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3-10-28杨园园黄世宁黄世稳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杨园园 黄世宁 黄世稳

摘  要: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思政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在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文章解析了红色基因的内涵,全面探索红色基因的价值,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丰富社会实践教学载体、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发挥学生干部带动作用、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红色基因的魅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政教育;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17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是先进思想结成的硕果,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精神特质,是领导人民群众砥砺向前的行动宗旨。当代青年人负有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把红色教育引进校园,将红色基因加入课堂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红色教育既要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又要注重知识灌输加强价值培育,使大学生产生情感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和国家共进退、与人民同呼吸。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而存在。红色基因起源于20世纪中国革命时期,在艰苦卓绝的时代摇篮中培育而成。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摆脱战乱和贫瘠,走向和平、富强、民主道路的精神力量源泉,其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特点,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新篇章的进程中,红色基因并不是旧调重弹,而是不断推陈出新,在革命时期是革命先烈艰苦奋战的思想武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是新时代青年矢志不渝的初心,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红色精神始终旗帜鲜明、深入人心。

(二)红色基因的价值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红色基因被证明具有教育、凝聚和引导的作用[2]。首先,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红色教育的核心内容。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党员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因此党员教育应该区别于其他性质的教育。以红色基因为核心的党员教育更有利于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加党员的归属感、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其次,红色基因是老一辈先烈革命精神的凝聚,无数革命先烈的埋头苦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党爱国精神等都是红色基因的组成部分,经过汇聚和发展成为红色经典。红色基因既由人民创造又由人民传承,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无论身处哪一年代,红色基因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都具有引导作用,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始终唱响着解决人民群众困难、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基调。红色基因根植于人民的心中,每个群众都可以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奋斗拼搏,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大大小小的成就。个人的进步加速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带动国家的富强。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思政课程建设正迈向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尽管全国各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思政课程的改革中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较为浅显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仍然以传统课堂为主,教师在使用PPT讲授专业课的同时穿插一两张思政相关的课件,口述讲解思政理论。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思政教学任务而在网络上泛泛搜集一些相关信息,不仅与专业课的内容缺乏联系,还因教师自身不了解时事政治,难以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无法为学生解读更具深度的知识。互联网虽扩充了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网站为了吸引大众目光,不惜以歪曲事实的手段博取点击量、提高知名度,因此高校教师在收集思政教育素材的过程中要明辨是非、追根溯源,切不可将错误虚假的信息搬到课堂上。

(二)缺乏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实践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脱离了实践理论则无法得到证实。社会实践教学具有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联系现实、增加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等作用,若仅停留在思政理论层面教学,既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难以发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部分高校也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老旧,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呼声不高。思政教育工作本身就具有难度,其教育内容又具有深度,高校如果只采取“炒冷饭”的做法,不紧跟趋势变化更新教育方式、不根据时代发展改革教育内容、不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教育形式,便难以获得学生支持,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育目标不明确

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盲目开展“满堂灌”的问题,只将思政教育课程当成教学任务或考试内容来对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政教育在当代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也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教师仅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思政教学,不利于凸显思政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思想、行为方面的优势[3]。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按办学层次主要可以划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的学校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不同,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也不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积极引领,使其全面发展。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途径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需要社会的推動,更需要人民的主动,没有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延续,红色基因无法源源不断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能量。只有敬畏历史、传承文化才是赓续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硬道理”。坚守的力量来自信仰,传承的门路来自实干,各大高校不仅是广大人才的输出地,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高校教育具有成体系、有秩序、多元化的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教育是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有力手段。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的中流砥柱和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在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要增加红色基因的比重,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中共党员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在学习中树立自力更生、脚踏实地的价值观念,避免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句“空口号”。

(二)是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千变万化的。青年人的成长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来源和参差不齐的信息内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糖衣炮弹”蒙蔽和诱惑从而发生价值观的偏差。在价值观念还未成熟稳定之时,只有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加強对大学生的红色教育,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才能帮助和引导其形成根正苗红的意识,规范其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青年人的心中怀着一腔热血,是国家和民族殷切希望的实现者和描绘宏伟蓝图的主力军,只有把青年一代培养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发展好。将红色基因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树立其爱国精神、坚定其理想信念、培养其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手段,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用途径。

(三)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上流淌的红色血液和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与中华民族忠于党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担当精神一起代代相传,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4]。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文化自信体现了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等各方面蒸蒸日上的发展,彰显了我国的大国气概和精神高度。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对老一辈革命烈士奋斗精神的认同和肯定,更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红色基因入校园、进课堂不仅能帮助高校大学生深层次地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对国家的崇拜感、对文化的共鸣感,而且能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丰富社会实践教学载体

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实践活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课程安排紧凑、课余时间不足、学校组织安排实践活动的次数较少,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进行长期的、固定的实践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加以重视,面对红色基因的思政实践教学态度不能散漫,不能满足于“走过场”“装样子”“做形式”的做法,而是要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能吃苦的精神,切身深入基层群众,近距离体验国情和民意,感受红色基因的时代魅力。红色教育必须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在现实中站得稳脚跟,在细节上经得起考验。各大高校可以在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相关的节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看望老兵”“暑期三下乡”“党史知识竞赛”等,也可以在新生入学等节点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红色纪念馆进行参观,以多种渠道宣传红色文化,让大学生在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认同和传承红色基因[5]。

(二)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现代大学生是引领时尚的重要群体,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发表新奇想法。传统课堂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形式偏于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好奇心。随着互联网下沉、智能手机普及、视频娱乐流行的时代到来,红色教育的方式方法花样百出,各高校可以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好网络资源搭建红色基因网络学习平台,促进红色基因教育与时代发展趋势相融合。各高校可以自制关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精品课程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本校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近年来,一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面向全社会的权威认证App被推出上线,这些App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智能的学习方式、更便捷的学习手段,各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线上学习。

(三)发挥学生干部带动作用

高校的大学生知识储备量大、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大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对事实本质的看法和对事件发展的建议[6]。为防止大学生人云亦云地发表错误观点,从源头上对大学生“禁言”并不现实,而通过依靠学生干部这一大学生群体中有力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标杆作用、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进而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会达到显著成效。同龄人品学兼优的榜样作用和身边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自尊心强、自主性高的大学生所接纳,通过发挥优秀学生代表和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观念上产生共鸣,在立场上表示赞同,在做法上产生效仿。

(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是红色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是培育红色传人的“责任人”,要保证红色基因底色不会变,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提高对红色教育的支持力度。红色基因作为革命精神的内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正气凛然的能量,因此,红色教育的师资团队必须在心底认同红色教育,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关头都要坚定信念,明确政治站位,在学生中更是要做好表率[7]。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会、成立红色宣讲团等措施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教学业务精、学生口碑好的师资团队,并对教师队伍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如主动联系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使社会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不愁吃喝、没有战争的年代,若平时不自觉主动重温红色记忆难免对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产生一定的距离感,红色基因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尽量减少其与红色文化的隔阂感,将红色基因带到课堂上,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对红色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五)完善期末考核评价体系

融入红色基因的思政教育与单纯的思政教育不同,其既讲革命传统教育,又讲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其评价体系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老办法。要从源头上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须打造一套成熟的、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可以通过增加考试难度或测验次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用“强硬”手段提醒学生态度不能松懈、目标不能模糊。在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红色基因的元素,如在主观题上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革命先烈的真实故事的感悟、对当今国家重大事件或决策的看法等,了解当代青年人的立场和观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做好教学反思,判断教学方向的正确性。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终结性评价中的占比,保证学生在整个学期对融入红色基因的思政课程的学习始终充满热情。

为满足现实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必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目前最领先的专业教育,但在远征的路上更不能忘本,对于国家重点培养的青年人而言更是如此。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高校要深刻反省思政教育方面的困境,主动将红色基因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解析红色基因的内涵及价值、贴近感受红色基因的魅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梓漠. 谈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 品位·经典,2021,(21):91-93+126.

[2] 王琪.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90-92.

[3] 唐祥云.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49-50.

[4] 王世娟,董小龙. 新时代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21(20):25-27.

[5] 徐静,刘嵘. 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探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5):21-22.

[6] 王龙香,徐淑娇,陈圆圆. 习近平青年观下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途径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2021(02):39-41.

[7] 张越.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索[J]. 决策探索(下),2021(10):55-5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