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2023-12-04姜凤春

关键词:预设孔子英国

姜凤春, 杨 杰

(1.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9;2.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一、引 言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使得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语言教学合作是中英教育合作开展最早、权重最高的领域之一。2005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手成立英国第一所孔子学院。经过18年协作深耕,孔子学院成为英国汉语教学的核心推动力量,英国随之成为世界范围的汉语教学重镇。

出于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和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英国成为媒体领域的“世界大王”。在孔子学院规模逐渐壮大、影响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孔子学院日益受到英国媒体关注,形成了备受瞩目的舆论场域。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以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为对象的研究数量有限,空间较大。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等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关注话语和社会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强调通过语篇研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从而建立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分析新闻语篇,尤其是国际新闻的可行方法[1]。

鉴于此,本研究将以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为样本,以批评话语分析为方法,梳理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总体特征,探究英国主流媒体构建的孔子学院形象以及隐含的意识形态倾向,并重点剖析报道生成的背后动因,以期为孔子学院提高舆情对话能力、促进自身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二、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量化内容分析

本文基于2004—2022年间英国10家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建立语料库,针对其中80篇主题关联密切、内容表述完整的有效报道进行数量、主题、态度3个维度的纵向对比分析(见表1),以期展示上述维度的逐年变化情况以及媒体差异情况,进而揭示报道文本的总体特征。

表1 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统计结果

(一)报道数量

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在2014年、2019年、2022年出现3个高峰,对应数量分别为10、12、13;在2004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6年出现5个零报道年度。其中,《卫报》和《每日电讯报》发文数量最多,均为14篇。《独立报》和《新闻联合社》分别于2006年和2022年开始报道孔子学院,是考察媒体之中最早和最晚关注孔子学院的平台。

(二)报道主题

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主题主要包括孔子学院建设发展、海外汉语教学情况、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孔子学院政治影响、孔子学院经济效应、孔子学院争议事件、孔子学院合作机构、中外学者访问交流等8个大类。2006—2007年作为孔子学院成立初期,报道主题呈现分散态势。2009—2013年,孔子学院建设发展占据核心主题地位,但是占比相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2014—2022年,孔子学院政治影响以及争议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占据报道主题总量的65%。所有媒体平台之中,《英国广播公司》对于各个主题关注较为平均,而通讯社、报纸、杂志则更多聚焦孔子学院的政治影响和争议事件。

(三)报道态度

2014年可以作为报道态度变化的分水岭,此前报道态度以中立和积极为主,但2014—2015年,消极报道比重直线上升,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仅就2014年而言,消极报道数量就达到7篇。2017—2022年的6年时间,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呈现极端的消极倾向,消极报道比例在50%~80%之间浮动,多个年份没有积极报道出现。据统计,在所有媒体平台中,《英国广播公司》的积极报道比例最高,《金融时报》的所有报道均为消极报道。此外,《路透社》《新闻联合社》《经济学人》3家媒体平台均为消极报道居多,中性报道次之,未见积极报道。

三、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批评话语分析

英国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提出的三维话语分析法被学界视为批评话语分析领域最为完备的方法,主要涉及3个具体步骤:描述—阐释—解释[2],使意识形态这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更为可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说服力。

(一)文本层面分析

依据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文本层面的分析作为整个分析模式的出发点和基础点,主要针对文本话语进行描述。本部分重点关注标题样式、概念隐喻两项语言特征。

1. 标题样式分析。标题作为新闻主旨的概括、新闻评论的浓缩,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的广告,英国主流媒体十分重视标题样式的编排。本文结合80篇语料标题实际情况,形成如下6种标题样式分析层次。

第一,“冲突式”标题通过指明矛盾双方、提炼事件主题,直截了当地营造对立气氛,使标题富有张力,通常表达对某一话语主体的负面情感。例(1)标题呼吁英国社会不要过度担心“China fear”,表面上是对英国社会的情绪安抚,实际上隐晦地承认了中国,尤其是孔子学院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恐惧,会客观上提升英国社会对中国特别是孔子学院的防备心理和排斥心理。

(1)Governments will always try to influence one another-we mustn’t let ‘China fear’ take hold in the UK (政府之间总在试图相互影响——我们绝不允许恐华情绪在英扎根)(《独立报》2022年1月19日)

第二,“反讽式”标题最显著的特征常为言非所指,甚至正话反说,需要依靠正文了解其真实用意。所选语料中此类标题通常将中国设定为话语主题,以此展开对中国的轻蔑与指责。例(2)标题看似友好地站在中国视角驳斥英国关于孔子学院是政治宣传机构的无端指责,但报道全文从外交和经济两个层面大肆论证孔子学院对英国大学及英国社会的渗透,认为孔子学院是彻头彻尾的“propaganda tool”。

(2)Not a propaganda tool (不是宣传工具)(《卫报》2007年11月6日)

第三,“对比式”标题利用一个或多个事物的不同特征、不同面向、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等进行鲜明地比较,起到强调、转折等表达效果,具有更强烈的点化力和感染力。例(3)标题用“hard”和“soft”形成鲜明对比,首先指出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海外扩张的具体实践,又杜撰中国政府控制孔子学院海外教师言行、利用资金获取西方大学政治依附等强加给中国一个独裁、专横的形象。

(3)Confucius institute: The hard side of China’s soft power (孔子学院:中国软实力的强硬一面)(《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2月22日)

第四,“训育式”标题带有明显的规劝、督促、命令色彩,其话语主体多为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将中国置于被训斥、被教育的地位,清晰折射出话语权利归属。以例(4)标题为例,英国主流媒体对“训育式”标题的使用语境常为某国政要勒令关停孔子学院或整顿相关人员,用词上常有居高临下的命令感,如“oust”“want”“require”。

(4)Senator panel wants controversial Chinese institutes to change, or leave U.S. (议员小组要求有争议的中国机构要么整改,要么退出美国)(《路透社》 2019年2月27日)

第五,“指代式”标题常以中国特有的人物、动物、建筑、艺术、习俗等指代中国及其相关组织,带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以塑造中国落后、独裁、怪异等形象。例(5)标题以孔子指代孔子学院,旨在通过孔子的思想家身份,给孔子学院冠以思想传播机构的污名,将孔子学院与儒家思想、中国共产党进行捆绑,进而对孔子学院的性质进行抨击。

(5)Confucius says(孔子说)(《经济学人》2014年9月13日)

第六,“悬念式”标题常以问句出现,在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或求知欲的同时会起到引导、约束读者思路的作用。例(6)标题指出美国及加拿大的孔子学院屡受攻击,但孔子学院自身却少有辩驳,暗示孔子学院作为中国的附属机构缺乏话语权,完全听命于政府。

(6)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they free from the Chinese state? (孔子学院:他们脱离了中国管控吗?)(《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12月22日)

2. 概念隐喻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将传统隐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重新界定为“始源域”和“目标域”,提出隐喻的内在机制是从一个熟悉、具体的始源域到一个陌生、抽象的目标域之间的系统映射[3]。英国主流媒体在80篇语料之中,累计使用264处隐喻,主要包括6种类型,显示了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形象的建构方式。

第一,身体隐喻。英国主流媒体报道孔子学院时使用最多的身体隐喻是“arm”,如 “propaganda arm”“soft power arm”等。媒体将中国政府定为“躯干”,孔子学院定为“手臂”,合作院校则间接成了中国政府的“掌中玩物”。这一映射搭建了中国政府与合作院校的紧密联系,既展示了孔子学院与中国政府的政治牵连,又暗示了孔子学院对合作院校的牢固掌控。

第二,经济隐喻。首先,英国主流媒体通过“super-rich”“big bags of cash”“paymaster”“checkbook”“gift”等词形容中国政府对于孔子学院的雄厚财力支持;其次,通过“buy goodwill”“buy influence”等词批评孔子学院建设的目的是“收买人心、扩大影响”;同时通过“brand-building”“global rebranding”“poster boy”等词指出中国政府依托孔子学院打造全球文化品牌。

第三,自然隐喻。自然隐喻涵盖植物、江河、土地、气候、灾害等多个具体维度,英国媒体常把人们对上述自然产物和自然现象的感受转换成对某一事件的观点。例(7)把雪球越滚越大的特点映射到恐华情绪的不断累积上,倡议英国社会应该克制恐华情绪的上升,正视华人群体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这是一种摒除有色眼镜、打破种族隔阂的积极呼吁。

(7)If the “China fear” snowballs in places like the UK, we should guard against a steady rise in Sinophobia. (如果“中国恐惧”在英国等地不断积聚,我们应该防范恐华情绪的持续高涨。)(《独立报》2022年1月19日)

第四,数字隐喻。数字常常经由联想、类比等方式,用以理解、体验其他领域的种种观念,带有显著的隐喻性质。媒体指出,饱受资金困扰的大学是孔子学院的主要突破对象,资金支持将会诱发西方大学的政治依附,加速中国政府的价值渗透进程。例(8)列举了精细、庞大的数字,这些数字淹没了孔子学院与合作院校平等自愿开展交流的现实,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又引导了舆论走向,极易诱使受众对孔子学院产生警惕、反感的消极心理[4]。

(8)Its spending is considerable,and growing rapidly. In 2013 it was $278 m,more than six times as much as in 2006.(它的支出相当可观,且增长迅速。2013年已经达到2.78亿美元,是2006年的6倍多)(《经济学人》2014年9月13日)

第五,容器隐喻。容器隐喻基于“In”和“Out”两个核心概念划定清晰明了的界限,从而产生内-外之分,自我-他人之分,中心-边缘之分[5]。英国主流媒体善于结合地缘政治运用容器隐喻,其中典型框架是将西方大学视为一个小容器、西方世界视为一个大容器,两个容器具有共同利益、秉承共同观念。在此叠加映射下,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合法建设也会被认作是“beyond its borders”,应尽快“root out the influence”。英国媒体借此唤醒西方社会的领地意识,激起其对孔子学院建设的抵抗情绪。

第六,建筑隐喻。建筑隐喻表达主要包括建筑过程、建筑实体和建筑类型3类,而英国主流媒体主要依托建筑实体刻画孔子学院形象。例如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分校认为孔子学院“build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Wales”,站在合作院校的角度肯定了孔子学院的实际价值,印证了孔子学院的设置初衷。但是媒体随即引用批评者的观点,编造孔子学院推进政治宣传、干涉学术自由、监控学生生活,用以反驳孔子学院的桥梁作用。

(二)话语实践层面分析

话语实践对应费尔克拉夫三维话语分析的阐释环节,它是连接文本分析和社会实践分析的中间途径。这一维度关注文本作者如何利用已有话语依照写作意图创建全新话语,而文本读者又是如何利用上述两种话语重新解构文本。

1.引用分析。新闻报道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但事实上,新闻记者常常假借他人之口抒发自己观点,即大量使用引用,实现两篇甚至几篇文本的交汇共存。

第一,消息来源分析。经统计,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共有231处引语。从消息来源的准确性看,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高达188处,占比81.38%,含蓄不定的消息来源累计40处,占比17.32%,不提及消息来源权重仅有3处,占比1.30%;从消息来源的平衡度看,中英双方数据差距不大:其中中方消息来源在“政界”领域相比英方基本持平,但在“学界”领域明显落后英方。美国与其他国家消息来源权重较大,合计占比37.72%。各国的消息来源都以政界、学界为主,媒体声音、民众声音居于弱势。

第二,转述方式分析。转述方式体现着媒体对消息来源的忠诚度和还原度。231处引语之中涉及116处直接引语以及115处间接引语,两种转述方式占比相当,但是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对于中方消息,英国主流媒体倾向使用间接引语,占比62.13%;对于英方消息,英国主流媒体倾向使用直接引语,占比66.23%。这一差异表明,英方消息更能直观反映英国主流媒体态度,更加受到英国主流媒体信任。相反,中方消息往往代表中国支持孔子学院的合理建设立场,英国主流媒体间接引用相关话语,有选择、有侧重地传递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方消息的表达效能。

2.预设分析。预设,又称“前提”或“先设”,现已成为语义学,特别是语用学最受重视的范畴之一[6]。由于当前语用预设分类尚未形成定论,本文依据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中的语用预设使用情况,着重考察80篇新闻语料的标题,分析4种常见语用预设形式。

第一,指称预设。指称预设,即为语篇各种指称体现的说话人对所述事物关键特征的预设以及听话人对这一事物理解程度的预设[7]。英国主流媒体变换了多种替代说法描述孔子学院,借此直观输出媒体希望读者接收的孔子学院形象。例(9)英国主流媒体运用“China’s controversial cultural branch”指称孔子学院,预设这一文化分支存在争议,在这样的基调设定下,孔子学院“growth”反而会诱发民众的警惕与排斥心理。

(9)Confucius Institutes: The growth of China’s controversial cultural branch (孔子学院:中国富有争议的文化机构的发展)(《英国广播公司》2019年9月7日)

第二,关系预设。关系预设是指语篇中说话人对叙述事件、目标任务、演化过程等之间的关系的预设。例(10)英国首相苏纳克(Sunak)对中英关系进行了极端定性,认为中国是英国的“biggest threat”,预设了中英双方的利益冲突与民族矛盾。但是文中并未论述为何中国是英国的最大威胁,而是在默认这一信息的前提下,大谈如何打击孔子学院建设、遏制中国发展势头。因此这一预设无因而果,缺乏逻辑支点。

(10)China is “biggest threat” to UK, says Sunak (苏纳克指出,中国俨然成为英国的“最大威胁”)(《新闻联合社》2022年7月24日)

第三,事实预设。人们探讨某个对象具有或丧失某种特性的时候,都会预设谈论对象作为事实存在。例(11)语义的前后反差构成了强大的语势,英国主流媒体预设了“中国正在扼杀英国的言论自由”这一事实,引导读者思考资助的缘由、方式、体量等,而使其忽略中国是否正在扼杀英国的言论自由这一表述的真伪。

(11)China communists strangling free speech IN BRITAIN and we are funding them!(中国共产党人扼杀了英国的言论自由,我们却在资助他们!)(《每日快报》2022年6月18日)

第四,信念预设。信念预设往往引导读者从根本上动摇或者夯实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例(12)报道刊发之际,孔子学院在英建设恰满一年。报道指出,汉语热潮席卷全球,“学习中文,迎接繁荣”。这一预设将会极大刺激英国公民加入中文学习队伍,推进英国社会对中国社会的正确理解,助力未来中英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开展。

(12)Confucius say...learn Chinese and prosperity will follow(子曰……学习中文,迎接繁荣)(《独立报》2006年7月8日)

四、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建议

(一)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主要基于宏观视角解释文本制作和话语实践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是最为切入社会肌理的分析层面。费尔克拉夫试图在此维度探讨意识形态通过何种策略介入话语,话语又如何维护和建构意识形态。

美国新闻传播学者帕米拉·休梅克(Pamela Shoemaker)和斯蒂芬·里斯(Stephen D. Reese)提出了“影响阶层模式”,即影响媒体报道的5个因素:个体因素、媒体工作惯例、媒介组织因素、媒介外部因素、社会系统因素[8]。本文围绕个体因素、媒介组织因素、媒介外部因素、社会系统因素解释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背后动因。

1. 个体因素。场域概念之下,世界被分化成相对自主的社会小组,例如经济场域、政治场域、文化场域等。每个场域的行为主体都有一套独特的“惯习”[9]。记者作为场域中的个体,受到惯习影响,往往无意识地持有趋同的个人经验、宗教信仰、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上述因素都会投射到新闻文本中,影响新闻报道议题选择、主题设置等环节,读者同样无法摆脱惯习影响。记者受到个人惯习和读者惯习的影响,倾向选择更加符合场域集体观念和更加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关于孔子学院政治影响和争议事件的讨论富有冲突性、戏剧性,因此受到媒体重点关注和反复报道。

2. 媒介组织因素。国家汉办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长期统筹孔子学院内外事务,赋予孔子学院鲜明的“官方背景”。对此英方紧抓不放、集火攻击,孔子学院饱受批判、难以辩驳。虽然目前孔子学院积极开展自身体制机制改革,但英方仍旧坚持使用国家汉办这一过时说法,而对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等新晋机构鲜有提及。同时,孔子学院采取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并将学院设在高校校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留给了媒体错误解读和恶意编撰的空间。此外,西方媒体常在社会事务中扮演“揭丑者”的角色[10],孔子学院的政治影响和争议事件等负面消息在新闻噱头和新闻价值上远超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成果和文化交流实效[11]。

3. 媒介外部因素。英国主流媒体报道孔子学院的过程中,对政界和学界人士话语引用比重最大。以2022年英国大选为例,特拉斯(Truss) 与苏纳克两位候选人纷纷喊出关停孔子学院的强硬口号,成为各大媒体渲染的焦点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群体本与孔子学院关联最紧,但在这一争议事件之中,学生声音却鲜少见诸报端。英国主流媒体的确引用了媒体话语和民众话语,但是相关内容占比较小,且常出现在文章后端,造成的社会音量有限,传播效力不足。

4. 社会系统因素。“国家利益”要求媒体报道他国新闻时,应该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尽管英国主流媒体本身存在相对明确的立场,但究其根本,仍与英国资产阶级的宏观国家利益保持一致。因此英国主流媒体着重杜撰孔子学院的政治属性,希望以此打击孔子学院的发展势头,遏制中国在英国持续增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英国主流媒体清楚中文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巨大应用潜力,故而必须承认孔子学院在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维持英国未来经济活力和对外开放合作的本质要求。

(二)改善孔子学院舆情环境的建议

孔子学院想在英国乃至西方行稳致远,必须紧密关注并且严肃应对海外舆情的严峻挑战。针对英国社会关于孔子学院的疑点、盲点,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借以完善孔子学院自身建设,改善孔子学院舆情环境。

1. 加大孔子学院民间化、市场化转型的宣传力度。英国社会固执地认为孔子学院就是中国官方的附属机构,故而集中关注孔子学院的政治影响和争议事件。造成这一认知偏误的原因与孔子学院长期交由国家汉办运营紧密相关。2020年6月,多方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宣布成立,并已逐步全面接管孔子学院的运行工作。但当前国内外提及孔子学院,都会首先想到国家汉办这一旧组织、旧称呼。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亟须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摆脱国家汉办附带的名义上的影响,以崭新独立的姿态出面筹划孔子学院事宜。

2. 控制孔子学院数量,力求孔子学院的提质增效。西方社会对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日益高涨的忧惧情绪,将孔子学院建设视为一种文化入侵和政治扩张。孔子学院应审时度势,转变思路,谋求内涵发展。

首先,放缓孔子学院线下建设,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授课渠道,从而在维护正常教学关系的同时减轻西方对孔子学院扰乱属地大学教学秩序的指责;其次,贴近不同国家现实需求建设特色孔子学院,培养“汉语+职业技术”人才,例如打造中医、商务、烹饪、艺术等特色孔子学院;同时,避免流于单纯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活动,适时举办高端学术讲座、开展汉学以及国别研究,争取尽早将汉语课程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

3.建立健全多语种、多板块的孔子学院信息平台。出于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多重原因的交结,海外社会常对孔子学院存在多重模糊认知,对于孔子学院或褒或贬的评价常被媒体引导。身处纷繁错杂的舆论下,孔子学院应主动占领舆论高地,讲好孔子学院的办学思路、理念和人才培养现实。

首先,夯实新闻传播意识,增强媒体互动能力,推动传播内容现代化、人性化以及传播形式多样化、生动化;其次,开设孔子学院学生采访专栏,让本地人讲中国事,弥合主流媒体存在的消息来源缺口;同时,积极发挥名人效应,录制或转载海外各界名流学汉语、说汉语的视频,展现他们对于汉语的态度和见解,进一步提升孔子学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4.融入当地文化,加强社会联系,提升民众好感。孔子学院建设实践可以视作一场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和人与人的交际。因此,塑造良好的孔子学院形象、打造健康的孔子学院品牌,务必深度融入和切实服务当地民众。

首先,大力培养本土教师,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跨越,在缓解孔子学院师资短缺问题的同时,也可消解西方对孔子学院教师身兼政治任务的荒谬指责;其次,因地制宜编制教材,切实了解学员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提升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加强与政府、社区、企业的友好联系和务实合作,积极投身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弘扬包容、开放、负责、共赢的孔子学院精神。

5. 树立危机常态化观念,做好海外媒体舆情监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牵涉、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后真相”[12]时代的悄然推进等多重变因,使得孔子学院在舆情应对上更具紧迫性和复杂性。

首先,孔子学院应该严正树立危机常态化观念,着力做好舆情监测和储备公关人才,强化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其次,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全天候、全时化抓取和挖掘热点舆情,为孔子学院舆情危机做好智能预判。同时,专业公关人才的介入,可以帮助孔子学院在常态时期完善宣传策划,在特殊时期纾解负面舆论,统筹提升舆情应对的整体效果。

6.改变传播思路,突出受众本位,实现分类传播。孔子学院在海外传播中,更多秉持的是以我为主、传者本位的宣介思路,这一做法维护了孔子学院在传播内容控制和叙事方式选择上的主体地位,但是容易陷入自说自话和盲目传播的误区。孔子学院的受众可以分为现实受众、预期受众和潜在受众。现实受众是指当下正在孔子学院学习的海外群体;预期受众是指基于调研反馈,预测出的可能受众群体;潜在受众是指出于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或了解,有望加入孔子学院的海外群体。面对3种受众类型,孔子学院应该做好细化的受众分析,协调课堂形式和内容,稳固现实受众,发展预期受众,吸引潜在受众。

五、结 语

本文基于量化的内容分析,了解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数量、主题、态度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整体趋势。同时利用质化的内容分析,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3个维度对报道进行考察,探究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反映的话语建构策略及隐含的意识形态倾向。综合上述结果,本文试图阐释影响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社会因素,以期为孔子学院加强舆论对话能力提供借鉴,为发展规划提供合理建议,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削减西方国家对华刻板印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预设孔子英国
孔子的一生
英国的环保
孔子的一生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