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研究

2023-09-26张培林

中外医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低氧肺泡肺动脉

张培林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广西桂林 541000

新生儿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以将其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根据病因以及起病规律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1-2]。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作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以呼吸困难、发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或减慢以及全身疲乏等为常见临床表现,原发或继发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动脉高压是其众多病因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新生儿出生后肺部无法实现充分的通气和氧合,则会影响其循环转变能力,使得其发生低氧性呼吸衰竭以及持续肺动脉高压。对于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氧疗以及机械通气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治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此,该次将从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病率、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病原因、持续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4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带来一定指导。

1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病率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氧供应不足或呼吸系统障碍,最终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低氧影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因地区和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出生的新生儿群体中,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总发生率在1%~2%之间[3],而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数据显示,美国每1 000名活产婴儿中,患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大约为1~3例,这个数字可以根据研究对象、时间段和具体定义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病原因

2.1 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器官功能不全和身体未发育成熟等原因,其存在较大概率发生低氧性呼吸衰竭,研究表明,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的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生风险至少要高出2~3倍,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缺乏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难以保持肺泡弹性和防止水分渗入肺泡,加之早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狭窄或闭塞,使得空气无法充分通过因此容易发生低氧性呼吸衰竭[4]。周炎娟等[5]指出,因早产儿的肌肉和骨骼尚未充分发育,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或过于软弱,影响到肺容积的充分扩张,同时其机体免疫功能也相对较差,因此会增加各种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诱发低氧性损伤,增加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生的可能性。

2.2 母体感染

母体感染会对胎儿健康甚至新生儿健康带来明显影响,其作为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潜在风险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母体感染会导致其体内产生炎性细胞,影响母体宫内环境的稳定性,增加胎盘受损风险,进而导致血流减少或中断、胎儿缺氧和心血管系统紊乱等情况出现,增加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生概率。李精华[6]指出,母体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宫过度收缩的情况发生,容易导致胎儿未来充分吸入羊水,从而诱发低氧性呼吸衰竭。

2.3 孕期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

孕期以及分娩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位异常、羊水污染、宫缩功能障碍等常容易导致宫内环境失调,进而导致新生儿氧供不足,若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发生低氧性呼吸衰竭。妊娠期高血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胎盘减退以及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等情况,而这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性,顾洁等[7]指出,窒息是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孕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先天缺陷和宫内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除此之外,相较于正常胎位,横位妊娠以及臀位等异常胎位更容易造成胎儿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羊水栓塞综合征容易引起肺动脉阻塞及相关并发症,从而增加新生儿呼吸衰竭以及休克等情况的发生[8]。

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

3.1 肺实质性疾病

肺实质性疾病是指由于肺部某些器质性损伤,如肺纤维化、间质性疾病等引起的肺功能异常,发病后可能导致患儿产生一系列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咳嗽、疲劳等,会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带来明显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新生儿肺动脉内的压力要明显高于体外循环阻力,会进一步增加其心脏负荷,其发生的原因和肺实质炎症以及胎儿时期肺血管发育不良等均存在一定关系,会导致肺血管无法和出生后的环境进行良好适应,进而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9]。

3.2 围生期窒息

围生期窒息虽然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之间没有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属于两种不同的新生儿疾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其能够同时发生,同时两者可以相互影响,会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进一步上升。围生期窒息会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体内缺氧,从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组织损伤和代谢紊乱,其可能会累及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及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白波等[10]指出,围生期窒息可能累及胎儿或新生儿肺循环系统,从而使其发生肺动脉高压,严重还可能发生肺水肿以及肺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也认为围生期窒息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治疗干预措施,以防止对胎儿或新生儿全身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可能性。

3.3 肺血管发育不良

肺血管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胎儿期发育异常,发生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多认为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胚胎期发育异常以及染色体异常等存在一定关系,会导致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肺血管未能正常形成或畸形,从而对新生儿肺血管正常收缩舒张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其出生后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呼吸困难、缺氧、发绀等,最终可能发展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1]。

3.4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虽然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但两者之间却可以互相影响且存在紧密联系,心功能不全会影响血液回流以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左心室收缩力发生一定下降,从而增加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概率,而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后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动脉阻力以及右心室负荷,会导致左房血容量过载,并且明显提高左室后负荷,使得新生儿左心功能不全发生概率上升,因此心功能不全也是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5 围生期药物不当应用

孕妇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在用药方面具有较高要求,若用药不当不仅会影响母体健康,而且对胎儿的健康发育也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不同药物对母体健康及胎儿健康发育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甚至部分药物还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例如孕妇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抗癌药物等会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缺陷及神经管缺陷等风险进一步上升,进而增加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可能性。

3.6 重型湿肺

重型湿肺是新生儿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萎陷,使新生儿发生通气障碍以及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症状。杨宁等[12]指出,对于发生重型湿肺的新生儿,受疾病影响,其肺动脉内的血液二氧化碳水平会由于肺部通气不畅而发生明显升高,进而导致发生肺动脉收缩,会进一步增加肺动脉阻力,从而最终导致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影响预后。

3.7 母体患病

若母体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其分娩后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增加孕妇早产风险,同时会增加各种异常产科问题的发生,例如胎盘前置以及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等,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会对母体肝功能造成一定损害,不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糖尿病则会增加孕妇难产风险,胎儿先天缺陷发生率也会一定上升,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提高。

3.8 先天性膈疝

先天性膈疝指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膈肌发育不全或发育异常,导致腹腔内的脏器经过膈裂缺陷移位到胸腔中。研究表明,相较于未合并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合并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风险至少要提高两倍,这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膈疝会明显增加新生儿腹腔内压力,对新生儿肺组织造成压迫,进而对新生儿肺通气和血氧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概率[13]。

3.9 早产或低体重

岳伟红[14]指出,早产或低体重儿较足月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概率要明显更高,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肺部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同时肺血管没有充分扩张,肺血流量不均匀,因此会增加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而低体重儿由于其在子宫内营养不良、缺氧等环境下,发育肺功能障碍,肺血流量会明显减少,容易导致其发生呼吸窘迫情况,进而慢性增加肺血管阻力,诱发持续肺动脉高压。

4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4.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原则

对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在临床治疗中,首先需要为其提供足够氧气,以尽可能地帮助新生儿降低氧化应激以及自由基生成过多而对其带来的损伤,从而帮助其有效促进肺血管扩张,对氧合作用带来一定改善作用,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多在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呼吸支持治疗以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4.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性治疗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性治疗包括对积极帮助其维持正常体温,对患儿的血容量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有效控制,对其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以进一步加强新生儿机体的抵抗力以及修复病损组织的能力,同时加强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调节,确保其有充足休息时间,减少刺激,尽早组织开展心脏超声检查,降低心率以及代谢负荷,建立动静脉通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减轻肺血管的紧张和收缩,并降低肺动脉的血管阻力等。

4.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呼吸支持治疗

氧疗、机械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氧疗作为缓解氧需与供应不平衡状况和改善组织缺氧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伴有呼吸急促以及缺氧等症状的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患儿,及时对其进行氧疗能够帮助其有效补充氧气供应,降低肺动脉压力,避免缺氧加重。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通过机器装置辅助或代替患者自身呼吸运动,向肺部送入气体以保证血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并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方法,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机械通气常被用于辅助、代替患儿的呼吸,按照不同的原理和方式进行划分,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和内科级别的人工气道、高频通气等,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持续肺动脉高压对新生儿造成的气压伤与容量损伤,李琴等[15]指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高频震荡通气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够对新生儿氧饱和度以及心功能等带来明显的改善作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能够帮助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有效清除肺内堆积的分泌物,充分释放肺容积,清理呼吸道,防止感染,Morley D等[16]指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有效清除患儿肺部内的过多分泌物,对其呼吸功能恢复可以带来明显促进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帮助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其有效维持肺泡容量稳定,改善通气以及肺泡氧合作用,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以帮助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有效改善预后质量[17]。

4.4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目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广泛应用,其能够有效帮助患儿降低肺动脉压力,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达到有效改善肺血流以及氧合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前列腺素E1、氮-一氧化物以及双氢麦角素A1等,其中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肺动脉的作用,来达到增加肺循环和动脉血氧分压,促进肺血管扩张,降低肺血管阻力的目的,而氮-一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以及抗平滑肌收缩等作用,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和提高组织灌注,双氢麦角素A1则能够对磷酸二酯酶活性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以有效提高cGMP浓度,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达到提高肺动脉容量以及降低肺动脉压力的目的,进而改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18]。

5 结语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会进一步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其发生可受较多因素影响,尽早明确诊断以及采取相关治疗干预措施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在遵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原则的同时,加强基础性治疗、呼吸支持治疗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氧合作用,促进疾病康复,保障其健康发育成长。

猜你喜欢

低氧肺泡肺动脉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