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平原地区黄豆套种天门半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3-12-14李丽娜朱文召王灿洁周年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天门黄豆中耕

李丽娜 肖 杰 朱文召 王灿洁 周年英 赵 桦

(天门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湖北天门 431700)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又名三步跳,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为琥珀酸,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安神等功效[1-3],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溃疡、抗癫痫、抗衰老等药理作用[4-5]。生长习性方面,半夏植株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畏强光。每年有2次出苗期,第1 次在3 月上旬,第2 次在9 月上旬,当温度超过30 ℃或低于13 ℃时枯萎倒苗,第1次倒苗一般发生在6月份,第2次倒苗一般发生在11月份,倒苗后即可采挖半夏[6]。

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半夏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半夏优质供种基地和原料药材生产基地[7]。2019 年,“天门半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天门市汪场镇是天门半夏的主产区,半夏种植面积约667 hm2,该地区出产的半夏质地实、断面白、富粉性,品质上乘。经过生产实践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一套新型种植模式——黄豆套种天门半夏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每年6—9月半夏倒苗的空档期种植一季黄豆,实现光照、水分以及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套种黄豆还可以利用黄豆根瘤固氮的特性培肥地力,为下半年半夏生产提供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既能保障粮食生产,又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户收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和科学田管,能实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各减少10%以上,节本增收约3 000 元/hm2。在该模式下,半夏可采挖7.5 t/hm2(一年收两季),黄豆产量3.0~3.3 t/hm2,除去人工、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纯收入在10.5 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适宜江汉平原地区半夏产区推广种植。

1 茬口安排

黄豆套种天门半夏,半夏于10 月底至次年2 月底播种,黄豆于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播种(上半年半夏开挖之前或者开挖之后均可),9 月中下旬收获。黄豆收获季,也正是下半年半夏生长旺盛期,其间应做好半夏的田间管理工作,至11月再根据市场行情选择性开挖下半年半夏。

2 天门半夏栽培要点

2.1 选地与整地

宜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的砂质壤土。于半夏播前30 d深翻土地20.0 cm,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30.0 t/hm2或商品有机肥1.5 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375.0~450.0 kg/hm2、过磷酸钙750.0 kg/hm2作基肥。播种前再耕翻1 次,然后整细耙平,起宽1.5 m 的高畦,畦沟宽30.0 cm,沟深20.0 cm,面呈瓦背形,畦埂要踏实整平。

2.2 种茎处理

选用天门本地野生红皮半夏提纯的种茎,遵守植物检疫制度,确保种源的道地性和安全性。选用直径为0.5~1.0 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种茎作种。将选好的种茎晒1~3 d,使表皮脱水20%~30%。

2.3 播种

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沟条播或撒播,沟深7.0~10.0 cm,行距15.0 cm,株距5.0 cm,栽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人畜肥、草木灰等混拌均匀而成)。鲜种播种量为3.75~4.50 t/hm2,适当密植,确保苗势均匀。

2.4 田间管理

2.4.1 人工培土 培土是促进半夏增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培土盖住掉落在地面的珠芽和种子,促进萌发形成幼苗,可成倍增加繁殖系数,还能促进母株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每次半夏倒苗后,可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拌入适量的磷、钾肥覆盖珠芽和种子,覆盖厚度以1.0~1.5 cm为宜。

2.4.2 覆盖地膜 早春播半夏可用地膜覆盖畦面,用土压实,做到“紧、平、严”。当苗高2.0~3.0 cm时,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使半夏提前15~20 d出苗,延长生长期,增产15%以上。

2.4.3 中耕除草 半夏种植易发生草害,及时除草避免草荒草害是半夏种植关键技术之一。半夏植株矮小,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中耕宜浅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中耕深度不超过3.0 cm,不宜用锄头,避免伤根。

2.4.4 合理浇水 天门半夏喜湿怕旱,保持土壤湿润可适当延长生长期,推迟倒苗,以利于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半夏在播种前应浇1 次透水,以利出苗。夏季干旱无雨时应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后及时松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干旱时可7~10 d浇水1 次。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若雨水过多,应及时疏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2.4.5 分期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半夏增产的关键,除施足底肥外、还要根据各生长阶段的苗情及时追肥。通常有4 个追肥关键期,分别为4 月上旬齐苗后,5 月下旬珠芽形成期,8 月倒苗后子半夏露出新芽,以及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9月上旬齐苗时。一般可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25.0 kg/hm2,追肥时注意最好选择在小雨节气前进行,肥效较好。

3 黄豆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非转基因早熟或者早中熟品种,如冀豆1258、中豆63等。

3.2 选种与播种

播前精选种子,剔除紫斑粒、霉病粒、虫蛀粒、破瓣粒、秕小粒,选籽粒饱满、颜色鲜艳的黄豆作种子;与包衣剂、驱鸟剂一起拌种,可有效防治黄豆苗期病害、防鸟防虫。可人工点播或者点播机机械播种,按照1 畦2 行,穴深7.0~10.0 cm,行间距60.0 cm,株间距35.0 cm 播种到半夏田块,每穴放6~7粒黄豆种子,播种量60.0~67.5 kg/hm2。

3.3 栽培管理

3.3.1 破除板结保苗 夏播黄豆播后常遇暴雨,表土容易形成板结层,导致子叶破土困难,严重时会造成缺苗断垄,及时破除板结有助于黄豆出苗。破除板结应在雨后表土泛白皮时进行,太干或太湿效果都不好。

3.3.2 查苗补栽 黄豆出苗以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根据苗情进行间苗、补苗、定苗,3叶期间苗、4叶期定苗。间定苗时应尽可能拔掉弱苗、病苗,保留壮苗。

3.3.3 肥水管理 施肥坚持“科学施肥,提高肥效”的原则。根据黄豆根瘤固氮的特性,一般少施氮肥或不施氮肥,以增施磷、钾肥为主。黄豆整个生育过程需水较多,分枝至开花期黄豆对水分的需求开始增加。开花至鼓粒阶段是黄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要及时、充分地灌水,对提高黄豆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

3.3.4 中耕除草 早中耕、多中耕,不仅可以消灭杂草,而且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培育壮苗,促进粒大粒饱、提高品质。黄豆生育期内一般需要2~3次中耕,第1 次在苗高6.0~10.0 cm 时进行,第2 次在苗高15.0~20.0 cm时进行,第3次在花前进行。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减少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的规定,并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进行记录。

天门半夏主要病害有软腐病、叶斑病。其中软腐病多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梅雨季发病尤为严重,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随即地上部分枯萎倒苗死亡。防治该病要注意排水,发病早期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800 倍液喷施全株。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有紫褐色病斑,后植株逐渐枯萎,可用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防治。天门半夏主要虫害有线虫、蓟马、蚜虫等。线虫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0~52.5 kg/hm2防治;蓟马可用30%噻虫嗪悬浮剂1 000 倍液防治;蚜虫可用5%啶虫脒乳液3 500~5 000 倍液于虫害早期喷施[8]。

黄豆病害不严重,虫害主要是红蜘蛛、蚜虫、豆荚螟等。防治红蜘蛛、蚜虫,可用5%啶虫脒乳液3 500~5 000倍液,越早期喷施效果越好;防治豆荚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采收前15 d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防止农药残留,确保食用安全。

5 适时采收

天门半夏于夏、秋季植株倒苗后采挖。采挖最好选择晴天进行,收获直径0.5 cm 以上的块茎,制药或者做种;过小的留在土里继续培植。挖出来的鲜半夏冲洗干净,洗去泥沙,按大、中、小分级,分别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将外皮去净为止,洗净,取出晾晒,并不断翻动,晒至全干,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黄豆收获的适期为黄熟期至完熟期,当籽粒变硬,植株茎叶变黄,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时有响声为适收期。无论人工或机械收割,最好选在晴天早上进行。收割后及时晒干脱粒,装袋贮存或调运。

猜你喜欢

天门黄豆中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洞开天门
黄豆噼里啪啦
天门
黄豆变形记
天门石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黄豆成长记
黄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