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12张敏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思维品质读写结合

【摘 要】讀写结合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为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新路径。文章通过探讨思维品质的内涵及其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结合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课例,提出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有效提升的教学路径:基于文本分析梳理所学知识,构建写作框架,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基于多重视角分析阅读文本,形成理据和判断,发展学生辩证思维;基于文本特征设计创新性任务,找到问题的解决策略,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品质;读写结合;教学路径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1]4。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5。随着英语教育目标由语言能力向核心素养转变,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不能激发学生思考,导致文本分析不深入;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建立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充分联系,导致学生对待问题虽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能从多个视角全面分析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理解不深、教学中缺乏相关的教学策略紧密相关。

读写结合是目前小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文本、理解内容、学习语言及梳理结构,借助对文本的思考,通过写来转化、应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升读写能力。小学阶段的读写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加强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认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力图通过对思维品质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读写结合教学课例,探讨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路径。

二、思维品质的内涵及其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

课标中的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1]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1]6。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呈现出一种正确而迅速的特征,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2]。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独创性或创造性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或创造性特征。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些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读写结合教学和思维能力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逻辑性思维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及认知的制约,欠缺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厘清故事脉络,通过写作帮助他们巩固、梳理和反思所学内容和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批判性思维是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小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间[3],经过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培养和评估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是有利的[4]。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奇、爱提问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培养学生提出自己观点、找到证据以及从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通过写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并表达观点,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者也应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5]。小学阶段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开放性,续写、改写的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深度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路径

读写结合是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思维品质的发展也能够有效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文本分析梳理所学知识,构建写作框架,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是一种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论证等[6]。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人们在表述一件事情或论述一种观点时,前后是否关联、矛盾,段落之间是否顺序得当、条理清楚,所用论据是否能有效支撑论点,所得结论是否顺理成章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展开深入分析,梳理并形成结构化知识,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归纳总结语篇表达的方法或手段。通过写作内化阅读的学习,学生能在写作中梳理和反思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读写的联系与互动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的Lesson 10是有关重阳节的对话,其中谈到重阳节的日期、活动和美食。教师授课时设计了给友好学校的小朋友介绍中国重阳节的写作任务。基于教材的分析,教师设计以下有关节日概况、时间、缘由等问题链引领学生思考。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ongyang Festival?

When i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What is the meaning of its date?

Why do we have Chongyang cake?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cake?

What do children/young people/old people do?

Why does Mike say“It sounds like a holiday for the old?”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分析并理解文本后,学生能够回答以上问题,但对于这个节日他们仍然不够了解。教师应为学生补充一篇介绍重阳节意义、文化以及习俗的语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在输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封邮件向友好学校的小朋友介绍中国的重阳节,内容包含重阳节的日期、食物、意义,在重阳节做什么等。

本课例以“提出问题—文本分析—拓展阅读—写作应用”的思路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了给友好学校的小朋友介绍重阳节的任务,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梳理文本,建构分析写节日的文本框架,并提供补充阅读材料,帮助他们从教材和补充文本中提炼节日主题的表达方式。学生基于板书对文本进行梳理,对节日的各要素——时间、食物、活动、意义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写作中实践运用和迁移创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性思维。

(二)基于多重视角分析阅读文本,形成理据和判断,发展学生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从多角度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7]69。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学习语言、理解文化并发现其本质规律,从而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可以通过批判性阅读和开放式讨论或写作来完成。批判性阅读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文本的理解,第二个层次是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价[8]。开放式讨论或写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有效的读写结合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更加理性地评价文章中的观点,推动批判性思维发展。

1.从不同视角分析文本,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基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文本分析的角度可以是作者视角,即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文本,有什么样的写作目的;也可以是文本中不同的人物视角,即这些人物如何想、如何评价;还可以是读者视角,即读者在阅读时如何想、怎样和文本进行对话等。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Story Time板块Story 6-1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从军。由于教材上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又补充了花木兰绘本,把整个文本分成从军前、从军中和从军后三个部分,并设计从不同角度看情节发展和评价主人公木兰的读写结合活动。

从军前,教师设计木兰父亲和邻居谈话的情境,设置第一个读写结合任务“If you were Mulans father,how would you answer your neighbours question?”。

Neighbour:Will Mulan leave?

Father:Yes. The official said each family ___ . Mulan said I am___  and her young brother is___    .

Neighbour:What a nice daughter!

Father:She is___  because ___   . I am very worried about her because                     .

从军中,学生阅读木兰在战争中的表现段落后,教师设计第二个读写结合活动——从木兰战友角度写一篇日记,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战争中木兰的英勇。“If you were Mulans fellow,how would you tell Mulans story during the army?”日记应包含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difficulties did Mulan have?

2. What did Mulan do?

3. From what Mulan did,what could you see?

从军后,即战争胜利后,木兰面临留在军中还是回家的选择。在阅读完文本后,教师补充一段木兰内心的独白帮助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深入理解文本,并在学案上提供有用的词汇和短语作为支架,设计第三个读写结合活动——写一段关于木兰想法的话。

Think and write:If you were Mulan,how would you choose?(idea,evidence,inference)

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和特征,教师设计不同的读写结合活动,通过写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阅读的文本,并在写作中反思和评价对于阅读文本的学习。本课例从父亲、战友和木兰三个不同的视角,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透视出木兰从军的原因、表现及其思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花木兰这个形象。

2.依据理据进行分析,形成合理判断

辩证思维不仅要求能从多方面看问题,而且能找到事实依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与结论。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智活动[9]。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引导学生基于句子或段落进行阅读文本内容和意义的推断,也可以依据人物对话或描写进行人物、事件的分析和推理,推断故事结果或隐含的意义。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基于主题的课堂讨论或辩论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讨论或辩论,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问题,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论断。讨论后的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语言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逻辑性和辩证性。

Baxter是一本故事绘本,讲述小主人Max搬到城市,大狗Baxter对城市狭小的新公寓感到不开心。恰巧隔壁邻居Polly家有个大院子,最后Baxter被寄放在Polly家,Max也能够经常去看它,而Polly也交到了一个新朋友。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差异构成了这个故事的矛盾点。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后,设计问题“Which is better,Maxs new apartmnet or their farm?Could you tell me your opinion and evidence?”將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学生基于辩论和教师提供的写作支架完成写作任务,为Baxter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见表1)。

读写结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内化,在写作中反思和提炼。教师应根据对文本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文本的特征和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并发展思维能力。在进行写作活动之前,学生基于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的方面和原因,并根据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和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三)基于文本特征设计创新性任务,找到问题的解决策略,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通常指提出或产出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工作成果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的核心[10]147。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而不只是重复听过的语言[11]18。注意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或调整语言,与别人进行沟通和意义协商,就是学习者语言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过程。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各有文体、内容、结构等。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文本特征设计不同读写结合创新性教学活动,如改写文本、读后续写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思考,并提出自己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1.改编故事情节与人物,拓展学生思维

情节与人物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和文本内涵。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的改写能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重新看待文本,在阅读文本语言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编写新文本,推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取和整合信息,通过深层次的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内化运用语言知识,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12]。

Red Riding Hood故事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中的人物、情节都不相同,但文本内容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体现了不同文本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镶嵌。学习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改编故事中的人物或情境,赋予故事新的内容与内涵。教师按照“在家中、途中和奶奶家”的思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设计妈妈、小紅帽、奶奶、猎人四个人物及其行为,并在学案上写出不同人物的话语及其行为。

根据文本故事的发生时间和情节特征,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变化改编其对话和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重新编写并展示新文本。学生对原有故事进行学习和梳理,在分析故事人物和情节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个文本进行符合自己想象的改编,不仅能够在写作中巩固和复习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度思考并对故事进行创新。

2.读后续写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深度思考

读后续写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读后续写过程中的个体互动体现为阅读理解与续写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先借助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和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本,然后创造性地拓展所理解的内容。增强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实则是强化理解与续写之间的个体互动。只有当学习者充分理解前文之后,这种互动才能促使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协同,带来较高质量的续写[13]。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厘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分析人物表现出的内心情绪变化,解读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评价故事的文化价值。读后续写有助于学生建立阅读文本和写作文本之间的连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理解文本,创造性地补充或延展文本内容和意义。

仍以Red Riding Hood故事为例,学生分析阅读文本和改编情节或人物之后可以进行读后续写。读后续写可以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根据原文进行读后续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文本,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语言和结构,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进行读后续写练习;第二种方式根据学生改编的文本进行读后续写,这种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想象,并且能够对比原文进行内容、语言、结构方面的改编和创新。读后续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模仿和思考,在续写的过程中学习、反思并发展创新性思维。

学习语言与使用语言都是思维的过程,都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读写结合教学要与思维培养紧密结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囯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26,32.

[3]ENNIS R H. Critical thinking and subject specificity:clarification and needed research[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3):4-10.

[4]廖其发. 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体制与机制的超常规改革[J]. 中国教育科学,2015(3):107-135.

[5]CHARLES R E,RUNCO M A.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evaluative and divergent thinking of children[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1,13(3/4):417-437.

[6]刘道义. 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 课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7]梅德明,王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8]陈则航. 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 中国外语教育,2015(2):4-11.

[9]夏谷鸣.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9-13.

[10]刘儒德. 学习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LIGHTBOWN P M,SPADA N.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M]. 4th e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12]王蔷.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英语学习,2020(5):26-32.

[13]王初明. 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 外语界,2018(5):40-45.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张敏,北京教育学院阅读中心主任,副教授,荣获北京市教师培训优秀个人,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北京市特级教师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研究”(CDAA21025)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思维品质读写结合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