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

2024-01-12渠东剑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线排序核心素养

【摘 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长远目标,系统思维、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课时教学是组成教学的基本单位,核心素养目标要依赖课时教学完成,课时教学要在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实施。文章以“数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课时教学为例,给出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时教学;排序;主线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制订要突出核心素养,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等。其中,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成分,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另外,史宁中等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逐渐养成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2],是在数学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并体现在数学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这说明核心素养是长远目标,至少是阶段目标。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久久为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方能水到渠成。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需要系统思维、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但就当前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一定意义下,课时教学是组成教学的基本单位。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要依赖课时教学去完成。无论怎样整体设计教学,具体的教學实施都是一个课时一个课时地去完成。如果课时教学不能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核心素养这个长远目标的达成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核心素养目标要依赖课时教学完成,课时教学要在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实施。

在课时教学中,如果只是基于主题(单元或章节)核心素养目标去谈落实,可能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泛泛而论,浮于表面,难以深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如下问题,具体到课时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如本课时主要含有哪些核心素养,哪些内容最有助于哪些核心素养的提升;统筹各个核心素养的关系,这些核心素养在该课时中的“分量”“轻重”怎样,并按照“分量”“轻重”进行排序;在排序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分量”较重的核心素养,以它们为主要抓手,统领其他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形成课时核心素养发展主线,进而探索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路径。

本文以苏教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数列”和苏教版数学必修第二册“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的课时教学为例,给出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

二、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探讨

(一)知识是生成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本源

六个数学核心素养成分的表现都是一种能力,它们必须依附于知识,不能脱离数学知识而单独存在。[3]高中数学课程是以外显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这就说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知识实现,知识是生成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本源,没有知识的教学,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核心素养也将是空中楼阁。

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依托,思想方法的教学离不开知识。教师应该意识到:没有离开知识的方法,也没有离开方法的知识;教方法必须教知识,教知识又不能只教知识,必须渗透思想方法;渗透思想方法应该是抓住契机的、注意分寸的;等等。其中,度的把握,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六个核心素养成分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

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而是综合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一定意义下,关键能力就是核心素养[4]。在数学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提高其关键能力来实现。

六个核心素养成分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是一个有机整体。例如,数学运算就是逻辑推理。又如,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这表明数学建模的过程蕴含数学抽象。另外,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还可能包括诸多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下面,笔者对“指数函数的概念”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一定意义下表现为关键能力,从数学建模视角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应该包含如下过程:选取一些现实生活或数学内部情境组成一组对象,从一组对象中抽象出共同属性,并用符号表示,这属于数学抽象;画几个指数函数图象并观察其性质,属于直观想象;从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图象(位于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概括出一般指数函数的性质,属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借用运算手段研究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包括比较大小等),则又蕴含数学运算等。

显然,这些核心素养在本课中的“分量”是不同的,有轻有重。其中,数学抽象是重要的,因为建立了新的研究对象,这是数学研究新对象的基础;数学建模也是重要的,因为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这是研究新对象的前提。相较于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画指数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蕴含的直观想象、观察图象归纳性质中的逻辑推理、研究单调性比较大小中的数学运算,则处于次要地位,而且,它们是基于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的需要而被调用的。因此,一定意义下,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在本课处于核心地位,它们扮演着统领角色,其他核心素养则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建立指数函数模型)为目标,辅助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协同推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就为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框架。

(三)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

笔者基于三条主线(知识主线、方法主线、素养主线)[5],给出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如图1)。其中知识主线是明线(知识明线),方法主线是暗线(方法暗线),素养主线是眼线(素养眼线)。

三、举例: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

笔者依据如图1所示课时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框架,给出两个具体的课时设计片段。其中,“数列”是章节起始课、核心概念课,“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是公式推导课,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数列

笔者依据三条主线,对“数列”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析出的课时核心素养,判断其主次并排序。然后根据课时核心素养外在表现,确定本课核心素养主线,并基于核心素养主线进行教学设计。

1.三条主线视角下的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明线

“数列”主要的知识是数列的概念(包括数列的三种表示、分类、图象、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模型,以及数列知识的简单应用等。例如,由通项公式求前几项,画出数列的图象;给出前几项,写出符合条件的通项公式。其中,突出数列的函数本质是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多个契机:数列概念形成的过程,探索项数(形式是数,意义是序数)到项(数)的对应,体现数列符合函数的定义;数列的三种表示,应当定位为函数的三种表示在数列这个具体函数下的体现;例题中由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求通项;例题中画出数列的图象。

(2)方法暗线

方法暗线是蕴含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方法离不开知识,知识的学习又离不开方法的引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为基本线索,以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在运用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中应深化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并且适时地、抓住契机地、把握火候地突出这条方法暗线。

如“数列”的基本线索如下:第一,教材中给出了6个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数列的定义;第二,用符号表示数列,即给出数列的符号表示[an];第三,对数列进行分类,即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第四,探索数列的函数本质,突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并基于函数表示方法给出数列的三种表示;第五,借助于数列的解析式(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表示,运用数学运算研究数列的基本性质。这个过程与方法正是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情境—对象—性质—应用(如图2)。

(3)素养眼线

依据核心素养的定义,基于数列的教学内容,可以认定“数列”内容应该蕴含如下核心素养。[6]

第一,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本课有如下内容有助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发展:一是由一组情境抽象出数列的概念,即用“概念获得”的方法建立数列的概念;二是从代数视角抽象出一般规律,如通项公式an=f(n);三是由数列的部分项推理出一般规律,并用代数形式表达。特别是抽象数列的概念,建立数学学习的新对象,开启本单元学习的新征程,显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数学抽象是本课重要的核心素养。

第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对于数列的学习,就是建构数学学习的新对象,同时建立重要的数学模型。前已述及,数学建模的过程,涉及多种关键能力,因此数学建模也是本课重要的核心素养。

第三,逻辑推理。主要体现在合情推理,例如,从数列前几项到一般规律的归纳推理,这是比较简单的,相对于上述两个核心素养而言,只能处于次要地位。

第四,直观想象。教材例2中,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求画出数列的图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其图象是离散的点,研究图象可以把握数列的变化趋势(本质上是函数的单调性)。由于本课只涉及具体函数的图象,通过列表、描点就可完成,學习挑战性并不大,故直观想象处于次要地位。

第五,数学运算。教材例1、例2和例3中,给出数列的通项(递推)公式,要求学生计算出前几项,蕴含数学运算,但由于运算比较简单,或者是简单的字母运算,或者是一些具体数字的四则运算,因此一定意义下,本课可以忽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课时核心素养主次的排序与素养主线的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对“数列”核心素养进行排序,并确定素养主线:第一,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是本课的重要核心素养,处于核心、统领地位,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则处于次要地位;第二,照此主次关系排序,依据其顺序确定本课处于统领地位的核心素养;第三,根据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取处于核心地位的核心素养的公共部分和主要成分,确定本课素养主线(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课时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要统筹多个核心素养,突出重点,围绕核心,构建素养主线;教学设计则要基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突出问题导向,指向问题解决,回归“四基”“四能”,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使得核心素养这个长远目标,在具体的课时教学中得以有目标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有可操作性地落实。

3.基于素养主线的课时教学设计片段

笔者依据“数列”素养主线,针对“数列”教学内容,基于由远及近、由难到易原则[7],以问题串形式,给出“数列”课时教学的设计片段。同时,以第(1)组问题串为例,说明问题串设计的基本立意:通过暗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听出教师的弦外之音,把最后“捅破窗户纸”的机会留给学生。实施过程则需要教师基于学情、从距离目标较远的问题出发,逐步向距离目标近的问题靠拢。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反馈,准确判断学情,相机改进、优化教学,并顺势而为。

(1)由一组情境抽象概括数列的定义

问题1:研究这一组情境,有什么样的意义?

(让学生感悟学习新知识的理由,激发学习积极性。)

问题2:面对这一组情境,你想到了什么?

(元认知启发,距离目标较远,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向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

问题3: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一组对象呢?

(问题稍容易,指向“研究”,给学生以暗示,面向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

问题4:数学是怎样研究问题的?

(指向具体的“数学研究”,问题稍加明确,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

问题5:如果还没有想到,应该怎样想?

(让学生回顾已有学习经验,类比迁移学习方法,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

问题6:观察这一组对象,你有何发现?

(指向观察一组对象,暗示共性,是更加明显的暗示,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

问题7:这一组对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是教材在给出一组问题情境后所提出的问题,指向比较明确,对优秀的学生来说不具有挑战性,教学不能从这里开始,而应当设计具有逻辑性、层次性、连续性、发展性的问题串,面向全体学生,否则只是照本宣科。)

问题8:你能概括一下这一组对象吗?

(这里指向已非常明确,就是要概括这一组对象的共性,面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但仍然没有捅破“谜底”,而是把机会留给学生。)

……

(2)让学生提出用符号表示数列的问题

在抽象概括数列的定义之后,接下来要干什么?我们知道,应用符号表示它。但这个问题由谁提出,意义大不一样。是教师明示学生任务,还是启发学生基于基本活动经验,应用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去探索学习任务的取向,提出用符号表示数列的问题?显然后者更加注重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至于如何表示,则是不必探究的问题,直接出示告知也是可以的。教师启发学生的问题如下:

①建立了新对象的概念后,接下来要做什么?

②以前有无类似的经历、经验?

③研究新的数学对象,一般都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④如果还没有想到,应该怎样想呢?

⑤为了后续研究数列的方便,需要如何做?

……

(二)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本节仅给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课时核心素养主次的排序与素养主线的确定,用以与“数列”相比较,说明不同的教学内容,核心素养种类不同,主次排序不同,确定的素养主线也不同(见表2)。对于原理、方法与过程不再赘述。

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推进大单元教学的进程中,系统思维、整体把握教學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是基本理念,但实施大单元教学也要通过课时教学完成。本文给出了确定课时教学核心素养主线,并基于此设计教学、进而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个框架。这可能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史宁中,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喻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8(1):80-85.

[4]渠东剑. 素养导向下的学业质量评价探讨[J]. 数学教育学报,2019(5):59-64.

[5]渠东剑. 核心素养:教学的第三条主线[J]. 数学通报,2020(3):20-24.

[6]渠东剑. 函数主题下的数列单元教学的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19):14-18.

[7]涂荣豹. 数学教学设计原理的构建:教学生学会思考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罗小荧)

【作者简介】渠东剑,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改革与中学数学教学、区域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高考数学命题与复习备考等。

猜你喜欢

主线排序核心素养
排序不等式
恐怖排序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节日排序
数字主线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