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体系及世界意义

2024-01-04任伟

知与行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中国式现代化

[收稿日期]2023-06-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研究”(20VHJ01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龙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机制构建研究”(SJGSJ202100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研究”(SJGSJ2022020);“大变局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社会思潮辨析与引导研究”(SJGSX2021003)

[作者简介]任伟(1988),男,黑龙江绥化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唯物主义整体性研究。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生成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理论逻辑、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的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逻辑和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中心逻辑、“全面协调”的发展逻辑与“合作共赢”的对外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体系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现实逻辑;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5-002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承担着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责任,还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我们需要不断理解和提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贡献,这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至关重要。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每条道路的形成都有其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人民探索的经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基础。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东方社会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全面审视并分析了东方落后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客观条件和现实状况后,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找到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马克思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2]马克思反对简单地把西欧的现代化模式套用到东方国家上,他认为,应该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寻找符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提供了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将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探索到创立再到成熟,向世界昭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命题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为科学社会主义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证明。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继承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支持。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場,资本主义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提升。然而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后发国家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必要借鉴西方现代化国家的优长之处,同时又要立足基本国情,不能盲目嫁接和移植其理论和制度,既要认识到资本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注意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有益成果;马克思主张俄国要注意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恩格斯针对俄国的状况指出,俄国公社要获得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工业支持、技术管理思想等作为基础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等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支持,仅凭农村公社本身并不能孕育出生产力发达的共产主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许多有志之士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的革命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领导力量。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被世界现代化远远抛在后面并处于帝国主义强力压迫之下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选择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行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工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相对坚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扬帆起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路线的核心,逐渐构建起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动框架。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深入思考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稳步前进。

新时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坐标,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承接性与脉络延续性的标识。新的篇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顶层战略、中观政策、微观路径方面对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提出了涉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生态和谐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现代化建设要求与目标。在党的百年现代化探索史与建设史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现实基础;“两步走”战略安排,科学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步骤;共同富裕,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等,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条件。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有创新活力,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走向全面、从粗放走向内涵、从依附走向创新,已上升为一种文明自觉与民族自觉。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探寻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灵魂,它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承载和体现。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意识形态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形态。这些制度形态极大地塑造和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表现形态和推进过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载体和重要保障。这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的现实逻辑包含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合作共赢的多层次逻辑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中心逻辑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指出,资本逻辑具有扩张性、增殖性和运动性,通过不断介入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环节,并以普遍影响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试图在政治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扩张。与此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根本逻辑,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推动人的现代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实际上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推动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依靠人民发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认人的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彼此互为前提的内在联系,同时肯定了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协调”的发展逻辑

相较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物质膨胀”,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逻辑。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的积累和商品的堆积导致了对物质和金钱的盲目追求,进一步衍生出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注重全面发展和协调并举,不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种方式不仅突破了单纯以物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还为中国的复兴目标和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指引和支撑,强调了现代化在多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全面性。

(三)“合作共赢”的对外逻辑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对外扩张掠夺”相对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对外逻辑。西方现代化的扩张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控制。马克思在对原始积累的分析中揭示了西方现代化发展中掠夺的本质,指出资本积累暗含着私有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潜在矛盾,尤其是利润率下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对外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也不是以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此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动全球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积极地改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增强社会活力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当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时,中国坚持永不称霸、不搞侵略扩张,通过行动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展现了大国担当和风采。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一种超越西方国家崛起之路的崭新经济模式,为解决世界经济中的三大矛盾、平等收入与经济增长等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迈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道路问题则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与西方现代化有所不同,不仅成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还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历史和实践证明,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是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简单照抄外国模式或者跟随他人步伐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弊端,既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光明的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不仅在事实上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而且超越了把“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理论限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示范,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可行性。

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了世界历史逻辑中的文明共性,也代表了世界历史进步和人类总体向好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拜物性。西方现代化存在着崇尚资本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导致人们把追求利益和消费作为目标,将人变成了手段。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拜物性。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片面性。西方现代化道路存在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的问题,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造成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人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冲突性。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相比之下,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破坏性、落后性和腐朽性,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谐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第四,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霸权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现代化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和“丛林法则”的思想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强调国际社会的平等和合作,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霸权性,注重人民至上、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和国际合作,展示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现代化模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长期以来,西方資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先发优势,创造了一种以私有制、自由市场和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构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普遍视为人类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并赋予了无限制地对外扩张的“道义优先级”。然而,简单地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周期性经济危机”“全球生态危机”“中等收入陷阱”,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3]

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认真鉴别并合理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的原则,找到了一条与西方迥异且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阐明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的逻辑,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这表明,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模式。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4]。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既跟上现代化发展潮流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转变并非易事。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始终将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通过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坚持让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办,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办。独立自主的原则贯穿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第二,坚持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密码在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在国内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生态环境保护、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等方面。这些解决共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出了贡献。中国政府积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政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放在首位,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这证明了每个国家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并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依靠自身努力不断夯实了这一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在物质基础方面,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中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多边协商的外交理念,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和人文交流。这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在社会基础方面,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西方国家的束缚,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表明,通过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国家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现代化确实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但在其扩张过程中,采取了野蛮的掠夺方式,对传统农业文明国家进行了欺凌和奴役,利用工业文明的先发优势书写了这种文明逻辑。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新道路,并创造出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图景。

在探索和创立这一文明形态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遵循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逻辑、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和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了这三种文明资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在于将传统文明与现代化相结合,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民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也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积极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表明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身的历史和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坚持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近代中国面临国家困境、社会困境和文明困境时,中华儿女傳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我振兴,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并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也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民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以创新精神和科技发展为驱动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坚持创新和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表明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发扬自己的文明特色,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第二,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5]。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社会主义的方式激活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第三,中国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既积极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化文明的成果,又对西方现代化带来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自身国情实际,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文明,并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引导社会发展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的灾难。中国致力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让现代化的好处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还致力于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发挥。

中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创新。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努力让现代化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于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表明,借鉴西方文明成果并批判性地应用于本土发展,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创新,能够推动现代化进程并实现人民的自由发展。这一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国情,积极思考和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历史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它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合作共赢的逻辑为核心,不断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平衡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注经济的发展,还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选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创了新的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坚持自主创新,借鉴和吸收有益的外部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30-731.

[3]  杨章文.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逻辑[J].探索,2022(1):1-14.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09.〔责任编辑:杜  娟〕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