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例

2023-12-14田蕙宁蒋开放张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园区基地

田蕙宁 蒋开放 李 淼 张运海 管 欣*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36)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简称皖西北试验站)是依据教育部、科技部统一部署,基础建设由安徽省临泉县建设并实行“交钥匙工程”,按照“一站一盟一中心”模式,重点开展粮食(玉米、小麦)、草食畜牧、设施园艺、农业废弃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营养型农业、智慧农业、减肥减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并为“皖西北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由安徽农业大学和临泉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本文在基地规划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五位一体”的城郊型生态农业园,以期为类似的科研生产基地、城郊型农业园等的规划设计与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1 城郊型农业园的内涵

1.1 城郊型产业园的内涵及分类

城郊型农业园是指地处城市近郊,远离城市主城区,利用城市郊区土地资源优势,从事农业生产、科技研发、成果示范推广和休闲观光旅游活动的新型农业园区。城郊型农业园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进行建设,形成功能明确、特色突出的城郊型农业园。

根据园区规模大小、建设内容及土地利用性质等因素,城郊型农业园可分为以下几类。专业生产基地: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产品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特色。科普教育基地:以科普教育为主,是开展科技培训、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科研试验基地:以研究试验为主,主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

1.2 城郊型农业园的特征

城郊型农业园除位于城市近郊外,还具有以下特征:具有一般农业园的特征;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 基地现状

皖西北综合试验站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简称皖西北试验站基地)位于安徽省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内,属于城郊型农业园。周边毗邻杨桥船闸,地理区位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利[1],G345、S254、S328、郑合高铁临泉站、阜阳机场站为园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杨桥基地生态资源丰富,四河交汇,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已实现了土地肥沃化、农田水利化、道路网格化、田间绿荫化,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标准化农田[1]。

3 设计理念

城郊型农业园一般是以农业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生产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同时兼具生产、科研等多种功能[2]。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园,其规划设计理念与普通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园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试验示范基地应发挥高校优势,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挥农业科技示范与辐射功能,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手段,进行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示范[2]。以主导产业为基础,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以人才培养为手段,助推园区可持续发展;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引领园区可持续发展;以“双创”为驱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园区特色发展路径。

4 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基地规划

4.1 功能定位

规划明确以“产”为核心,将农业科研、示范和生产、推广一体化结合,实现科研创新、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都市休闲农业园。

4.2 规划策略

4.2.1 以农为基,构建主导产业(产)城郊型农业园的建设应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城郊型农业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现状,在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城郊型农业园作为区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农民分享乡村振兴红利的重要渠道。同时,城郊型农业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郊型农业园规划设计中,应以园区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支撑,以农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构建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以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基地以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站为核心,重点围绕临泉县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求,集中开展小麦、玉米、杂粮、草食畜牧等涉及皖西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创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创新成果熟化和推广做好储备。

4.2.2 教育入园,专注人才培养(学)农业园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人才是核心要素。应将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园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各类型农业技术人才,增强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3]。

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可在园区内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体系,在园区内构建由研究、推广等不同类型人才组成的多样化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园区整体科研实力。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等方式,将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有机结合,为园区及周边地区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平台。一方面,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畜牧总站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校地联合和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在园区内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鼓励师生到企业、农场实习实践,真正做到从产业入学,专注人才培养。

4.2.3 产教融合,提高科研水平(研)城郊型农业园作为城市与农业之间的纽带,承担着教育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城郊型农业园建设应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其参与到项目规划建设中来,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互补[4]。将园区内现有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5-6]。通过项目的开展,不断挖掘园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完善园区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农业产业技术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旅游观光、科技示范推广等功能,促进园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4.2.4 创新加持,推动园区发展(创)农业园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城郊型农业园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不断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发展绿色、高效、安全的新品种,使城郊型农业园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2)管理创新: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行“高校+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产业集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产业化经营。(3)模式创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大力发展“双创”,构建以“双创”为驱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利用现有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7]。(2)鼓励园区内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发挥智力优势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8]。(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园区带动作用。

4.2.5 挖掘特色,发挥资源优势(特)城郊型农业园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影响园区建设的方向与格局。因此,城郊型农业园在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探索出一条具有园区特色的发展路径。

城郊型农业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园区特色,突出产业特色,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其产业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研发。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解决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2)示范推广。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力度,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要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9-11]。(3)园区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园区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12-15]。(4)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的创立和培育,提高园区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16-18]。一是结合园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19-21],将其融合于项目建设之中,以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培育新动能,构建新格局,提升产业附加值[22-24]。二是结合园区所在地的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休闲农业项目,并通过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园区的旅游业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11]。三是利用合作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25],设立园区品牌,强化品牌建设,形成“安农”特色产业链。

5 结语

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将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实现城郊型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城郊型农业园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其他城郊型农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课题硏究主要是从城郊型农业园入手,而基地是高校与政府合作的性质,这对于许多规模较小或是性质不同的农业园并不完全适用。在今后的硏究中可以加强产学研创特一体化在其余类型农业园中的研究,以期方法与策略得以推广。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园区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我的基地我的连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