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白及临床外用特点及其用药规律

2023-10-08黄曼欣聂嘉瑶段德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白及性味主治

黄 丹 李 楚 黄曼欣 聂嘉瑶 段德鉴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肝、胃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1]。现代药理研究[2]表明,白及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加速止血、提高表皮生长因子表达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中药外用可直达病灶,并且使用方便及吸收快,而白及外用在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颇佳[3]。但目前尚缺乏对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配伍规律、主治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分析含白及的外用方药用药规律及应用特点,以期为白及相关外用制剂及药用价值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3个数据库。将检索时间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文献来源为“全部期刊”。

1.2 检索策略 以“外用”或“外治”为主题词且全文含有“白及”为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章;组方完整且含有白及;治疗方法为外用。

1.4 排除标准 综述、动物实验、经验报道等类型文章;重复发表的文章;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章;无具体组方、仅有单味药、非外用给药的文章。

1.5 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将各处方药物组成、性味归经、主治疾病、给药方式等数据进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为确保数据可靠性,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数据录入,录入完成后由第三位研究者进行数据核对。

1.5.2 数据库的规范 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1]及《中华本草》[4]为标准,对中药名称、药物功效、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处理,比如“白及”“白芨”统一为“白及”“公英”规范为“蒲公英”等,同时参考《中药学》[5]《中药大辞典》[6]进行补充完善。

1.6 数据分析 通过Excel 2020数据透视表对纳入处方的药物频次、性味归经、主治疾病等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高频药物(频次≥10)关联规则分析,进而获取高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含白及外用中药处方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用树状图来展示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含白及的外用中药处方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92个含白及的外用中药处方,共含中药212味,累计频数为751次。通过运用Excel 2020数据透视表、图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与白及配伍应用的高频药物共18味(频数≥10),详见表1。药物类别频次统计分析发现,白及常与清热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及解表药等联用,详见表2。在药物性味归经方面,所纳入研究的药物性味多偏寒、温、微寒,辛、甘、苦等;主要归于肝经、肺经、脾经、胃经。结果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图1 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药物药性归纳统计图

图2 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药物药味归纳统计图

图3 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药物归经归纳统计图

表2 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药物类别频次统计表

2.2 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的主治疾病与给药方式统计分析 对所纳入研究的92个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其可治疗11个不同系统的疾病,结果见表3和图4。其中多见于皮肤疾病(如黄褐斑、湿疹、皮肤溃疡)、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便秘)、肛肠疾病(如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等疾病的治疗。给药方式统计结果显示,含白及中药外用处方最常用给药方式是外敷,其次是灌肠、外涂及冲洗,还有其他给药方式,如喷涂、熏洗、含漱等。如图5所示。

图4 含白及中成药主治疾病统计图

图5 白及外用中药处方给药方式统计图

表3 含白及中成药主治疾病统计表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统计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建模,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度≥1等条件挖掘出高频药物中潜在的药物组合,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见表4。由表4得出,高频药对中“白及-黄柏(止血药-清热药)”“白及-黄连(止血药-清热药)”“白及-大黄(止血药-泻下药)”支持度较高,3味药组中“没药-乳香-白及”支持度最高,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白及常与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配伍应用。高频药物间的联系以网络进行展示(强链接较粗且颜色较深)[7],如图6所示。

图6 高频药物网络关联图

表4 含白及外用中药处方高频药物关联规统计分析表(频数≥10)

2.4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含白及外用处方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共得到4类,聚一类:冰片、三七;聚二类:五倍子、黄柏、苦参、地榆;聚三类:白芷、黄连、黄芩、大黄;聚四类:白及、珍珠粉、黄芪、紫草、当归、血竭、乳香、没药。

图7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本草逢原》曾谓“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气,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8]。此记载与现代中药学对白及的描述相一致,白及能治疗肺胃出血、痈肿疮疡、手足皲裂及水火烫伤等病。现代研究发现,白及的化学成分有氨基酸、联苄类及其衍生物、蒽醌类等[9];其主要活性成分白及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10];而且白及多糖还是一种天然的增稠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1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白及为主要原料的外用制剂正日益增加,其中有滴眼剂、医用敷料、药物赋形剂、栓塞剂等,并且疗效显著[10,12]。

白及外用治疗黄褐斑、痤疮,多与白芷、茯苓等进行配伍,制成粉剂后调成面膜敷于面部以达到治疗效果,配伍白芷能更有效地抑制黑色素形成,增强黄褐斑的治疗效果[13]。白及在肛肠疾病中应用颇广,它可以用于治疗痔疮、肛周脓肿及肛瘘等疾病。痔病多因湿热下注、气血下注结聚肛门而成,而白及有止血的作用,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14]。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直肠、结肠。此次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含白及的外用中药处方主治疾病中,该病占了重要部分,主要给药方式是灌肠。有文献[15]表明,白及常与三七、五倍子配伍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局部灌肠的方式以直达病位,可提升疗效。白及相关制剂同样可用于口腔溃疡。曾有文献[16]报道通过使用白及涂擦剂,口腔溃疡造模的豚鼠溃疡面积和水肿程度明显改善。此外,白及外用还可使创面保持湿润,进而促进创面上皮化愈合[17]。有相关的实验结果[18-19]表明,白及多糖可促进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并可以抑制相关通路炎症因子的表达。

白及这味传统中药药材,集药用价值和敷料原材料于一体。目前对白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实际结果尚缺乏根据调查,对它的确切疗效及不良反应、副作用尚未明确[20]。而本研究通过借助相关科技软件,对含白及外用中药处方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点进行挖掘分析,为白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方向。临床上,可通过网络药理学、组分中药等研究模式为白及的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更有助于白及相关外用制剂及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

猜你喜欢

白及性味主治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