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路向

2023-10-28贾倩倩曹凯彬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贾倩倩 曹凯彬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从培养“三农”情怀、领悟“三农”内涵、完善“三农”知识储备等方面引导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但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协同性、保障性、多元化落地等方面面临困境。因此,可从“三全育人”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即谋划思政育人“组合拳”,集中力量全员育人;抓实“融入”契合点,分阶段全过程育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矩阵式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01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重点,启动和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此举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更高的历史性成就,引发了更深刻的历史性变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政府工作更加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积极适应农村产业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聚焦聚力“思想导航工程”,以“新时代实践行”、暑期“三下乡”等项目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走访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知识、长技能、做贡献。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高职院校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业现代化迈向新征程。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作用是学校与社会互动张力的理论彰显与鲜活表达。

一、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取向

(一)培养“三农”情怀,注入青春力量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华民族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2],高职学生作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该增强对“三农”的整体认知,培养对“三农”的情感,只有深刻认识“三农”,才能正确看待“三农”,牢固树立关爱“三农”、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由于部分学生成长于城镇,从小到大的求学生活让他们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难以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三农情怀”联系在一起,因此各高职院校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天津职业大学组织大学生自发组建 “领航新青年”实践团,走访农村,详细调研农村的人口分布、生活起居、粮食种植、宅基地改革等一系列情况,和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开展了绘制文化墙、家电义务维修等活动,在团队的氛围中感受乡村恬淡的生活、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感受农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期望和认同。农业作为国之基础,需要更多的青年去奋斗,农村正是青年融入热血、不断成长的舞台,实现乡村振兴是青年奋斗的目标。

(二)领悟“三农”内涵,体悟国家强、美、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三农”的强、美、富和国家整体的强、美、富关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津市政府部门服务民生需求,涉农区积极开展农产品保供工作,保障市民“菜篮子”产品供给。天津高職院校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相关活动,例如天津职业大学的学生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农业的信息化程度、机械化水平,认识农产品在稳产保供方面发挥的重要战略作用,深刻体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他们给乡亲们绘制了两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思想的文化墙,以此传播先进文化,拓宽传播载体。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进程中既要发展好乡村经济,也要提升乡村风貌,促进乡村和谐,并且亲身感受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让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生长、灌溉、收割以及销售情况,在心中埋下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种子,更加坚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道理。在此过程中,帮助高职学生厘清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推动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完善“三农”知识储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李克强曾殷殷嘱托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同向同行,两者互相补充。所谓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如果基础知识牢固,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举一反三,那行行都可以变得非常的精彩[4]。因此,课堂理论加之实践中的“三农”知识储备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就要将其自身发展向产业发展方向靠拢,在整体的产业链中设立专业,能够在产业链中学习到知识,既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又能解决新形势下的就业难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高职学生从科技兴农的理念出发,组建专业社团,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老百姓重装电脑系统、修理电热水壶、饮水机等小家电来丰富实践技能。他们运用真才实学设计智能灌溉系统,为农民宣讲系统设计思路、合理运用此系统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等方式来转化课堂效果。他们今后还将探索自身专业的“用武之地”,助力提升农业设备自动化水平,在第二课堂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技能。现代农业中的节水灌溉、全自动温室大棚、稻谷烘干储存仓库等均涉及职业教育技术领域计算机、电子、物联网等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实践使自己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以更有效的策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纾解乡村振兴的困境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依托,高职学生依托社会实践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利用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高职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后,才能更系统、全面地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5]。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但是二者仍存在协同性差、缺乏保障机制、实施多元不连贯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发挥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缺乏协同性

从微观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以及预期效果尚未达成。第一,在理念层面,高职教师对乡村振兴战略理解不够深入,相应的思政教育的品牌活动缺乏针对性,未将乡村振兴的内容完全通入思政课堂,导致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和促进乡村发展。第二,在知识层面,乡村振兴理念应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但由于教师对乡村振兴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足以协同乡村振兴和发展,影响其教学水平和效果。第三,在教学行为层面,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有所忽视,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第四,在课程设计层面,思政课程价值维度有些单薄,思政教育的规律把握不好,学生需求把握不准,理实结合较差,偏离人才培养方向。第五,在师资投入层面,高职院校投入大量师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学生的综合能力仍有所欠缺,尤其是思政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学生的实践种类单一,缺乏创新性。

(二)实践环节缺乏保障机制,未能发挥振兴乡村的成效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未购买保险,学生在外受到意外伤害或者发生突发状况时,没有紧急处理措施,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活动方案制定不明确,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经费预算、注意事项、活动报道和活动总结等分工不清晰,往往是负责人“大包大揽”,其余志愿者插不上手。三是高年级学生未能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未能有效梳理活动流程机制、传授经验,低年级同学缺乏参考,容易产生“懵懵懂懂去,糊里糊涂回”的现象。四是活动经费不足,开展好连贯有效的实践活动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如果经费不足,溢出费用就需要由学生拉赞助或由带队教师承担,现实费用问题会缩短志愿服务的周期,导致无法有效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振兴乡村的成效。

(三)思政活动多元且不连贯,影响学生积极性

思政实践活动前期,带队教师会传达教育部门、学校下发的文件精神,然后组织学生报名,学生各司其职,做宣传、拉赞助、采购物资、准备宣讲材料等,但是部分活动形式多元化,涉及范围比较广,同一场活动包含环境美化、助学支教、环保宣讲、家电维修等诸多事项,涵盖了幼教、环创、社工、弱电子等多个领域,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专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受高职院校三年学制限制,新生刚入学时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大二忙于专业知识竞赛和准备高职升本,大三忙于实习和就业,实践活动会受影响而中断。

三、“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当前,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中,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在不断优化,不断贴近师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为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校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打造育人品牌。本研究从“三全育人”角度探索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既有利于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服务,又有利于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

(一)谋划思政育人“组合拳”,集中力量全员育人

一是国家层面要将国家大政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搭建乡村与高职院校交互的平台。二是学校层面每年需借助校内资源,聘请扶贫、支教等青年干部或者农业领军人物进校,带领学生学习乡村环境、民情、党建、文化等知识,对农村、农民、农业形成整体性认知,探索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育人实践。三是社会层面分阶段利用校外力量培育学生,推进产学结合点、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使校外力量培育与校内学生培养相契合。例如聘请知名企业专家进校宣讲,开设“企业家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加深理解和消化国家、企业、学校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伟大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从内心支持此项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校企合作的机会。四是思政教师层面要在课堂中丰富更开拓的视野、探索更新奇的途径、搭建更畅通的学习交流平台来传递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5]。同时深化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对时政的敏感度,结合国家政策,认真细致研究乡村振兴理念、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提升大学思政课堂的效果。五是人才培养层面对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继续拓宽人才培養广度。乡村建设需要培育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社会人才,他们需要在科技、网络、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服务等乡村各层次、各领域具有创新思维,以此宣扬身边新事物,传播青春正能量。

全员育人机制离不开国家、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各个层面的制度建设和组织设计,资源统筹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志愿服务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志愿服务成效,通过统筹校内外资源,形成全面、连贯的育人网络,抓住“共识”关键点,打出全员育人“组合拳”。

(二)抓实“融入”契合点,分阶段全过程育人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人人参与、人人皆可成才。就农业领域而言,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涉及农业生产、稻谷储藏仓库管理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技术的实际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延伸,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发挥自身课程优势,抓牢协同着力点,用敏锐的专业视角可以解决乡村生产、生活难题的尖端技术,填补技术空白,真正实现专业价值提升和助力乡村振兴共生共赢。在学校期间抓牢学生骨干力量,发挥 “领头雁”作用,在入学教育、重大时间节点主题教育、毕业教育时融入思政教育,将人才培养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以双创项目和素质学分为抓手开展社会实践,完善第二课堂,推动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毕业后引导学生扎根农村、走向贫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因此高职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践行者,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三农”情怀,实现学校对农村的反哺。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实施,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优化密切相关[6]。振兴乡村需要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高职学生应从增强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不断提升,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双提升”的精准目标,必须将人才培养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三)“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矩阵式全方位育人

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打造网络思政的无形战场,需要从网络的“键对键”引导到线下的“面对面”教育,“线上+线下”进行融合。线上,高职院校依托超级校园智慧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同时借助校园公众号、微信、QQ等新媒体资源,打造融媒体育人矩阵。如高职院校选择实用且贴合学生专业和兴趣的乡村振兴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家电维修、社区智慧课堂、农机操作等等)列成“菜单”,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教学资源库,学生通过“点餐”了解项目,选择是否加入。线下,教师根据“菜单”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程,传达当前广泛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云课堂”“智慧灌溉”的重要理念。发挥二级学院不同专业特点,密切联系农村、社区红色资源,开展“一院一品”建设项目,共建社会实践合作基地。打造 “喜迎二十大”“清清河水、唯美乡村”等特色品牌项目,共同开启党团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从实际行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农村变化、体悟新农村的魅力,传递社会正能量[6]。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2-02-23(01).

[2] 姜长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三个重点[EB/OL]. (2018-06-07). http://views.ce.cn/view/ent/201806/07/t20180607_2936 2985.shtml.

[3]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7.

[4] 李克強. 青年学生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EB/OL]. (2021-03-11).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1-03/11/content_9 WnJJTaGq.html.

[5] 彭彬战.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研究[J]. 中国果树,2021(11):112.

[6] 郑义,朱其志,王明珠.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高职院校“三农情怀”培育的实践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5):87-92.

(荐稿人:左春雨,天津职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