发展等进行观察、评价,并调整教学目标,丰富、拓展体操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体操课程体系。此外,体操教学还需考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便达到体操教学的效果。为检验幼儿体操活动是否达到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教师邀请保健医生对幼儿的脉搏进行测试,教师根据保健医生的反馈,调整幼儿体操活动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改进教学设计,进一步调整教学过程,提高体操动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程实施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体操活动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兴趣、自主性、胜任感、成就感体验以及因身体需要得到满足而获得的生理快感。[13]幼儿体操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队列队形、身体姿势和体操动作,单纯的动作训练容易造成幼儿对体操活动失去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以游戏作为幼儿体操课程开展的基本途径,将体操的动作练习融入游戏,营造轻松、快乐、充满童趣的游戏氛围,从而巧妙地激发幼儿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例如,教师通过创设“我是小兵”的教学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小兵,在玩吹喇叭、敲小鼓、开枪、扔炸弹等游戏之后练习基本的站姿,在游戏中掌握站立的基本动作要领:保持身体直立、双腿并拢、抬头挺胸、收腹等。在游戏情境和角色扮演的状态下进行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操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体操动作要领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体操素养,增强课程实施能力

体操运动具有技巧性和优美性,要求动作准确协调、姿态优美,有其独特的练习方法与教育手段。[14]这要求教师掌握现代体操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体操教学的基本技能(如体操教学设计能力,体操讲解、示范能力,应对体操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教学和评价能力)、激发和保持幼儿体操运动兴趣并促进幼儿形成体操锻炼习惯的能力等。[15]体操运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预防幼儿在体操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体操动作,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保护与帮助。幼儿园可引进体操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体操项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示范、实操训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体操素养,包括了解体操教学的指导理论、掌握体操的基本动作、熟悉体操动作的引导口令、熟知体操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等。教师体操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外部引导和自我实践相结合的过程。[16]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幼儿集中练习,熟练体操动作,进一步掌握走、跑、踢、绕、跳跃、支撑、平衡、滚翻等体操动作要领,形成体操动作肌肉记忆,做到动作准确优美、口令清晰、基本功扎实,提升自身的体操运动水平。同时,在体操教学过程中,通过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的方式,对教学行为、教学流程、教师口令、动作规范性等进行评价与反思,促使教学流程更加合理、有趣,保障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到位,做到节奏正确明显、富有表情,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丰富活动组织形式

多样的体操活动组织形式不仅能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满足不同体操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将情境创设、体操游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练习、自主探索练习、个别引导等多种组织方式融入体操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体操动作学习初期,可设置游戏情境,采用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对动作学习的兴趣;可运用集中教学的方式,通过镜面示范、侧面示范和背面示范等多种方法讲解动作的基本要领,并请个别幼儿辅助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体操动作。适当的练习有利于幼儿巩固新学的体操动作,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能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与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不断提升动作技巧。幼儿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主探索练习,领悟体操动作要领。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观察与指导,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提高幼儿的体操动作水平。此外,教师可发挥能力强的幼儿的运动特长,让其扮演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练习,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使其避免因学会后再重复练习而感到无趣。对于运动能力较弱、胆子比较小的幼儿,教师可适当降低其所参与活动的难度,加强个别指导,采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姿势,提高幼儿参与体操活动的自信心。

(四)合理利用器材,增强体操活动的趣味性

体操器械可辅助幼儿体操动作的学习,使体操动作的锻炼更加深入,身体部位的活动更为细化。幼儿可通过与体操器材的互动,学习与巩固体操动作,有效提升体操运动水平。例如,教师可让幼儿在平衡木上进行提踵走、踢腿行进以及配合手部动作的行进等,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性。然而,用于体操运动的器材是相对固定的,主要有体操垫、平衡木、体操砖、单双杠、跳箱、跳马等,教师应不断开发体操器械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参与体操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的体操运动水平。例如,跳箱是一种常见的体操器械,除了让幼儿在跳箱上进行跳上、跳下练习,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跳箱设计多样的游戏,如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跳过小河、拍手、拍膝跳下等体操游戏,适合中班幼儿的扶箱背跳、撑手跪膝跳上、助跑跳上接跳下、转体跳下、过小溪等体操游戏,适合大班幼儿的180°转体跳下、撑手坐上跳箱、跳马等体操游戏,以便锻炼幼儿上、下肢爆发力,发展协调、灵敏、力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园中的其他体育器械来促进幼儿体操运动能力的发展,如借助绳子、呼啦圈等进行转体跳、钻、爬等体操动作的练习。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体操课程时,需设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游戏情境,优化教师的示范动作,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幼儿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利用丰富的器材帮助幼儿更高程度地掌握各种体操动作,实现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体操动作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体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