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宁安市白庙子村渤海时期石函清理简报

2023-12-0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方文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舍利遗物压痕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 2008年4月21日,位于渤海上京城宫城西侧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白庙子村发现遗迹及遗物,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发现了唐代渤海国的石函、丝织物、鎏金铜钗等遗物,确认其为与佛教相关的遗迹。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白庙子村坐落于渤海上京城遗址西北部(图一)。2008年4月21日,在进行村屯基础建设时,于村中心街东侧南北向第二道街中部,发现渤海遗迹及遗物,接到报告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对现场地点开展调查清理工作(图二)。现将本次考古发现情况介绍如下。

图二 白庙子村石函出土情况

一、地层堆积

遗迹所在处的地层堆积,以破环现场扰坑的北壁剖面为例进行介绍。地层堆积可分为3层(图三)。

图三 石函出土地点埋藏坑及地层关系剖面图

第1层:现代路土,厚约0.4米,土质黑褐色,内含大量沙石,少量渤海时期瓦片。

第2层:渤海文化层,厚约0.3米,土质黄褐色,密度大,内含少量渤海灰褐色瓦片、沙粒及炭粒,埋藏石函的坑开口于第2层下。

第3层:黄褐色黏土,厚约0.3米,内含少量炭粒。

第3层下为生土。

二、遗 迹

石函埋藏坑(图三),斜直壁平底土圹,正南北向,开口于第2层下,坑底打破生土。其南部被南北宽约1.3、深约1.3米自来水管道沟打破,开口处东西长1.2、南北残宽约0.65米,剖面近等腰梯形,由上向下略内收,东西向上口长1.2、下口长0.85、高约1.1米。坑西壁近曲尺形,由底向上0.31米为直壁,遗留有石函身青灰色清晰压痕,0.31米处西折约8厘米,再向上至石函身开口处为长约50厘米斜直壁,倾斜角约为10°;坑东壁为直壁,略倾斜,倾斜角5°~10°;坑北壁亦留有石函身青色压痕,压痕高0.61米;坑底为平底,近长方形,东西长约0.84、南北残宽约0.55米,遗留有石函底部的青色压痕,压痕东西长约0.81、南北残宽约0.55米,西壁与函身压痕呈直角相接。坑底西北角有两块重叠放置的玄武岩垫石,均长约10、宽约5、厚3~8厘米,被压至生土内。

从剖面图所见情况分析,当时埋藏情况如下:先挖略大于石函的坑,然后参考石函身尺寸挖小坑,坑身高度与函身同,将函身紧贴小坑西壁置入,放入埋葬品后,盖好函盖,将土填至与大坑平齐。

三、出土遗物

石函,由玄武岩雕凿而成,分为函盖与函身两部分。

函盖,由一块玄武岩雕凿而成,扰动后折成两块,复原后函盖平面呈长方形,长0.98、宽0.73、厚0.23~0.26米。函盖向上的面平整(图四),函盖向下的面,正中琢去长0.66、宽0.6、深0.03米的石料,与函身相对应。函盖正中雕出一圈凸棱,平面呈长方形,长0.22、宽0.2、高约0.03米,对应函室部分(图五)。

图四 函盖上面

图五 函盖下视及剖面图

函身,由一块玄武岩雕凿而成,平面呈长方形,长0.82、宽0.69、高0.38米。函身剖面近“凹”字形﹙图六﹚,上部四围琢去宽6、高3厘米形成凹槽,以对应函盖凹进部分。函身正中位置雕凿边长0.25、深约0.22米正方形函室,深度由下向上略有收分,为放置遗物处。函盖的外侧凸边与函身外侧凹槽结合,内侧凸边扣置于函身正中凹槽顶部内侧。

图六 函身俯视及剖面图

函盖与函身结合处现存厚约1厘米白灰,黏度特别大,应是掺入某种物质(可能是米汤)增强黏度,使得函盖与函身结合非常紧密,函室内密不透气,形成真空状态,有利于棺内遗物的保存(图七)。

图七 石函侧视及剖面图

由于石函在发现时已经被破环,遗物散失,仅从现场工人手中征集回鎏金铜钗1件(图八),钗长13厘米,顶部装饰有六瓣莲花图案。在石函周围带有白灰的扰土中发现少量絮状丝织物残片,据反映原来保存状况较好,内含少量骨渣及数粒高粱米粒大小的灰色球状遗物、鎏金耳珰,但除丝织物外多已不可见。

图八 鎏金铜钗

四、结 语

白庙子村位于渤海上京城遗址内宫城西侧,这一区域是渤海上京城寺庙聚集区之一。本次发现的石函位于白庙子村中心街东侧,由南向北第二道街中部。其正西55米、再向北45米处即是1997年8月25日发现的舍利函遗址①,该舍利函遗址位于白庙子村大队部道南寺庙址的东南角,中心街由此寺庙址上经过,1997年发现的舍利函和本次发现的石函,应与该寺庙址相关,根据埋藏石函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可以断定时代为唐(渤海)时期。

石函内未发现其他敛器的痕迹,从现场情况分析,应该是骨灰、灰色颗粒状物包裹在丝织物内,铜钗、耳铛放在丝织物之外,然后直接置于函室,此种情况与1997年发现的白庙子舍利函不同②,也不同于土台子村发现的两组舍利函③。可以视作“简化”的舍利函,此种情况,在渤海上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本次发现的石函,对渤海上京乃至于渤海时期的佛教及葬俗、葬具等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莲花铜钗在以往相关考古发掘和传世品中均较为少见,它的发现对研究渤海时期遗物和复原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①②徐秀云:《渤海故地再次发现舍利函》,《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③ 宁安县文物管理所、渤海镇公社土台子大队:《黑龙江省宁安县出土的舍利函》,《文物资料丛刊》(2),文物出版社1978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城出土渤海国舍利函》,《文物》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舍利遗物压痕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用连续球压痕法评价钢断裂韧度
C/SiC复合材料纳米压痕有限元仿真
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哀牢国遗物
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纳米压痕表征
新疆境内出土景教遗物综述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