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英烈精神传承的时代价值

2023-10-28张玉敏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传承

张玉敏

摘  要:英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其形象和精神内涵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情感、价值的认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英烈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中华儿女正从事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伟大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精神力量的作用尤为凸显。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英烈精神的诠释,深入挖掘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关键词:英烈;英烈精神;传承;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85-04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烈,崇尚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关爱英烈。深入研究新时代英烈精神传承的时代价值,就是通过缅怀先烈、崇尚英雄,铭记一切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英勇牺牲的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用英烈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英烈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1],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2]。英烈精神是以先进英雄人物为依托,凝结在英雄人物形象中的价值、行为、观念的综合,体现了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淬炼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烈来自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奋斗,在人民事业中拼搏、奉献[3],在社会实践中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烈精神的产生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进行“四个伟大”工程的强大精神动力,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理论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4]。

(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爱国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国主义展现的是人们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5]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远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维新派谭嗣同,近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现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英烈群体,以及“负重前行,守护了我们的岁月静好”的抗疫英雄群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英雄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进入新时代,发展面临新机遇,更要褒奖英雄模范,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定不移、淬火成钢的信仰和信念,自强不息、坚毅忠勇、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大公无私、乐于奉献、舍我其谁的境界。这种忠诚、执着、朴实的高贵品格,归结到一点,即蕴含于英烈精神之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因为他们对祖国崇敬、依恋和情感认同、归属,才能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最终成为万人推崇的英烈模范[6]。

(二)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

一切英烈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烈精神实质上代表的是民族精神,反映的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纵观近现代史,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为改变苦难深重的民族命运,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视死如归的共产主义战士陈延年、正气浩然信仰坚定的方志敏、以身殉国的抗日名将左权等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烈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主义理想,用鲜血和奋斗展现了不懈拼搏的价值追求。英烈们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确立为毕生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的实践主题。英烈的价值追求集中反映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结合,统一于知、情、意、信、行的思想道德系统[7]。

(三)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的献身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在文中,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表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近两千年来,献身精神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也一直激励和鞭策一代又一代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为了理想和事业执着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毕生精力[8]。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引用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经典,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烈层出不穷。比如,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大义凛然,坦然说道:“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是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强忍肝癌病痛艰苦奋斗,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獻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李文亮为代表的抗疫英烈群体,面对个人被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坚守一线岗位,表现出医者仁心、不惧危险、救死扶伤的优秀品质,他们有的因为抢救病人而感染殉职,有的因抗疫疲劳而殉职,有的是在抗疫期间意外殉职。他们是抗疫英烈,是最美的逆行白衣战士,在他们上展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于为人民和祖国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9]。

二、新时代英烈精神传承的价值蕴意

(一)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0]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烈士和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复兴前赴后继,英雄是时代的坐标,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密切相关,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英雄,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先锋模范来引领[11]。他们的事迹汇聚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牺牲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

2022年清明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指出,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英雄不仅成为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和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还代表着信仰的传递、信念的唤醒、梦想的起航,引领每个人去净化心灵、培养情操、匡正德行。

(二)英烈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和平勿忘先烈,幸福铭记英烈。翻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己的理想,千千万万个英烈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各族儿女生长在和平盛世,享受着国家富强带来的丰衣足食和幸福生活,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未曾感受山河破碎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于无数英烈的坚贞不屈、牺牲奉献,爱国爱家的情怀,当代青年可能无法身临其境去感受,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铭记在心,正是他们的不懈奋斗、勇于牺牲、舍我奉献,才有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才有了如今的盛世祥和。

汲取精神力量,铸造时代伟业。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唤起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激起了进步青年为了民主和自由而不懈奋斗。一大批革命英烈为了寻求真理与捍卫马克思主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不变的信仰,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最终在中国扎根并结出丰硕成果。

中华民族已经开启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越来越近,意味着奋斗路上任务更重,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儿女不断前行。因此要多读英烈的书籍,聆听英烈的事迹,瞻仰烈士陵园,学好学细英烈精神,切实把英烈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英烈为榜样,正视不足,查找差距,树立忘我付出的工作境界,树立攻坚破难的奋斗精神,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铸造新时代伟业添砖加瓦,让英烈精神成为逐梦的力量源泉和国家民族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三)英烈精神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面伟大旗帜和一种精神力量,凝聚了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和感受,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品格的具体展示。

英烈精神包含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人格认同。其强弱兴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想信仰、精神风貌乃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把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作为自己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准则。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这些可歌可泣的英烈人物,用自身实际行动生动展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谱写了共产党人不朽的壮丽诗篇,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四)英烈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助推器

回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英烈辈出,群星璀璨,辉映长空。革命英烈不仅成了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宝贵基因,而且也是提振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助推器。人民军队把英雄之气、血性之勇淋漓尽致地转化为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豪情,体现了以强军报国为己任、时刻准备献身使命的无限忠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心懷英雄精神,英烈们一路披荆斩棘,脚踏草鞋,跨越江河湖泊,翻越雪山,征服草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人类的生存极限,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他们靠小米加步枪,毅然背负起民族的重任和希望,成为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凭借“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铸就了正义与和平的丰碑。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硝烟不再、战争远去,他们依然无悔奉献青春和热血,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英烈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时代呼唤英烈,军人需要血性。在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铸中国梦的今天,通过积极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官兵自觉把舍生忘死、临危不惧的品格凝聚在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战斗精神中,渗透在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里,融入紧贴实战、苦练精兵、聚焦打赢上,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努力奋斗,自觉担当起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

三、结语

新时代的年轻人长在春风里,生在国旗下,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英烈精神所承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不仅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撑,更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滋养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勇往直前。

踏上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越来越近,意味着奋斗路上任务更重,更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儿女不断前行。这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以英烈为榜样,向英雄致敬,为梦想奋进,不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让英烈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编著. 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何良安,尹忻瑶.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再思考:基于两种英雄观的比较[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5):78-86.

[4] 侯婷婷. 英雄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和价值意蕴[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03):74-78.

[5]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 陈会方. 以英雄模范激荡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N]. 广西日报,2019-10-10.

[7] 唐勇. 英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44-46.

[8] 王凡. 论英雄模范的执着品格及其弘扬路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03):1-5.

[9] 梁代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品格[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03):35.

[10]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党的文献,2016(04):3-10.

[11] 侯婷婷. 英雄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和价值意蕴[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03):74-78.

(荐稿人:郭静,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传承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