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困生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2023-12-04胡纵宇

关键词:学业宿舍同伴

田 甜, 胡纵宇

(1.南京邮电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 言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1]。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一系列教育质量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作为单独的章节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进入了国家政策层面[2]。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对学困生的帮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已有研究与实践发现,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非学困生存在显著差异,同伴交往与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关联。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群体网络视角,进一步探索高校学困生同伴关系的现状与特征,以及同伴关系网络对学困生学业的影响,寻找有助于学困生学业成绩提升的人际环境。

二、文献综述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界定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可以用同伴接纳和友谊两个层面来衡量。同伴接纳是指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单向关系,反映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 受欢迎程度在被接纳到被排斥之间变化。友谊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双向关系,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情感联系在感情深厚与感情肤浅之间变化[3]。

(二)社会网络中的同伴关系

社会网络是作为节点的社会能动者及其关系的集合[4]5。社会网络分析将同伴关系从同伴接纳的单向关系、同伴友谊的双向关系扩展到社会网络参与的群体关系中,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从属关系和位置[5-6]。

个体都是在同伴关系形成的特定社会网络中发展的。例如,学生是在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网络中发展的,班级这个社会网络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子群(例如宿舍)[7]。

(三)同伴关系与学业成绩

研究表明,受欢迎状态和高接纳水平与学业优秀相关,而被拒绝状态和低接纳水平与学业困难相关[8-9]。积极的同伴关系意味着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归属感和幸福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与课堂表现,进而获得较好的学业水平。消极的同伴关系意味着有较少的社会支持、缺乏安全感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反社会行为的产生,并容易产生学业困难[10]。反之,学业优秀的学生会吸引更多的同伴,而学业困难的学生则会逐渐被同伴排斥,形成“马太效应”。

(四)同伴关系研究的局限

同伴关系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同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11],关于高校学困生群体的同伴关系研究更少。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社会测量法完整测量同伴关系的研究不多[5-6]。多数研究将同伴关系看作属性变量,采用量表进行测量;较少将同伴关系看作关系变量,用社会测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主题以同伴关系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而以同伴关系本身为主题,从社会网络的整体、局部、个体层面分析网络结构和个体位置的研究不多。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根据Jackson 的社会网络理论,连接意味着机遇和信息,个体与他人的连接越多,连接的路径越短,与他人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越大,信息流通与机会获取的概率也越大,越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反之亦然[12]。

基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中国特有的“圈层文化”则是以中心人物为核心、以亲疏不同的熟人为边界的同心圆。边界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关系与工具关系相互作用[13]24。

本研究基于普适意义上的社会网络理论,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圈层文化分析相关数据与结果,阐释可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从群体层面分析关系数据的研究方法,它利用图论和矩阵分析关系数据的结构特征。相比“节点”的属性数据,它更加关注对“连线”的关系数据的各种分析,如小群体、E-I指数、中心度、社会角色等指标[14]。本研究采用 Ucinet 和 Netdraw 软件分析数据绘制图像。

(三)数据来源

以某普通本科高校为例,选择三年级的某个班级作为研究样本。事先收集班级的人员名单(学号、姓名)以及平均学分绩点、所在宿舍等属性数据。

采用社会测量法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问卷测试。发放班级学生名单,根据积极提名法,按照亲密程度由重到轻写出 0~3 位班级中最好的朋友。班级共有学生32名,发放问卷32份,回收问卷32份。

根据该校学籍管理政策,平均学分绩点等于或者大于1.8的学生方有资格获得学士学位。因此,筛选班级平均学分绩点小于1.8的6名学生为学困生,其余26名学生为非学困生。

四、研究结果

(一)整体网络研究

1.网络概况。根据同伴积极提名法,绘制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原始图,见图1(测试时10号学生已编入下一年级学习)。

图1 同伴关系社会网络原始图

三角形状节点为学困生,方格形状节点为非学困生。选择的朋友根据亲密程度由重到轻依次赋值3、2、1。连线的深浅表示亲密关系的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同宿舍的同学关系连线比较紧密,非同宿舍的同学关系连线比较稀疏,同伴关系呈现以宿舍为单位的子群体集合。

2.网络简化。去除单向连线,保留双向连线,本研究认为互选的两人之间存在友谊关系,且赋值为1。绘制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简化图,见图2。

图2 同伴关系社会网络简化图

总体来说,大学生与同宿舍同学形成友谊关系较多,与非同宿舍同学形成友谊关系较少。也有少部分宿舍(16、17、18、19、20和21、22、23、24、25)因为两个节点(16与23)的彼此连接,共同形成较大的同伴关系局部网络。

3.网络聚焦。聚焦学困生所在的4个宿舍构成的局部网络。因为该局部网络与班级中其他节点均没有连接,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见图3。

图3 同伴关系社会网络聚焦图

可见,大学生同伴关系网络呈现以宿舍为单位的子群体集合,宿舍同伴关系为大学生的主要同伴关系。而不同的宿舍有不同的内部连接与外部关系,呈现不同的样态,需要进一步在次级群组中分析。

(二)次级群组研究

1.子群分析。为了将图3分解为互不重叠的次级群组,根据Ucinet中的小团体分析, 得到如下4个子群,见表1。

表1 子群分析

由表1可见,子群分析结果与宿舍分组是基本一致的。结合图3所示,节点11、13 原属于宿舍1,各自分别与宿舍3、宿舍2有一个连接;节点19、25为孤立节点,可以划分至任何子群。结合个体“所属宿舍”的属性特征,节点11、13、19、25归为各自的宿舍最为适合。因此,本研究所关注的网络聚焦图(图3)划分为以宿舍为单位的4个子群组。

2.E-I指数分析。群间关系-群内关系指数(External-Internal Index,简称E-I Index,或E-I指数)用于分析群组“融入”社会网络的程度与形式,也有学者称为“镶嵌”。

其中,EL(external links )代表“子群体之间的关系数”,IL(internal links)代表“子群体内部的关系数”。实际上,E-I指数也等于(子群的密度)/(整体的密度)[4]195。

E-I指数越趋向-1,表示群组的关系发生在内部越多,发生在外部越少,越趋向于形成独立派系。E-I 指数越趋向+1,表示群组的关系发生在外部越多,发生在内部越少,形成派系的可能性越小。E-I 指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变化。具体分析见表 2。

由表2可见,所有的宿舍内部连接数都大于或等于外部连接数,进一步验证了宿舍关系是大学生的主要同伴关系。整体网络的E-I指数值等于-0.538,说明派系林立的程度比较高,宿舍内部关系好于宿舍之间关系,各个宿舍趋近于形成独立派系。

4个宿舍IL内部连接数由高到低、EL外部连接数由低到高,且E-I指数由小到大依次是宿舍4、宿舍3、宿舍2、宿舍1。

表 2 子群组 E-I 指数分析

3.子群分类。根据E-I指数分析,将宿舍分为4个类型,见表3。

表3 基于E-I指数分析的宿舍分类

外紧内松型宿舍(宿舍1)的学生倾向于与外部同伴形成友谊关系, 相对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营宿舍内部同伴关系,容易出现边缘化学生或被孤立学生。外松内松型宿舍(宿舍2)的学生容易自我封闭,既不与宿舍内部同学联系,也不与宿舍外部同学交往,容易被同学孤立。外紧内紧型宿舍(宿舍3)的学生既保持宿舍内部较高的凝聚力,又与其他宿舍的同学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根据社会网络理论,这是比较理想的宿舍同伴关系。外松内紧型宿舍(宿舍4)的内部凝聚力较强,同学之间倾向于相互认同,但是由于与其他宿舍联系较少而形成独立的派系。

(三)个体位置研究

1.路径分析。路径是两个行动者之间节点和连接只能出现一次的路线。个体行动者在路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拥有的路径数量越多,则可以选择的交往对象越多, 沟通渠道越畅通,影响力越大,越处于核心地位;反之亦然。

路径分析结果如表 4 中“路径总数”指标所示。除去部分孤立节点, 路径总数较多的学生产生于外紧内紧型宿舍,路径总数较少的学生产生于外松内松型宿舍,其余两种类型宿舍学生的路径总数处于中间水平。

在学困生中,外紧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 21)的路径数量最多(为15条)。该生不仅与本宿舍同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还通过本宿舍同学(节点 23)与其他宿舍的同学产生联系,这有利于其获取学习信息并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外松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 27、28)的路径数量其次(分别为 12、8条)。他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派系内比较团结,舍友之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在学业上受到舍友的影响和帮助,只是与外部沟通较少,会错失部分学业资源与信息。在外紧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 15)的路径总数为 0。由于与本宿舍同学交往甚少,造成其成为孤立个体,不利于其学业表现的转化。外松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 19)的路径数量也是 0。同样由于宿舍内部关系的疏离,成为孤立个体。可见,内部关系松散的宿舍不利于学困生摆脱学业困境。

2.中心性分析。中心性反映个体在群体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程度。点度中心性是指与个体直接连接的其他个体数目,用于测量个体获得以及利用机会和资源的能力。接近中心性是指个体与其他所有个体的距离总和,用于测量个体不受他人控制的程度。中介中心性是指个体落入成对行动者间路径的次数,用于测量个体控制他人的能力。点度中心性数目越多、接近中心性距离越短、中介中心性次数越多,则个体中心性越强,越居于中心地位,拥有越多的权力。

中心性分析结果如表4中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指标所示。由各指标可以看出,外紧内紧型宿舍的个体中心性程度普遍较高,影响力较大,外松内紧型次之。外紧内松型和外松内松型宿舍的个体中心性程度普遍较低,影响力较小。

在学困生中,外紧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21)的各项中心性指标最优,说明其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学习资源的渠道较多,与同伴的学习互动较为顺畅,常常成为同伴之间学业交流的“桥梁”。外松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27、28)的各项中心性指标次之,由于其宿舍相对封闭,学习资源与发展机会的获取主要来自宿舍内部,所以“地方”中心性地位较强。但是从班级整体环境来看,其与外界的学业互动较少,因此“整体”中心性地位较弱。外紧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15)与外松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19)各项中心性指标均为0,处于远离中心的被孤立地位,缺乏与同伴的学业互动,不利于其学业困难的转化。

3.社会角色分析。根据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连接组合的关系模式或网络位置,可以将个体的社会角色分为若干种类。连接三个及以上不相连成员的个体称为“中心角色”,连接两个不相连成员的个体称为“中介角色”,彼此互相连接且均不与其他成员连接的两个个体称为“对偶角色”,与外界无连接的个体称为“孤立角色”,仅与相互连接紧密的群组中的一个成员连接的个体称为“边缘角色”,彼此连接并与外界无联系的三个及以上个体称为“派系角色”。

社会角色分析结果如表 4中社会角色指标所示。外紧内紧型宿舍易产生中心角色、中介角色,外松内紧型宿舍易产生派系角色,外紧内松型宿舍易产生对偶角色、边缘角色、孤立角色,外松内松型宿舍易产生边缘角色、孤立角色。

在学困生中,外紧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21)本身是中介角色,具有较强的联通能力。与之连接的同宿舍成员(节点23)为中心角色,能以其较强的影响力帮助该学困生向非学困生转化。外松内紧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27、28)与宿舍成员(节点29、30)结成较为紧密的派系,内部牢固的凝聚力有助于学困生受非学困生影响和帮助,逐渐提升其学业成绩,但是,由于派系在班级整体中的孤立地位,学习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渠道会相对较少,容易使学困生错失许多学业发展的机会。外紧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15)本身是孤立角色,其所在的宿舍成员或结对成为对偶角色(节点12、14),或与其他宿舍的成员联系成为边缘角色(节点11、13),不利于学困生寻求学业支持,使之处于不利的人际困境中。外松内松型宿舍的学困生(节点19)为孤立角色,其宿舍成员或为孤立角色(节点20),或与本宿舍成员联系成为边缘角色(节点17),他们同样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同伴支持缺少,不利于学困生摆脱学业困难的处境。

表 4 个体指标分析

五、讨论与建议

(一)建设团结和谐的宿舍小团体,形成内紧型宿舍

中国的关系文化和差序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圈子”现象[15]。圈层文化就是以领导者为中心、以熟人为半径的同心圆结构,熟人因关系亲疏程度由内至外扩散,越里层的关系越亲密,越外层的关系越疏远。宿舍同学因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理应形成关系紧密的小团体。但是,由于学生个体性格、家庭背景、来源地文化等的差异,导致宿舍同伴之间矛盾频发。近年来宿舍同伴之间相互伤害的刑事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建设团结和谐的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构建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

首先,宿舍圈层的中心领导者应当是学业品德优良、生活习惯良好并且领导能力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社会网络中路径总数多、中心性强、多为中心角色(例如本研究中的节点 16、23、30),学校可以将这些学生分布在各个宿舍,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其次,宿舍的其他同学应当认同领导者的地位和能力,并愿意以其为榜样,在学业、生活中向其学习。学校可以以自愿为原则,按照学生的自身意愿组合宿舍,不安排有矛盾冲突的同学在同一个宿舍。再次,由于宿舍同伴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宿舍同学的安排也应当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调整,将有矛盾冲突的同学分开,把被孤立的学生按照其意愿调整至其他宿舍中,把边缘角色的学生列为被关注对象。

(二)扩大交友圈,形成外紧型宿舍

中国圈层文化所描述的差序格局,以领导者为中心、以熟人圈为半径,而半径是不断变化的,成员进入则半径扩大,成员退出则半径缩小,因此,圈层的外围是可以伸缩而有弹性的[13]27。宿舍圈层如果不与外界联系,则会形成派系,无法融入班级整体网络中乃至专业、年级、学院、学校更大的社会网络中。开展与其他宿舍、班级、专业、年级、学院等范围的同伴交往,形成广泛的同伴关系,扩大圈层的外围,有利于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以及学业发展。

首先,建立宿舍的领导者与宿舍外的中心角色的连接。由于领导者在本宿舍处于中心地位,中心角色之间的连接能快速建立两个子群体其他成员之间的联通。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宿舍舍长QQ群,组织舍长会议或相关活动等。其次,建立宿舍领导者与宿舍之外其他同伴的连接。由于宿舍领导者的中心地位,被连接的宿舍外成员会与本宿舍所有成员产生连接路径。例如,学校可以安排舍长去其他宿舍、班级、专业、年级、学院等学习交流。再次,建立宿舍成员与宿舍之外其他成员的连接。广泛的同伴交往会扩大本宿舍圈层的边界。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宿舍之间、班级之间、专业之间、年级之间、学院之间的联谊活动,扩大同伴交往的范围。

(三)帮助学困生建立优质同伴网络,使之处于内紧外紧型宿舍中

由于学业弱势地位,学困生容易处于人际网络的边缘, 甚至被排斥为孤立角色。内紧外紧型宿舍环境有助于学困生与同伴建立学习、生活和情感的连接,并将其带入宿舍内部圈层和宿舍外部圈层中,有利于帮扶其学业,激发其学习动力,改正其学习习惯,使其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其学业水平。

首先,安排学困生到关系融洽的内紧外紧型宿舍,使其与宿舍成员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其次,鼓励宿舍成员与学困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一对一”帮扶或“多对一”帮扶工作,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再次,及时关注学困生的人际环境,当出现孤立角色或边缘角色的学困生时,要及时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例如调整宿舍、朋辈帮扶等),避免其形成无助的“孤岛”。

六、研究结论

首先,就班级整体网络而言,大学生同伴关系网络呈现以宿舍为单位的子群体集合,宿舍同伴关系为大学生主要同伴关系。

其次,就宿舍子群组而言,根据宿舍内部和外部连接的紧密程度,分为外紧内紧型宿舍、外松内紧型宿舍、外紧内松型宿舍、外松内松型宿舍四种类型。

再次,就学生个体而言,学困生学业水平提升的环境适宜性由优到差依次为外紧内紧型宿舍、外松内紧型宿舍、外紧内松型宿舍、外松内松型宿舍。

猜你喜欢

学业宿舍同伴
艰苦的学业
热得快炸了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一个都跑不掉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