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2023-11-12姜禹奇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策略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思政课程内容,还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不健全,需要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有效策略将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顺利开展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19-04

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发展,并最终影响其生活态度。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教育工作时,要创新课堂思政教学工作方式,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心中。同时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学科教学工作时,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以确保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提升。

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一般会运用传统的思政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比较低,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之后,可以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思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有利于将课程思政与教学管理相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管理相结合能够全民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思政教育领域,让学生能在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思政课程的学习。

(二)能够提升学生教学管理的整体成效

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后,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减轻教学管理压力,提升学生的教学管理成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还可以帮助教师减轻管理压力,学生在了解正确的思政内容后,行为习惯也会随着思想的进步发生改变。高校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摒弃原有错误的行为习惯,在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下,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三)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可以促进现代大学生的有效发展,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前提[1]。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将高校学生思想素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相结合,让高校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理念能够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与养成思想素养。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创新,还可以使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新方法来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一般都会以让学生学会课堂知识为教学目标,思政课程几乎是全校学生都要进行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安排在大教室来进行集中讲解,会有多个班级甚至多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人数过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感,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失去学习兴趣。高校管理思想一般也比较落后,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会导致出现错误的管理模式。高校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时,经常只是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概念性的简单讲解,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思政内容不了解、没印象。甚至许多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学生对思政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的一大阻碍就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后,会对大学校园环境、课程内容产生好奇的想法。而思想政治教育几乎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学生就在进行学习,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已经在中学阶段学过了。因此在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重视,大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高校学生对待思政课程态度不认真,不参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关心政治事件等[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就是大学生,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会阻碍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高校大学生长期处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所以学生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几乎就只有同学和老师,无法对社会产生全面的认知。学生在大学阶段就会认为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也不会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针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也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学校而参加活动。这样就会出现高校大學生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在判断事物时缺乏辩证思维,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思政教育专业素养不够

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会采用思政学科的教育方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过程中,需要具备极强的思政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在高校课堂上,思政教育教师往往会忽略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体,会让学生进行被动式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全程都在接受教师灌输的理念,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当中,这种被动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非常枯燥,学生即使通过课程内容掌握相关课本知识,但是往往也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导致课程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在解决问题上[3]。高校思政教师普遍年龄偏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会运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未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内容也仅仅是思政学科知识,无法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知识理念。

高校辅导员也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辅导员需要处理班级、学生日常管理等多项工作,辅导员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兼顾思想政治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忙碌,在处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

由于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学生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学生由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后,学习模式与生活模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部分学生会不适应学校生活习惯。因此,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高校承载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任务相对减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中学阶段相比也会减弱。在面对课程考核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思政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学科思政教学管理的突破,必须要完善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制度。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也必须从以往的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化为促进学生整体素养水平[4]。高校在思政课程设计中,还可把原有的大班教学课堂改为小班课堂进行教学,上课的班级学生数量相应缩减,这样学生在课程中会有强烈的参与感,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高校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要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地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有更深的了解。

高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定期举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例如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为同学多加一些平时分数。教师也要对高校学生严格要求,在思政课程与思政活动中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管理模式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大部分同学都是来到基本不熟悉的城市进行读书。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心理关怀,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支持。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的学习习惯与中学有着很大差别,学生需要进行自主学习。高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与教师就要针对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高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部门,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试等。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要保护学生隐私,对学生学习以外的地方给予关怀。除此之外,教师和学校也要注意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都是父母或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当学生进入大学后,需要面对的同学与教师相对较多,就导致有些同学因为人际关系出现自我怀疑[6]。对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几乎就是在校园内,思维也相对简单,学生的心理也会比较敏感,出现心理不稳定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学校可以在学生宿舍大厅内放置意见箱,学生可以在意见箱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高校教师也要根据意见箱内的意见及时调整,针对科学合理的正确意见及时采纳,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被重视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根据意见箱内的意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需要高校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普遍很高,但在教育方法上部分教师不能运用最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基于此,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应该关注非思政专业教师尤其是工科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专属教育内容。所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应该挖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学科中,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做好铺垫[7]。

教师在讲解思政内容时也要不断学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政教师应该将创新教育教学重视起来,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将思政内容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找到能够与中学内容相结合的素材,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展示在课堂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8]。

(四)为学生建立校外合作实习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不仅需要在学生的思政课堂上实现,还需要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课外教学、工作实习等方面。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落实在学生课堂学习、工作实习、生活实践等各个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实习机会,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此外,高校思政教师以及校内辅导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9],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电子设备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活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减轻教学管理压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学校与教师进行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政课堂上,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运用最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有学科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素材,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需要学校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完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鑫,王金河. 全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索[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0):90-92 .

[2] 李铭. 价值观培育、目标协同及动力支持三维度并行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层面的研究与实践[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9):163-166.

[3] 刘颖,仲小晶,时冰洁. 生态文明指导下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J]. 环境工程,2022,40(09):333.

[4] 崔巍,董立花.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对策探讨[J]. 黑龙江科学,2022,13(17):93-95.

[5] 李东.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8):37-39.

[6] 闻思婧. 铸魂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J]. 才智,2022(23):170-173.

[7] 罗佳.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建构论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7):103-105.

[8] 胡伟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23.

[9] 杨蕾,刘超.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91-92+95.

(荐稿人:庞海峰,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簡介:姜禹奇(1994—),男,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策略创新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