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型建构与实施

2024-01-12李悠悠高翔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大概念单元教学

李悠悠 高翔

【摘 要】如何准确把握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整合知识结构、思维结构、认知结构,是新课标新教学理念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布鲁纳的结构化教学思想,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以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包括“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梳理单元知识结构”“重构单元教学内容”等六个环节的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模型,以此指导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例详细介绍基于模型的单元教学设计,以期能为学生提供逻辑清晰、层次递进的单元育人路线。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单元教学;教学设计;大概念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立足整体育人目标,以单元为载体,形成促进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和实施整体性教学活动,以此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47-49。以素养为导向开展大单元教学具有统整性和结构化的特征,能够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成为撬动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个重要支点。

基于单元开展的常态教学后测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和提取文本基本的信息,但难以结合主题理解知识全貌,在具体情境中无法使用习得的语言知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中外文化知识并感知了大量的文化现象,但是对于文化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仍然处于浅层次的理解。学生不能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比较、分析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难以有效地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虽然能够识别语篇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但也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获取、梳理与初步理解的层面,不能准确把握关键信息,猜测和推断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更难以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学生虽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仍不能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当前的英语单元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形成,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习惯基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目标开展分解式教学有关,非结构化的教学不能促进认知性和非认知性素养的融合,容易导致知识学习碎片化、思维发展浅层化、主题意义探究表面化等问题。

如何准确把握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以结构化的教学整合知识结构、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并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模型,是当前设计和实施单元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模型建构

(一)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是根据布鲁纳的结构化教学思想,基于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围绕特定主题,强调情境性与育人性的综合,以联结、整合、系统等结构化方式,整体建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以此推进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2]8。具体而言,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三构合一”的教学观,围绕单元特定主题,深入解读教材,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并基于单元知识结构,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搭建起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结构化教学内容,进而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预先进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制订出整体的教学运行方案。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特征是知识系统的结构性,体现了认知发展的递进性,侧重思维提升的进阶性和逻辑性,最终确保素养形成的整体性。

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认知、思维的结构化建构。以学生为中心,重在找出语篇中碎片化知识之间的关联,提炼形成特定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强调整体融合理念,将自然单元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统整成有意义的知识群和知识块,运用系统思维设计一系列体现观念进阶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习得认知的结构化。

(二)英语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模型建构

教学模式是根据特定的教学需求,有目的的定向抽象,形成解决英语教学设计问题的方法论,不仅能清晰地反映出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也能有效地反映出单元教学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探索性的途径和方法。

现有的教材通常按照知识层级进行编排,教师教学时容易陷入“以知识为主,以教为主”的误区。利用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实施单元教学,能有效贯通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迁移。因此,通过调节单元教學设计流程,将单元知识结构的分析置前,根据单元知识结构重构单元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反映知识本身的结构,呈现概念之间的关系,体现学科的方法、观念、思想,以及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同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六个基本环节中,突出单元主题的育人性、知识建构的结构性、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递进性、教学评价的情境性等原则,以此保障教学设计能够准确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

通过研读文献,结合已有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素,笔者构建了六大环节的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

第一环节,基于单元文本所属的主题语境,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挖掘单元的育人功能,提炼出单元大、小观念,确定主题意义,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逻辑,构建适合观念进阶的各级主题。

第二环节,基于单元的主题意义,梳理出语篇中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文化等不同类别的知识,依照不同主题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整合各类知识,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思维发生发展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依据单元知识结构图,从整体到中观再到微观围绕主题架构单元教学内容。横向上遵循观念进阶的原则和路径,以并列或递进的方式构建不同课时的话题。纵向上,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重组课时内容。横纵两线交织,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递进性和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培育的过程。

第四环节,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核心素养的学段要求,结合整合后的单元教学内容,了解各个素养的内涵,围绕主题语境,聚焦主题意义,根据学情实际,制订融合核心素养四维度的单元教学目标和相互关联、递进的分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体系。

第五环节,遵循概念进阶原则,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围绕内容、认知、思维,从任务链、问题链、活动链、评价链四条主线规划单元教学流程,形成关联性、递进性、思维性“三性合一”共同促进概念进阶的教学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单元结构化知识、理解单元主题意义、培育综合能力素养。

第六环节,基于“证据为中心”的评价理论,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習内容,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设计贯穿整个单元的系列评价任务,辅之以单元结果评价,形成连续、开放、动态、多元的循环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完成学科实践活动后的学习结果,动态调整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例析

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框架和流程,体现了知识结构化、认知系统化、思维进阶化的教学设计思想,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认知、提升思维、形成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案。以外研版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Module 3为例,笔者具体阐释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炼语篇观念,确定单元主题意义

学科大观念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效组织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设计的重要抓手[3]。本单元包含两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本。两个语篇的小观念分别指向“了解中国节日,感受节日魅力”和“分享节日体验,感悟节日温情”。单元文本围绕“人与社会”主题群中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主题展开。语篇所传递的主题意义除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体验中国文化,还引导学生建构“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节日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再次解读,发现两篇文本仅围绕“树立意识”和“落实行动”两个方面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缺少对中国优秀文化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的培育。因此,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笔者按“树立意识:了解中国节日,感受节日魅力”“落实行动:分享节日体验,感悟节日温情”“形成态度:宣传中国节日,形成文化认同”的认知发展逻辑,确定了Chinese festivals I like、Chinese festivals I experienced、Chinese festivals I promote三个子主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并感悟语篇的小观念,建立观念之间的关联,进而生成基于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二)依据认知发展,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英语结构化知识是以主题为中心,以语篇为依托,有组织、有层次的知识结构,是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整合的知识“化合物”形态,是辅助学生建构主题大观念的重要中介工具和过程载体[4]。单元主题制约了知识建构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分类梳理出语篇中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点是首要步骤。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节日,涉及节日名称、时间、庆祝方式、体验感受、宣传中国节日的方式等相关词汇。现阶段,学生能初步运用一般现在时对中国节日的基本信息进行介绍和宣传,能运用一般过去式描述自己特殊的节日体验;能在具体语境中与他人沟通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的名称、时间以及庆祝方式,描述自己特殊、难忘的节日经历,表达自己对中国节日的喜爱之情;能向外国友人介绍、宣传中国节日,感悟文化意涵。

接着,根据不同语篇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按观念的发生发展顺序,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发展过程有机融合,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本单元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将词汇和句型等碎片化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建立起单元知识之间关联(如图2),通过理解、建构、分析、概括、对比、表达和内化等一系列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有关节日的语言过程中感知和体悟中国节日的多样性、趣味性、重要性,更好地学习与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三)指向观念形成,重构单元教学内容

结构化知识作为实施单元教学的主线,能更好地贯通单元内的文本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此解决分课时教学造成的活动衔接不紧密、教学目标不连贯等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迁移主题下的相关观念,符合结构化单元教学的要求[5]。依据单元知识结构图,教师可以通过筛选、整合、替换、补充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串联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如图3)。

横向上,教师围绕“Chinese festivals I like”等三个子主题,从“个人—家庭—世界”三个层面规划单元课时内容。遵循观念进阶原则,从“初步了解中国节日的基本信息—深入体验中国节日内涵—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节日”三个递进的层级,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三个语篇,重整和串联各个课时的词汇和句式,体现了语言知识发展的层次性与递进性。

纵向上,教师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从“感知和积累文本信息—习得和建构知识结构—围绕主题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的语用过程重组课时内容,以便学生逐步习得语言知识,感悟和内化其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完整的主题认知。

横纵两线交织,围绕主题从整体到中观再到微观重构单元教学内容,从语言知识逐步递进到语篇知识再到小观念的形成,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到情感体验,体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递进性结构设计,突出了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育人性。

(四)多维分析思考,确定教学目标体系

单元教学目标体系由单元总目标和具体课时目标组成,是单元育人价值的体现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描述。围绕主题意义,在单元大、小观念的基础上,解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起点,制订出符合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系。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围绕主题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对比文化异同,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中外文化相关的具体现象和事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能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反思评价学习进展,提高学习效率。

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二年级时,他们已经学过新年和圣诞节两个重要的中西方节日,对于单元主题并不陌生。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能够围绕主题,结合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进行简单交流和沟通,但在不同情境下,正确使用不同时态句式的能力还需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有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是平时缺乏中外文化对比的意识,导致学习时难以理解跨文化异同;缺少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对自身学习的自我反思有待加强。

综上分析,我们制订出5—6年级学生的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及分课时教学目标(见表2)。

(五)促进概念进阶,规划单元教学流程

英语学科的大观念相对上位和抽象,将其转化并附着于具体的探究性大任务,发挥大任务统领单元话题和教学主线的聚合功能,可以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大观念是基于小观念习得后的升华,因此将大任务合理分解为多个不同层级的小任务,将小观念的获取植入小任务,以此串联课时内容,从而建构指向大观念的教学大框架,描绘出概念进阶的总体路径。

为了让学生能够感悟观念、深入理解、迁移创新、逐步生成单元大观念,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层层深入、前后相连的“活动链”,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本单元以“制作海报并用英文宣传中国节日”为输出大任务,设计了“口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用‘绘画思维导图方式介绍自己一次难忘的节日经历”“写一篇关于中国节日的短文并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节日”三个递进性的小任务,服务大任务的实现(如图4)。

问题是完成任务和开展活动的联系纽带,本单元以基于文本内容的事实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建构有关节日的知识结构,再以深入文本和超越文本的分析性和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理解中国节日文化的多样性。通过环环相扣、结构清晰的问题链,将问题的讨论逐渐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主动探究,在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感悟中国节日的内涵。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嵌入不同评价任务,以学生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表现,评价概念进阶的学习效果。

(六)重视任务输出,善用评价落实实践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整体设计单元持续性的评价活动,明确在单元推进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或评价任务,考查学生在学习后所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及时、精准的反馈,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实现以学定教、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本单元根据不同任务设计包括口头汇报、绘制导图、作文写作和设计海报等多个表现性评价任务,并通过提问、反馈、共建评价量表,开展自我点评、生生点评、师生点评。

学科实践活动是连接“知识”与“运用”的桥梁,是支撑和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人们对学科教育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情境、具有挑战性和进阶性且与目标相匹配的一系列评价任务,落实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活动九为例,教师设计了“写一篇介绍中国节日的短文,向外国友人讲述节日的故事”,要求学生写出关于“My Favourite Chinese Festivals”的短文,并用英文向全班进行口头介绍,再通过教师提供的自评、互评评价量表相互打分。从学生的短文以及口头展示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从节日的名称、时间、庆祝方式、历史由来、节日感受等方面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短文是否按照Begining、Body、Ending三个部分来撰写自己喜欢的中国节日以及原因,是否体现思路的结构性和逻辑性。

通过单元评价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落实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让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丰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活动促进学生活动输出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结语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和操作框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水平。同时,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提供逻辑清晰、情境丰富的单元育人路线,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引发更多英语教师的思考,从而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设计方式,落实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布鲁纳. 教育过程[M]. 邵瑞珍,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王蔷,周密,蒋京丽,等.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4]赵连杰. 运用英语结构化知识助力问题解决的案例探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7):60-64.

[5]陈则航,付绘,孙晓慧,等. 基于大观念的教学设计原则、思路与方法[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15-23.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李悠悠,一级教师;高翔,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基金项目】202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JSZJ22038)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大概念单元教学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