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红色家风的高校思政价值

2024-01-04徐雪野宋婷婷

知与行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黑龙江省

徐雪野 宋婷婷

[收稿日期]2023-06-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辽金元教化思想研究”(23YJCZH25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辽金元教化思想研究”(2023MD73417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习近平‘四個共同重要论述与中华文化观研究”(22KSC29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龙江红色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SJGSZD2022010)

[作者简介]

徐雪野(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研究。

[摘  要]龙江红色家风作为龙江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人民创造的地方优秀文化图谱,蕴含着厚重的龙江革命文化精神。积极发挥龙江红色家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实现其在育人场域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新格局,是一项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命题。红色家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兼具传承性与结合性,这样的理论特质与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途径相契合。龙江红色家风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因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着鲜活精神素材和实践化表达,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具有显著的价值耦合性。

[关键词]黑龙江省;红色家风;思想政治课;价值耦合

[中图分类号]G641;B8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5-0005-09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1]。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家风”与“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联,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2]。作为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是一大批为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革命者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红色家风源自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传统家风文化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承上启下的作用贯通着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龙江红色家风内容丰富,既蕴含着政治性和历史性,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发挥龙江红色家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厘清龙江红色家风的历史底蕴和育人价值、定义和类型、精神和特质以及孕育和生成,突显龙江红色家风德育层面的典型特征,使龙江红色家风在育人场域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新格局,是一项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命题,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具有显著的价值耦合性。

一、龙江红色家风经典事例的精神特质

龙江红色家风作为龙江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人民创造的地方优秀文化图谱,是龙江革命文化精神的深刻表达。龙江红色家风主要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江革命先辈的典型家风精神文化载体中。龙江红色家风的载体包括红色家规、家训、家书、家教故事、诗句、楹联、道德口碑等,承载着革命理论、红色精神和红色行为,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

(一)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

《礼记·大学》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理念在龙江红色家风中得到延续、传承和彰显,演化为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1936年8月,在反满抗日斗争中被捕的赵一曼,于从容赴死之际给7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这份百余字的遗书既有革命者的家国情怀,也有舐犊情深、不忍割舍的慈母大爱。赵一曼不仅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儿子,还用朴实的语言给儿子留下最后的嘱托和期盼。这封情真意切、信念坚定的红色家书是峥嵘岁月最真实的写照,凝聚着龙江革命者优良的家风和传统,是哈尔滨的城市记忆,是黑龙江人民丰厚的精神财富。赵一曼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自己“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彰显了自己“誓志为人不为家”的坚定信仰。中华民族舍家为国的优良传统被前赴后继的龙江革命者发扬光大。

“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作为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的李兆麟(曾化名张寿篯)戎马驰骋于白山黑水,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李兆麟之女张卓亚说,李兆麟将军心怀人民,为了国家而舍家弃子,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精神影响了她一生[3]。

抗日名将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受党委派,从1929年起在东北各地从事工人运动、抗日斗争等革命工作,曾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他先后5次被捕,屡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他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因为当年在长白山区被日伪军围堵的杨靖宇曾经用树皮充饥,所以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儿媳方秀云从杨靖宇牺牲地带回一块桦树皮,经常用这块“传家宝”教育后代。马家人以杨靖宇将军为骄傲,传承他的宝贵精神,形成了“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家风家训。马家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方秀云还获得了“郑州市十大母亲”的荣誉,良好家风在马家代代相传。

王济堂是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13岁加入革命队伍,带给他最大影响的是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的伯父。王济堂说:“无论受到怎样的威逼利诱,伯父都坚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就是我的家风”,“打江山要靠红色家风,守江山更要传承好红色家风”。[4]退役后,王济堂一直在公安战线工作,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在公安战线工作,女儿成为东北抗联精神宣讲员。

吴奇是“东北老航校”三期学员、滑翔机班学员,抗美援朝首批赴朝作战的“十勇士”之一,后在空战中勇英牺牲。“东北老航校”辗转办学中驻扎过的牡丹江市是吴奇烈士飞行事业的摇篮。如今,坐落在牡丹江市温春镇的人民航空摇篮博物馆建立了吴奇烈士红色家风馆。吴奇在1950年上海空中保卫战期间和1951年抗美援朝中写给祖母和妈妈的六封家书,生动地体现了他忠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为国舍家的无私大爱。

龙江红色家风所彰显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等爱国志士的一封封满怀深情的红色家书中。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充分体现出他们对革命的理想、对亲人的愧疚和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以身许国、矢志不移的无畏精神。

(二)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

作为望奎子弟的林枫,东北建政时期受党中央、毛主席派遣,于1945年9月率中央干部团奔赴东北,后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黑土地、大森林留下了工作的足迹,在东北民主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创办机械化农场、兴修水利、营造东北西部防护林带、支援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等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林枫“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和家人强调最多的就是实事求是”;他的革命历程让女儿林耿耿“在本职工作中对实事求是原则有了自己的认知,并把实事求是融入思想和行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林枫的家风,也是林家后人为人品行的标准”。[5]

在风雨如磐的烽火岁月,陈雷、李敏这对革命伉俪曾并肩战斗在黑龙江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继续为国家兴旺、民族富强殚精竭虑。在李敏故居,上百块由陈雷创作的石刻作品遍布整个院落,彰显着浓浓的家國情怀。从2002年起,李敏多次向全国政协及中央有关部门提出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由8年改为14年并纳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议。2017年,“十四年抗战”正式写入教科书,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历程纳入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体系之中。这位老党员、抗联老战士的执着坚守,促成了党对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义勇军以及东北三省其他所有抗日力量的这份最完美交代。李敏的孙女说,这就是他们家的家风家教,“没有写在墙上的几个大字,没有朗朗上口的家规家训。有的只是渐渐懂得,渐渐铭记,渐渐融入。从懵懂,到理解,到传承”,“言传身教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铭记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6]

第一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被陈云同志调侃为“没有手表的省主席”的陈大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铁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抗战胜利后,东北急需干部,陈大凡在阔别黑龙江12年之后,回到当年战斗过的黑土地开展工作。其子陈虎回忆道:当年家中每个月的收入约为400元,听着不少,但要照顾老家的一些亲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结余;母亲总是会找一些空白纸板,每个月的开支都会详细地在上面作记录。陈大凡一家日子过得紧巴,陈虎三姐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衣着朴素,不争吃喝,孝敬父母。陈虎眼中的父亲是个很正派的人,一辈子耿直。陈虎说:“虽然他很少在语言上直接教导我们,但他的行为却一直在给我们做榜样”,“要知道,当时没收汉奸的财产无数,父亲是一分都不染指的”。[7]

在绥芬河出生的革命烈士赵兴东1936年开始从事抗日地下工作,26岁在牡丹江铁岭河监狱壮烈牺牲。他的过早离世使生活的重担压给母亲赵许氏和妻子张秀云,她们以韧劲和包容面对生活的磨难,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后辈做好人、行好事、知感恩,在赵氏家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风。这种植根于内心的善良培养出赵家人“不惹事、不闹事、会办事”、宽容大度、以和为贵的秉性。赵家后代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党员多。赵兴东五个子女中有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儿孙们以先辈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奉献,成人成才,分获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标兵等各种荣誉。二是穿军装的多。赵家三代有8人参军入伍,其中5人荣获个人三等功以上奖励。在良好家风熏陶下,赵兴东两个担任领导职务孙子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沾不义之财。[8]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治家传统

“铁人”王进喜1960年来到大庆时,家里10口人仅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很困难。他动员全家勤俭节约渡难关,并提出“工作要高标准,生活要低水平”的持家原则。他从自身做起,省吃俭用,吃最简单的饭菜,穿最便宜的衣服,还要省下钱来资助队里的困难职工。“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这是“铁人”给自己和家人立下的家规。王进喜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对自己的孩子爱得深,要求严,要求他们从小爱劳动,爱学习。王进喜自己决心当好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石油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一辈子,同时也用特有的方式教育子女热爱大油田,从小立志当个好的石油工人。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马永顺成为红旗下的第一代林业工人。共和国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马永顺把对祖国炽烈的爱倾注到工作中,他常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就要多为国家分忧、出力,为国家的建设多生产木材。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他带领同事通过多次改革创新,实现了成本的节省和安全生产率的提高。国家建设需要木材,他便做伐木模范;国家建设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他便做育林英雄。周恩来总理1959年对他提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期许后,马永顺1960年就开启了植树造林工作。特别是,从1982年退休到1999年底,马永顺坚持17年造林不止,带领家人义务植树5万多棵。他始终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奋斗在共和国的林业建设中,他身上充分体现出爱国、创业、创新、奉献的精神。

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举行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沈阳第五机器厂的“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马恒昌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模。1950年10月,朝鲜的战火蔓延到鸭绿江畔,为了保护刚刚发展起来的重工业,马恒昌小组所有成员举家迁往齐齐哈尔。他们走在时代前列,孕育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小组精神”。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马恒昌小组为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小组的成长进步背后是良好的家风。马恒昌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在个人利益问题上,不张口、不伸手、不搞特殊化。迁到齐齐哈尔后,他家八九口人在16平方米的平房里一住就是30来年。马恒昌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每月发给他50元补助费,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把这笔钱捐给了国家。马恒昌的一句“咱们是工人”的家训,是马家的“传家宝”。几代人谨记传承,持之以恒,赋予内涵,让这句家训像岁月打磨剔透的宝石一般,绽放出璀璨的光芒。[9]

二、龙江红色家风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价值耦合性

龙江红色家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积极突显龙江红色家风在德育层面的典型特征,使龙江红色家风在育人场域发挥作用,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具有价值耦合性。

(一)红色家风的理论特质与思政课育人途径相契合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红色家风”由两个不同范畴构成。“‘红色是其特殊标识,超越了概念具有的颜色指称意涵,用以说明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长期斗争和实践相关联的对象范畴。”[10]而“家风”则表示一种类属,在传统观念中,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风气、风尚,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作风、传统习俗、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價值缩影。

家庭这个利益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稳定、和谐繁荣的重要“基点”。因而,良好家风建设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意义非凡。“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11],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1],做好新时期家风建设工作。“红色家风”并非“红色”与“家风”的简单组合。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既汲取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是中华民族血脉中奔腾不息的红色基因。红色家风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风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优良传统家风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中华优良传统家风的长期发展和丰富内容,就没有红色家风对时代局限的超越,没有这种崭新的家风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和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并在革命家庭中传承的价值系统、德育导向和行为规范”[10]。相较于传统家风,红色家风不仅具备优良传统家风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纵深,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生命力的展现和创造性的实践。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老一辈革命者展现出诸多宝贵的品质,形成了丰富的价值理念。他们勇敢无畏、勤俭持家,他们忠勇无私、清正廉洁,他们自立自强、以身示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是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的结果。

新时代讲好思政课,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丰厚资源;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这与红色家风注重传承与结合的理论特质具有深度的适切性。

(二)龙江红色家风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因子

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动态存在物”,具有丰富的功能面向。这使文化在当下具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龙江红色家风涵盖了龙江革命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囊括了龙江革命先辈在家庭教育中体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深刻认知。龙江红色家风作为一种精神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育人价值因子,是一个相对完整且多样化的知识结构性体系。内在禀赋中科学而丰富的政治理论、历史知识和德育资源推动了龙江红色家风在高校育人使命达成方面独特功能的实现。

为学须先立志,树人首在立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给新一代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这使得“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及高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课”,理应走在前列。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也就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大命题。龙江红色家风展现了龙江革命先辈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廉洁奉公的政治原则、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以及严慈相济的治家原则,体现了龙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阐释了龙江革命历史价值,还原了龙江革命历史真相,记录了龙江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使命担当。这一精神特质有利于青年一代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认识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梦”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对高校而言,积极发挥龙江红色家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深化对龙江红色家风育人价值因子的认知,通过教学过程中对特定区域特定文化的深入诠释,在个性考察中突显共性,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找到耦合性特质,使其在育人场域中发挥作用,有利于高校贯彻“立德树人”德育理念,开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新格局,为高校育人使命的达成提供新的价值着力点,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三)龙江红色家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鲜活的精神素材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2]7;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12]12。龙江红色家风作为地方优秀红色家庭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孕育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代表着红色家庭在立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自觉遵循,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精神资源。龙江红色家风不仅是优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精神养料,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鲜活的精神素材。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调提升有效性,倡导增强针对性,提倡完善系统性。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概括起来就是“讲道理”,即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将道理讲深、讲活、讲透,使学生用心领悟,从而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2]12。龙江红色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真理力量,具有深厚的德育功能和精神内涵。对于高校而言,龙江红色家风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在增强情感认同层面更具直观性和冲击力,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当代大学生身处多元化时代,被周围相对复杂的各种信息资源包围着,因而对当初峥嵘岁月中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战争的残酷难以做到感同身受,无法直接获得对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等各方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是表现出来的态度,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因而需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记忆再现和情感激活。龙江红色家风是一种革命精神,因而具有价值属性,与思想、文化紧密关联,能够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引领和信仰动力,对大学生道德养成具有根源性影响。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信息包装下,作为龙江革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龙江红色家风能够被具体化地呈现出来,以此展现龙江革命先辈持家之道中蕴含的乐观坚强、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在今天依然是砥砺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磨刀石”。要将这些客观精神形态所展现的主体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相融摄,运用其蕴含的对主体精神的激励功能来推动思政课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生成,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把对龙江红色家风精神的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龙江红色家风对大学生思想培育的精神引擎作用。

(四)龙江红色家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实践化表达

就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而言,其萌生和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根本上讲具有内在科学性。龙江红色家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当前价值文化纷杂、多元理念喧嚣不止的情况下,将龙江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论述中的目标导向十分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13],倡导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纲挈领,围绕“如何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形成了诸多具有鲜明现实意义的重要论述,为做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2]13。实践教学能够拓宽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时空广度,有助于科学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知识、练就真本领、解决真问题。高校开展实践教学,重在深度认识和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14]当今社会,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紧跟时代,育人内容要做到史今互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龙江红色家风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高校教学价值理念的一种再造。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會主义建设时期,龙江革命先辈结合家庭实际和切身体会,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融入家庭教育理念,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有传统家风底蕴的龙江红色家风,这种家风具有示范性、传承性、创造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把龙江革命先辈的家书、家训、家规等家风物态文化中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等基因要素恰当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将宏观的价值观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域精神文化力量,产生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对涵养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能够为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生成提供思想沃土、传播载体和生动素材,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引发道德情感共鸣,引领道德实践,对于良好民风和国风的养成有着潜濡默被、涵养正气的作用。

三、余论

红色家风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齐家实践,展现着革命家庭的家教原则、价值追求、生活习惯等整体性精神风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对子女和其他亲属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家风表率,是新时代推进家风建设的生动教材。龙江红色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形成之时起便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精神引领作用。

龙江红色家风融合了龙江革命先辈家庭教育理念的独特内涵和地域革命文化意蕴,它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之中,又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得以不断丰富。龙江红色家风以龙江革命先辈家书、家训、家规等物态文化为载体而被历史所“记载”、所“镌刻”,又因内蕴的先进性而理应被今人所珍视、所传承。宏观视域下,龙江红色家风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而且将中华民族的特点、秉性、精神在家庭层面加以具象化和升华。微观视域下,龙江红色家风彰显着历史流转中家庭道德教育的生动范本和方法途径,能够为提升当代社会道德水平提供精神助力。基于传统家庭教化形式与当代家庭德育方式之间的“传承与递进”关系,今昔家庭德育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联系,因而,龙江红色家风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龙江红色家风,不能停留在故事性叙述或者简单的内容概括层面,而应当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视角,向学生阐释清楚龙江红色家风的精神实质,立足于回溯革命历史、采用史料再现、图片视频展示以及故事讲述等方式,从革命家书、英烈留言、遗物故事、革命家庭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龙江革命先辈“修齐治平”的革命信仰和道德风貌,深刻阐释龙江红色家风的丰富内涵,凸显龙江红色家风的当代意义和对时代新人的德育功能。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侧重选择能够对接大学生成长实际的鲜活龙江红色家风故事,强调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公民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乃至青年恋爱观教育以及生命观强化教育等,从理想、信念、品格、情感等方面展示革命先辈无悔付出、创新实干的优秀事迹,并将红色家风与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相结合,促进龙江红色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侧重展现龙江红色家风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选择红色家风资源时,充分挖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能反映龙江革命先辈通过不断思考、实践、总结而最终选择并终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家风事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侧重运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龙江红色家风的影响,着力挖掘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龙江红色家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侧重体验式教学,哈尔滨市内及周边高校可带领学生参观黑龙江省委党校“红色家风主题教室”,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家风,感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浓厚家国情怀。在此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价值选择困境,及时通过传道授业,引导他们对龙江红色家风产生情感体验和认同意愿。

龙江红色家风符合时代精神,充满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虽然它所提倡的德育思想的生发环境与当代人的生活环境相去较远,但其思想核心本身却与今相通,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龙江红色家风的主要特点是将革命时代的价值观平民化,将家庭道德教育理念实用化,以实现对大众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这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达成相契合。

[参  考  文  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N].光明日报,2016-12-13(1).

[2]  习近平.在文化傳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6.

[3]  王硕.抗日英雄李兆麟之女:父亲曾为国弃子、英勇牺牲,心中装着人民[EB/OL].(2019-03-14)[2023-06-16].https://hongchuan.org.cn/interview/patriotic/182.html.

[4]  阴祖峰,姜雪松.文明冰城传颂红色家风——“讲好红色家风故事 传承优良革命传统”主题实践活动侧记[N].哈尔滨日报,2021-09-04(4).

[5]  王曾.林枫之女林耿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家风[EB/OL].(2021-07-06)[2023-06-16].http://www.tjyun.com/system/2021/07/06/051577366.shtml.

[6]  辽宁卫视.九旬老兵传承红色家风 行走白山黑水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EB/OL].(2017-09-12)[2023-06-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8310773528010272.

[7]  周晓宇.黑龙江省原主席陈大凡之子陈虎:父亲拒绝日军诱降,坚持抗日到底[EB/OL].(2023-05-01)[2023-06-16].https://mp.weixin.qq.com/s/NuHXwWpjnKJ7VFJnKqWgHQ.

[8]  绥芬河红色特工赵兴东家族的家风传承[EB/OL].(2018-11-02)[2023-06-16].https://www.157300.net/news/3935.html.

[9]  何伟森,侯宇玮.开国劳模马恒昌的家训:“咱们是工人!”[EB/OL].(2018-10-22)[2023-06-16].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18/10/22/058091155.shtml.

[10]  周良书.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20(4).

[11]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2).

[1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13]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大会暨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光明日报,2013-03-02(1).

[14]  新华社.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光明日报,2020-09-19(1).

〔责任编辑:余明全〕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