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干预对应用输液港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

2023-09-16董丽丽孙文雯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针对性输液下肢

杨 焕,马 靓,沈 俊,董丽丽,孙文雯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全球居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2]。手术仍然是根治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围手术期或暂时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3-5]。近年来,新辅助化疗进展较快,与传统化疗相比,新辅助化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6-7],但新辅助化疗药物仍然有类似于传统化疗药物的静脉刺激性,经外周静脉给药容易导致静脉炎,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信心[8],因此,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植入式输液港,用于长期接受化疗和营养支持的患者的静脉输液通道[9]。输液港由一个植入皮下的输液岛和留置在静脉内的导管组成,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存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10]。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1]。在应用输液港的患者中,DVT可大致分为传统意义的下肢DVT及与输液港导管相关的DVT(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12]。无论何种DVT,一旦发生,均可导致不良后果,其中,下肢DVT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或诱发PE,危及患者生命[13],而CRT则可阻塞输液通路,导致治疗失败[14],因此,目前对VTE的预防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近两年开展了输液港治疗乳腺癌的实践,并为VTE的预防采取了针对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探讨针对性干预对应用输液港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生VTE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降低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VTE的发生率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首次接受新辅助化疗;(3)首次植入输液港并通过输液港进行输液治疗;(4)植入输液港之前明确无VTE;(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使用输液港期间未明确是否存在VTE;(4)近3个月发生骨科创伤并进行了手术;(5)近1个月使用过溶栓药物。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2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针对VTE的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7)和对照组(n=56)。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于住院期间均植入输液港,并通过输液港进行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乳腺癌化疗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为预防VTE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常规干预包括植入输液港及其导管后,按照治疗计划使用,每次使用完毕后使用肝素盐水冲洗。鼓励患者坚持床边活动,避免久坐、久站;嘱活动不便的患者床上活动下肢或穿长筒弹力袜,陪护人员帮助患者反复按摩其下肢肌肉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每日1次,每次5000 U,直至出院当天;干预组患者均进行踝泵运动,每日至少运动4次,每次20~30 min,直至出院前1天;对身体虚弱、下肢力量不足、无法自行进行踝泵运动的患者给予间歇性气压治疗,每日2~3次,每次15 min,直至出院前1天。

1.3 VTE 的诊断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若其水平超过0.5 mg/L,则进一步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和输液港导管留置静脉超声检查。若超声检查发现静脉管腔内存在实性回声,呈块状、条索状附着于血管壁或导管周围,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或中断,则可诊断为DVT 或CRT[15]。若患者发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及时检测血清D-二聚体,若其水平升高,则进行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若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和/或其分支存在团块状占位,则可诊断为PE[16]。

1.4 数据收集及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患者植入输液港前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手术时生理状态、乳腺癌部位、手术方式、放疗情况、住院期间VTE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专科信息和主要治疗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分期、手术时生理状态、乳腺癌部位、手术方式、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乳腺癌专科信息和主要治疗情况的比较[n(%)]

2.2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发生了VTE,其中,干预组中2例患者发生VTE,且均为CRT;对照组中9例患者发生VTE,包括6例DVT、2例CRT、1例PE。干预组患者VT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27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发生除VTE以外的其他并发症,其中,干预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18/67),对照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癌症患者容易发生VTE,目前认为主要与癌症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关,同时部分患者因身体虚弱或术后休息而缺乏活动、肌肉萎缩等,从而可能导致VTE的发生风险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在植入输液港后的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VTE发生风险。本研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针对性预防VTE发生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而且没有增加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6.1%(9/56),其中,包含了10.7%(6/56)的DVT和3.6%(2/56)的CRT。王首骏等[17]的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5.2%(715/13 879),下肢DVT的发生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主要与该研究中患者发生的均为下肢症状性DVT,即下肢DVT是患者在发生下肢非对称性肿胀的症状后通过进行相关检查而发现的。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出院之前均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筛查,从而发现尚未出现显著症状或体征的下肢DVT。然而,曹立华等[18]的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DVT的发生率为33.3%(35/105)。乳腺癌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应充分重视。随着癌症患者化疗方案的普及,导管相关性血栓逐渐受到重视。张育荣等[19]的研究分析了117例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征,通过血管超声确认CRT的发生率为26.5%(31/117),其中,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CRT的发生率为22.6%(14/62);锁骨下静脉置管CRT的发生率为30.8%(16/52);股静脉置管CRT的发生率为33.3%(1/3),血栓位于股静脉管周。本研究中,CRT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患者个体情况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性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应用输液港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目前,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涵盖了预防VTE的两类策略:第一,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随着对VTE认识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更加积极,在使用之前会评估出血风险,临床中,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止血确切后的出血风险均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中的干预组患者均接受了低分子肝素治疗。另外,针对活动量减少的患者,本研究联合使用了多种策略,确保了预防效果。既往的研究也证实了不同策略对乳腺癌患者VTE的预防效果。张娟等[20]的研究观察了乳腺癌化疗后经外周静脉置管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及其对DVT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降低CRT的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闫青[21]的研究证实,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可有效预防卵巢癌术后下肢DVT形成。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输液港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其VTE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未来也将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针对性输液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