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设计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3-09-23张子函

艺术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景观设计

摘要:设计究竟以什么为本被无数人争论不休,设计师们在思想和设计上不断尝试改变与突破,从多种维度对设计观念进行完善、补充。不管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机器为本”“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设计理念,都始终围绕着人的使用需求与精神需要发展。设计思路与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大部分设计方向与思路均从人的使用需求与精神需要入手,体现为“以什么为本,为谁服务”,进而展开设计思考。每个时期的设计思维与观念,都会基于社会关系、科学技术、社会需求、社会发展与变革、新的时代元素与符号等因素的变化不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设计也经历了从需求出发的以人为本、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以机器为本、迎合市场进行创新与营销的人机结合,到保护环境、减少人类痕迹、绿色生态的以自然为本,再到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且在此过程中,设计观念一直在尝试合并、重组,一直紧跟社会的发展与人的需求不断进步与更新。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案例,对古今中外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进行思考、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景观设计;使用需求;精神需要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8-00-03

1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提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完全遵从人的意志,服务人而不注重其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人们逐渐意识到利益、效率、生态、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后,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得到了发展,可以将其理解为通过设计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和精神需求。

1.1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首先,人的使用需要是设计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人对事物评判的基本标准与基本要求,即注重三观、能力的养成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作用。任何设计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进行的创意性活动。

其次,设计紧随社会的进步、人的需求变化而发展。在特定时期,人们会对设计对象进行创新变化以满足特定需求。任何设计作品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与专业属性,而景观设计的专业属性就是不断解决环境的发展平衡问题,为人们提供对应其不同需求的设计。

再次,设计的主体是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气候条件等,因此人们有着不同的习惯与需求,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设计要求。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将有意识、有目的地适应和改变环境,并且不可能简单地将一个环境复制到另一个环境中。所以,各个地区的设计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最后,以人为本不是只注重保护自然,而是在严格遵守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考虑人的生活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思想的转变,从而逐渐打造出自然、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

1.2 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的途径

应立足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进行观察与思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促进人、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使用需要与心理需求,培养人的观念意识,在设计中以人为切入点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 以人为本的景观无障碍设计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设计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能够体现细节的人性化设计及无障碍设计涌现出来。当一个城市中随处可见无障碍设计和完善的人性化设施时,意味着这座城市实现了人性化、系统化管理。只有提升整座城市的生活品质,才能创建生态、宜居的城市。

无障碍设计不但能为老人、幼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增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感与幸福感,而且当普通人生病或不方便时,也能为其生活、出行提供便利,增强城市居民整体的生活幸福感。

2.1 出入口空间

在针对出入口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时,轮椅、小推车、车辆等的大小与人员的位置距离十分重要。路面设计需要控制每一段路线内的高差与路宽,在出入口坡道的两侧需要建设路缘石等防护设施,道路部分做防滑设计,路面尽量平坦。另外,出入口空间和道路转角处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区域,开辟停留等候的区域。

2.2 道路设计

在公园中,路宽至少要满足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能够同时通行,且应设置为较平坦的路面。要重点关注盲道砖的使用,布置引导的标志物,并且在身体残疾者无法通行的道路区域,提前设置预告标識。除了在不安全的地方设置危险标志以外,还要布置一些防护栏,并加上标识、盲文对其进行说明。道路上的排水、集水槽等凹陷的不安全处,应设计加盖。

2.3 标志物

对有视力、听力障碍的人来说,标志物是其生活中最重要的指示之一,这也是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指示牌、道路标识、地图等标志物非常重要,要使用提示音、盲文、鲜艳的颜色等来进行设计。这类标志物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引起残疾人、老年人的注意,保证他们的安全,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2.4 坡道

坡道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是帮助行动不便者前往上升空间的重要途径。台阶是行为不便者的前行障碍,而坡道可以解决上台阶的问题。因此,一般有台阶的地方需要修建坡道进行补充。设计坡道,其坡度应较为平缓,且坡面道路必须防滑,也要配备护栏和良好的照明设施;坡道超过一定长度时,就要设计休息平台;坡面宽度至少要满足一辆轮椅与一个行人同时通过。

2.5 其他无障碍设施设计

如今,各地都在不断颁布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标准。例如,合适高度的盲人厕所、盲人座椅等;盲道应该完整连贯,并避免安装物体;标志牌、障碍物等设施应避免设置在人行道上,防止阻挡道路等。

在设计师和规划师的不断努力下,城市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无障碍设计。例如,与步行起伏一致的阶梯扶手,方便视障者的盲文标识胶带,方便轮椅、推车使用者及携带大件物品的人使用的坡道式扶梯,铺设可触地面,规划残疾人专用停车场和安全通行区、有起伏且起伏平缓的公园坡道,为行动障碍者设计特殊游乐设施,为颜色感知障碍者设计的红绿灯,等等。

2.6 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无障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满足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方便他们融入社会、享受生活,还增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设计,能为所有人提供便利。同时,这是人们素质提升、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有力写照,具有培养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3 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3.1 中央公園简介

中央公园是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心的一座大型都会公园。中央公园的造访人数在美国排在首位,其也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是曼哈顿岛上最大的

公园[1]。

中央公园号称纽约“后花园”,其对纽约市民而言是休闲地,对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言,更是他们喜爱、向往的旅游胜地。中央公园是纽约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纽约首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设的公园。中央公园与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3.2 中央公园的分区与理念

中央公园内设有动物园、戴拉寇特剧院、毕士达喷泉、绵羊草原、草莓园、北部草原、眺望台城堡、保护水域八个区域,还有各种水库、溜冰场、网球场等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中央公园的花园设计思想是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与放松。园内蜿蜒曲折的林荫大道引导着游客通往四方八面,既增加了私密空间,也疏散了人流。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取代语言的沟通,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受。在区域的安排与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们的使用需要与心理需求,所以每个区域都不是很大,却能让游客充分体会到愉悦与美好的氛围。

毕士达喷泉位于中心位置,喷泉不仅是对战争期间战死战士的纪念,还有为附近成群天鹅提供戏水空间的生态功能,此外还能供游客在湖中划船。

绵羊草原则是专门为人们进行野餐并享受日光浴设计的场所,茵茵草原与大量人群,也是夏日的一大奇观。

3.3 中央公园景观与交通问题解决与分析

中央公园面积极大,存在城市公路与公园道路相交叉的情况。设计师在对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思考后,因地制宜地采用立体结构的设计,构建了四条公园以外的、贯穿东西的公路,解决了城市与公园衔接的问题,既确保公园景观的完整性和游客游览的安全舒适性,又打通了东西向被公园阻隔的交通。

中央公园遵循为人们欣赏园林艺术之美而创造、为公众而创造的理念,设计了便捷的交通与优美的园林艺术环境。公园中的每一座桥梁都有所不同,并且考虑到对景观的影响,将涵洞尽可能地设置在低洼处,用植物将其遮盖,使其浑然一体。公园内的路网排布不仅考虑到游人行走游玩的便利,更能够使游人均匀地分布于公园中,还能让游人一入园就能很快找到并到达自己想要前往的场所,因此这套交通网络被沿用至今。

3.4 中央公园设计理念与思考

对纽约的城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在曼哈顿像叶脉一般逐级扩展延伸的交通网络中,中央公园就像横亘在心脏地带的一个巨大气孔,它承担了城市气流交换更新的作用,既是城市的“制氧机”,也是“加湿器”,是毋庸置疑的“城市绿肺”。由于它的存在,繁华的纽约多了一种生态功能,并进一步成就了纽约的非凡气度[2]。

中央公园是纽约最伟大的“建筑”,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属于以人为本的自然风景园林,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园。优秀的设计能够体现城市的品位与居民的素质,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4 以人为本设计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与思考

充分考虑并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是以人为本地打造多维城市景观的重要形式。作为规划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好的景观设计可以使人们的需求与城市布局达到相对平衡。

以人为本的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景观的参与性,提升人们的体验,实现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追求自然、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年代,生态环境和绿色设计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何塞·卢岑贝格在《自然不可改良》中说过,生态并不只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人类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畏自然,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态问题,才会对整个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健康的认识,也才有可能最终解决好“绿色”问题[3]。

5 结语

以人为本设计要求设计师认真观察和了解人的需求,并进行预见性的思考。应考虑人们不同的需求层次,对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都给予重视;学会观察,记录人们的自发性活动,总结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仔细思考其特点与环境。

以人为本与人们的生存环境紧密关联。如今,我国景观设计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更加认真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人们的使用需求与心理需要进行合理适当的设计。只有设计师静下心来认真体验场地的魅力、观察人们的行为、研究人们的心理,做到充分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才能设计出真正以人为本、符合人们需求、令大众满意的景观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黄瑞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2019[EB/OL].传媒内

参-传媒独家,https://view.inews.qq.com/w2/20200116A0VWZJ00?openid=o04IBAGADl_iICc3p_TEWq_6ggXs&refer=

wx_hot&tbkt=J,2020-01-16.

[2] 朱诗琳.城市中心 自有绿洲:中央公园[J].广西城镇建设,2017(1):121-129,120.

[3] 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M].黄凤祝,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111.

作者简介:张子函(200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绿洲荒野再野化拯救计划——国土人文自然生态系统下的韧性提升设计方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0298057Z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