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发展的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2023-09-19涂惠玲

新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作业设计

涂惠玲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作业的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作业设计 思维发展

思维能力的养成仅靠课堂是不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空间。

当前整本书阅读作业在结构上缺乏整体性,缺乏统筹考虑,碎片化的考察占大多数;在作业类型上相对固化,多以手抄报、读后感、摘抄笔记等书面作业形式为主;作业的差异性不明显,基础性作业居多,挑战性和拓展性作业较为缺乏。以上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出现浅阅读、浅思考、高耗低效的情况。本文以《童年》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贯穿整本书阅读全过程的作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双减”背景下作业减量提质的效果。

一、聚焦整体,涵养系统思维

当前整本书阅读作业对重要人物和关键情节的考察居多,学生的关注点也仅限于此,这容易导致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要树立整体思维观,用整体、关联的眼光来看问题,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系统思维。

1. 人物形象面面观,让思维从碎片走向串联。

《童年》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众多,在现行考查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更多聚焦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而书中其他人物受到的关注度则大打折扣。在这种阅读状态下,学生读到的只是一个孤立、单薄的人物,相应地易产生碎片化的思维。为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看问题的思维,在设计《童年》阅读作业时,笔者推出了人物名片展和人物环形图两项呈进阶性的作業。

人物名片展适合于学生初读阶段,运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记录人物的性格、重要事件,帮助学生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初认知。人物环形图适用于深度阅读阶段,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事件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同。因此,人物环形图作为一个思考的支架,旨在帮助学生聚焦一个人物形象,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关注与之相关的人与事,培养学生系统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阅读《童年》这本书,我们以阿廖沙为中心设计人物环形图,通过梳理人物关系,让学生能够理解:虽然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环境充斥着众多平庸卑琐的人,但他仍然能够在逆境中成长为坚韧善良、积极乐观的人,是由于小说中众多人物合力影响的结果。

2. 小说情节大放送,让思维从提取转向整合。

小说常由开端、发展(上升)、高潮、发展(下降)、结尾组成,我们往往关注高潮部分比较多,而对于其他情节则容易忽略,容易产生碎片化思考的现象。因此,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形成系统思维能力,笔者设置了小说情节大放送环节这个作业任务。借助情节山形图,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对故事情节有整体的把握,在这基础上,又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者对故事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情节进行提炼概括。学生在书中走了几个来回,从整体到特殊,从特殊又回归整体,对情节发展有了全面的认知与整合,从而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这些来回往复的阅读推敲中,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达成。

二、创设情境,培养辩证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辩证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客观地思考问题,避免“非黑即白”“非真即假”的简单思维方式。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仍需要借助思考支架来实现由表及里的思维路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究、解决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辩证思维。

1. 创设问题情境,驱动辩证思考。

以问题情境为驱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学得辩证思维的方法。例如,刚开始阅读《童年》这本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于外祖父这个角色就是粗暴、自私、蛮横这类负面单一的评价,这反映出学生没有从多个角度、运用辩证思维去评价人物。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托书本情节,创设“外祖父在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情境,设置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观点举行班级辩论赛。正方围绕外祖父给阿廖沙带来了大量苦难,因此,外祖父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个观点进行辩论;反方则围绕外祖父虽然给阿廖沙带来了大量苦难,但是外祖父仍然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观点进行辩论。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在正反双方的认知冲突中,重新审视自己对外祖父这个人物形象的评价,进而在深度思辨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立体的认识。

2.  联系生活情境,运用辩证思维。

以生活情境为联结,能够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学会的质的飞跃,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辩证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帮助自己分析事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小学高段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面对青春初期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成绩的起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情绪的波动,如何正确对待逆境成为学生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作业设计时,笔者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设置成长“心灵能量卡”,引导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在“心灵能量卡”上,并罗列出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辩证思考中培养学生直面困难、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三、拓展场域,激发创造思维

拓展作业的实施场域有助于立体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个体思考延伸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机链接,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不同场域的转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1.搭建戏剧舞台,激活创新思维。

“阅读—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对输入的内容要先进行深度思考,然后再通过表达输出完成学习的闭环。以班级戏剧节作业为媒介,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3个系列活动,每个活动的设计都为学生发挥创造思维提供了空间。例如,活动一,学生需要整合《童年》整本书内容,选择自己小组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剧本的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补白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展现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活动二,学生可以发挥创造思维,动手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和服装。活动三,学生要能够把自己代入角色,通过带有个性化的表演再现书本精彩片段,在螺旋上升的系列任务中完成创造性的阅读全过程。

2. 创设玩转游戏,激发创意表达。

玩转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是基于儿童立场的、与文学作品创造性对话的方式。玩转人物游戏,指的是学生以《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为玩转角色,改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知识、情感与思维的全方位调动与发展。游戏规则如下:学生掷骰子,根据数字确定主人公的角色反转。例如,数字1代表主人公失忆了、数字2代表主人公性格大变、数字3代表主人公有了双胞胎姐妹/兄弟、数字4代表主人公有了超能力、数字5代表主人公可以和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互换、数字6代表你可以任意发挥。学生可以根据所掷骰子的情况,发挥想象,写出原书中这个故事片段的情节会发生什么改变。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参考文献

[1]范守纲.永远的纪念——叶圣陶先生给我的五封信[J].语文学习,2018(02):27-30.

[2]蒋秀云.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53-58.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作业设计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