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3-10-28李雪霜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李雪霜

摘  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七年磨一剑”的冬奥历程和“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并提出了胸怀天下、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文章探讨了北京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北京冬奥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7-0153-04

一、北京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清楚其深刻内涵。

(一)胸怀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则无往而不胜矣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013年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但事实上这一过程历时将近10年。申报冬奥会必须具备国人的广泛支持、有成功的举办重大国际比赛的经验、场馆设施具有现代化规模等条件。为了能够成功申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安全保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在申报成功之后,从场馆、吉祥物的设计到开幕式、闭幕式等都凝聚了无数心血。比如,在一批批建设者的努力之下,京张高铁从开建到通车仅用时3年多,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在冬奥会举办过程中,无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广大运动员勇于拼搏、为国争光。从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到举办,来自四方的参与者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胸怀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勇担责任的精神,为祖国、党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二)自信开放: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折射出大国的非凡气度和自信开放,展现出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形象。这种自信开放的底气源于两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我国形成了东南西北遥相呼应、冬夏两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在短短的6年多时间,我国实现了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这些都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一场视听盛宴。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中传统与现代相交织,“黄河之水”倾泻而出,汇聚成五环“破冰而出”;闭幕式上,让365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拿着晶莹发光的柳枝聚集在场地中央挥手送别,这源自古人“折柳寄情”的习俗。可以说,结合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了整个冬奥会的方方面面。

(三)迎难而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这生动地比喻了事物發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参与者发挥迎难而上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使得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落幕。这种精神体现在广大冬奥会工作人员的身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冬奥会的筹办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一流场馆的建设到广大志愿者的热情周到服务,广大工作人员秉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理念,做出了迎难而上的表率。这种精神还体现在广大运动员身上。此次冬奥会“00后”小将勇挑重担、敢闯敢拼,不断打破历史、创造佳绩,比如17岁的“单板小将”苏翊鸣、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21岁的短道速滑小将李文龙。除了“00后”小将,老将也在面临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不顾他人眼光、勇于挑战自我,努力为国争光。

(四)追求卓越:不舍微末、不舍寸功,积小胜为大胜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透视中国科技发展的一扇窗口,展现出应有的“大国风范”。正是因为广大参与者发挥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得北京冬奥会不仅保质保量地成功举办,而且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举办了一场彰显文化之美、艺术之美、精神之美、科技之美的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是低碳、循环利用的典范。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馆。回望冬奥会,从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到夜以继日奋战的工作人员,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不舍微末、不舍寸功,积小胜为大胜”的精神,正是因为他们身上这种精神才使得冬奥会以精彩纷呈的面貌呈现给全世界。

(五)共创未来:天下大同,世界一家,一起向未来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阻碍、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命运息息相关。体育运动比赛超越国界,全国各地运动员聚集在一起,摒弃各种偏见,仅靠实力看输赢,用行动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曲《一起向未来》,表达共迎冬奥、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望。通过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动画片,非洲的孩子知道了“雪是什么样子”“雪里怎么玩耍”。在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美国队选手考德威尔虽然在比赛中失误,但她依然为中国选手徐梦桃加油。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用烟花呈现出“一起向未来”的样式等,这些都展现出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和平友谊、团结合作的盛会,也传达出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共克时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决心[1]。

二、北京冬奥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并通过其后果对思想产生反馈作用”[2]。北京冬奥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时效性,应及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所运用的手段、方式、载体、资源与时俱进。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堂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

北京冬奥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育人素材。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从场馆建设到赛事成功举办的全过程,无不体现着广大工作人员尽职尽责、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冬奥会比赛中,我国广大运动员敢打敢拼、超越自我,最终冬奥会获得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會的历史最好成绩。总之,广大参与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冬奥会中所发生的故事都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二)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北京冬奥会的广大参与者用行动证明了何为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何为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4]。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同时也是透视中国发展状况的一扇窗户。比如北京冬奥列车——京张高铁,是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拥有列车发车、运行、停车、车门开闭全自动功能。开幕式《雪花》是“放飞和平鸽”的重要环节,这个节目首次实现了用660人大规模的基于人工智能与实时渲染,呈现出真实演员与虚拟影像实时互动的特殊视觉效果。

北京冬奥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创造,而且用实力让国人感到身为华夏子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广大冬奥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志气,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这一切都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新素材,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不懈奋斗的精神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严谨认真,离不开每一位运动员在各自项目中全力以赴、为国争光。无论是开幕式总导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一场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的开幕式,还是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从几千件作品中选出10组设计方案,最终冰墩墩成为“新晋网红”,网友们抱怨“一墩难求”。无论是在“绿色办奥”理念指导下,场馆设计、制冰技术既遵循低碳、环保的原则,而且考虑了赛后需要和赛后利用,还是冬奥会颁奖服装从配色、图案到设计构思,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服饰智慧。大到场馆建设,小到颁奖花束,冬奥会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无数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北京冬奥会是激励大学生不懈奋斗的重要契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正是亿万中华儿女知重负重、奋勇拼搏,才使得北京冬奥会开辟了世界冰雪运动的新纪元,正是奥运健儿们耕耘不辍、挥洒汗水才取得我国冬奥会历史上最好成绩。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离不开大学生的不懈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打挺青年”,都应该向冬奥会广大参与者学习,拒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最应该拼搏的年龄抵制“躺平”和“佛系”,主动扛起“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5]。

三、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融入思政课程,发挥北京冬奥精神的引领力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6]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寻找北京冬奥精神的切入点。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讲到意识的能动性、认识的作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部分,以北京冬奥精神的引领作用阐释意识的能动性,能够帮助调节精神状态,使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需讲清楚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不仅能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背后历程,而且可以展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广泛的知识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讲到建设美丽中国部分,以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为例,讲清楚冬奥会绿色、环保、低碳的体现,明确我国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从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入手,讲清楚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以及最新成果。

二是创新北京冬奥精神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大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归根结底要符合大学生和时代特点。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日益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借助PPT、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应日益多样化,通过讨论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师也应熟练地掌握翻转课堂、混合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新媒体技术。

(二)融入网络媒体,增强北京冬奥精神的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无人不网、无处不网,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不同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独立场所。而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用先进文化抢占网络阵地,利用其开展北京冬奥精神教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路径:

一是充分“微时代”的“微媒介”。当今社会,微博、微信、短视频App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网络教育资源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网络媒体中,如各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办“冬奥人物系列故事”,讲述受表彰人员的故事,帮助大学生了解冬奥人物;利用微博发起“冬奥精神,我知道!”等话题打卡,引发微博热议,吸引学生注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冬奥素材,利用短视频App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冬奥故事,使得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教育。

二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剧活化北京冬奥精神。将历史事件影视化不仅可以用视频的方式记录历史事件,而且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够拓宽教育的受众面[7]。近年来,关于爱国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逐渐摆脱传统的爱国影片束缚,结合科技,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比如《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等,这些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同样,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平凡英雄以及其背后故事,无疑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和灵感,不仅能够真实记录北京冬奥会,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

(三)融入实践活动,扩大北京冬奥精神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阶段,还必须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第二课程的作用。社会实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校内实踐活动。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信仰公开课,邀请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参赛者、志愿者上一堂思政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道德的人讲道德,会使得思政课效果更好。可以开展话剧、书法、绘画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艺作品中领略北京冬奥精神的风采。开展选拔北京冬奥精神代言人活动,充分发挥朋辈影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北京冬奥精神更具有亲和力和可学性。

二是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冬奥场馆、冬奥村、京张高铁等,或者组织“云游”北京冬奥场馆等方式,使得学生走进、走近北京冬奥精神。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参赛者、志愿者,听他们讲述北京冬奥会的故事,这种直接对话的方式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1.

[3]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01).

[4] 习近平: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J]. 中国人才,2022(05):5.

[5] 巩克菊,王亚稚. 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04):37-39.

[6] 徐波波. 冬奥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 公关世界,2022(19):118-120.

[7] 张淑玲,田玉敏.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与坚定“四个自信”[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5):12-14.

(荐稿人:杨渝玲,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