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花生液态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技术

2023-12-14王宏青高丽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粉剂花生可湿性

王宏青 王 芳 高丽霞

(商丘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河南商丘 476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多种食用方法,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花生经济回报可观,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但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1]。这是因为部分地区花生生产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另外,花生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这要求种植户具备一定的种植水平,能够在不同生育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为此,本文从选地施肥与整地起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花生各个栽培阶段的管理重点和管理措施,以期为花生优质高产稳产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为花生现代化、产业化栽培提供资料参考。

1 选地施肥与整地起垄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上松下实、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地块,益于花生的优质高产[2]。另外,花生忌重茬,在生产上应选择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轮作的地块。种植前深翻整地,可先用犁深翻土壤25~30 cm,再用旋耕机旋耕2 遍,旋耕后整平土地。可结合整地,施用有机肥37 500~45 00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同时施入辛硫磷15 kg/hm2预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旋耕后,用起垄机进行起垄,垄高15 cm,垄宽55~60 cm,垄沟宽25~30 cm。

2 品种选择

适宜的品种是花生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花生品种选择要在兼顾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土壤质地状况等外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植株长势好、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高产稳产的优质花生品种。另外,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宜选用大果型花生品种,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可选用小果型早熟品种。当前,适宜在豫东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有豫花25号、豫花37号、商花33号、商花43号、天府1号和中花2号。

3 种子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的双果仁花生,剥壳后将种子置于阳光直射的地面晾晒1~2 d,刺激种子内部酶活力的提高,促进种子萌发。在晒种过程中,要剔除破烂种、病种、秕种、小粒种等不合格种子,以提高种子出苗整齐度、出苗率,保证出苗健壮。为预防根腐病、茎腐病等苗期病害,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 g对水1 kg拌花生种25 kg。

4 播种管理

4.1 确定播期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是花生优质高产的关键。播种过早,外界气温较低,易导致花生烂种,同时低温也会降低种子发芽率,致使花生出苗后出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的情况,且出苗后花生易提早落果,这些因素均造成后期产量的降低;播种过晚,生育期缩短,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影响果实的正常膨大,饱果率下降,空果率增加,同样降低后期产量。花生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 ℃,当外界土壤5 cm 土温连续5 d稳定在15 ℃以上即可进行播种。豫东地区春花生适宜播期是4月15—25日,覆盖地膜可提前10 d播种。

4.2 精量播种

花生播种通常有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2种,其中机械播种因工作效率高正逐渐替代人工播种。播种的原则是干不深种、湿不浅种,最深不能超过7 cm,最浅不能小于3 cm,适宜的播种深度为4~5 cm。另外,在砂质土壤种植要坚持深播的原则,而在黏性土壤种植应坚持浅播的原则。春花生播种时株距23~25 cm、行距30~32 cm,按12.75 万~14.25 万穴/hm2精确定量播种。播种后在垄面铺设滴灌管,每垄铺设2道。

4.3 覆盖液态地膜

覆盖地膜能够有效增加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腾,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提早上市。塑料地膜虽具有增温防草等功效,但铺设相对麻烦,也难以对整个地块进行全覆盖。液态地膜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可与除草剂混合后随时喷施造膜,省时省工。液态地膜通过在地表形成一层黑褐色土膜,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另外,液态地膜具有一定的土壤吸附能力,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且液态地膜是以含有丰富腐殖酸的风化煤为主要原料,添加活性剂、交联剂、除草剂等组合而成的可降解地膜,降解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花生播种后,将10.8%精喹禾灵乳油、10%乙羧氟草醚乳油除草剂添加到液体地膜中混匀后进行全田喷施,喷施时一定要全田均匀喷洒,喷施后3 d内禁止进入田间,以防破坏地膜。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花生苗期指播种后至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一般持续30 d左右。花生出苗后,要及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情况时,要及时用预先催好芽的花生进行补种。幼苗期若发现花生长势弱,可通过喷施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根外追施营养物质,或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105 kg/hm2,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5.2 中期管理

花生中期指花生的花针期和结荚前期,一般持续40 d左右。这一时期花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需肥需水量急剧增加,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为此,要根据苗情进行追肥浇水。花生长势一般的地块,可追施过磷酸钙肥料300 kg/hm2,然后浇水。花生长势较旺的地块,不追肥,并用无人机全田喷施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旺长。浇水时要根据土壤墒情,保持土壤湿润。

5.3 后期管理

花生生长后期指结荚中后期至饱果成熟期,一般持续60 d左右。这一时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茎叶生长基本停滞,荚果快速膨大。此时的管理重点是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产物积累时间。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7 d喷施1次,以延缓叶片衰老;根据土壤墒情,小水勤浇,使土壤保持湿润;为防止后期病害对叶片造成危害,要重点加强对叶斑病、锈病、褐斑病的预防,以增加功能叶片的光合时长。

6 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青枯病,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棉铃虫、蚜虫等,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花生后期的产量和品质。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既防治病虫害又提高种植效率的目的。

6.1 病害防治

6.1.1 茎腐病 茎腐病又称烂脖子病,对花生危害较大,尤其是连年种植花生的地块更易发多发。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具有爆发性的特点,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率达到70%~75%,造成花生连片死亡。茎腐病防治措施:播种前进行晒种,发现霉变、腐烂的种子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菌对种子的危害;播种前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咯菌腈、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4%进行拌种;生产上要时常进行轮作倒茬,与高粱、谷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进行2~3 年轮作,降低土壤中特定的致病菌数量;当茎腐病发生时,要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复配剂1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4~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效果较好[3]。

6.1.2 根腐病 根腐病由真菌侵染根部引起,造成根部腐烂,从而引起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养分吸收功能的减弱,该病发生后会导致植株叶片凋萎,严重者造成全株死亡[4]。在该病发生初期,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80%乙蒜素1 0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7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5~7 d喷施1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

6.1.3 叶斑病 叶斑病包括褐斑病、网斑病、黑斑病3种,多由真菌侵染引起。其中,褐斑病发病时间早,在初花期易发多发;网斑病和黑斑病发病相对较晚,从盛花期开始发生,危害较重,防治不及时能够引起大量落叶[5]。该病防治的关键是在发病初期及早发现病害并及时进行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200~1 500倍液交替用药进行防治,间隔5~7 d 喷施1 次,连续2~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6.1.4 青枯病 青枯病为土传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花生根茎部。该病在持续多日连阴雨天气而突然放晴时容易发生,在重茬地块也易发生。该病发生时,先表现为顶部叶片白天失水萎蔫,夜晚恢复,持续2~3 d后表现为一侧叶片萎蔫,夜间不再恢复,逐渐变褐枯死[6]。在雨停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排水,减少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上撒石灰粉,并将病株带离田间进行深埋,以防病菌扩散造成大面积传播。该病发生初期,可用硫酸铜225 g/hm2+硫酸铵1 575 g/hm2+消石灰450 g/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喷雾防治,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2 虫害防治

6.2.1 蛴螬、地老虎 蛴螬在花生苗期可造成缺苗断垄,荚果期可为害果壳和果仁。地老虎为害花生幼苗,也可以造成缺苗断垄。对蛴螬和地老虎可用同样的药剂进行防治。蛴螬防治适期是幼虫1~2 龄期,地老虎的防治适期是幼虫1~3 龄期。用50%辛硫磷乳油15.0~22.5 kg/hm2拌豆粕750 kg/hm2,或用25%对硫磷1 950~2 700 g/hm2拌麦麸1 050 kg/hm2,撒于垄沟内。也可在播种前,用50%辛硫磷药剂7 500g/hm2对水225 kg/hm2进行拌种,拌种量3 000~3 750 kg/hm2。

6.2.2 棉铃虫 棉铃虫主要为害花生的花蕾和嫩叶。对棉铃虫发生相对严重的地块,可在冬季进行深耕冻垡,杀灭一部分冬蛹。在种植花生的地块周围零星种植一些玉米,待棉铃虫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后进行集中杀灭。虫株量达到全田株数的8%~12%时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可用15%茚虫威乳油2 500 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喷雾时一定要对准顶部嫩叶进行喷药。

6.2.3 蚜虫 蚜虫可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花生植株体内的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矮小,在吸取汁液的同时又易将病毒病传播给花生,严重制约花生后期产量。在蚜虫发生时,可用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或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扑蚜虱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1~2次效果较好[7]。

猜你喜欢

粉剂花生可湿性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花生去哪儿了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