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患者化疗相关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09-16陈凯丽姜福胜檀学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静脉炎肺癌化疗

陈凯丽,姜福胜,张 雪,檀学兵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38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胸外科介入组,北京 100038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是目前各国重要的疾病负担[1]。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估计,2020年全世界肺癌的新发病例约有220.8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同期因肺癌死亡的病例约有179.6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1位[2]。中国的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2015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约有78.7万例,肺癌死亡病例约有63.1万例,在中国恶性肿瘤排名中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于首位[3]。另有研究显示,目前中国肺癌的病死率仍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4]。不过,随着年度体检的广泛开展、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诊断技术的普及,早中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5-6]。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目前相关药物研发的进展迅速,化疗方案不断优化,对于改善患者病情、争取手术机会起到了重要作用[7-9]。既往当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时,化疗药物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极高,导致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受到很大影响[10-11]。随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普及,化疗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下降,症状也相对较轻[12-13],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PICC化疗时发生静脉炎[14-16]。之前的一些研究对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17-19]。本研究探讨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明确诊断为肺癌;(3)首次接受化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3)有明确的过敏史;(4)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静脉炎的外用药物;(5)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10例肺癌患者,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化疗相关静脉炎将患者分为静脉炎组(n=38)和对照组(n=72)。

1.2 静脉炎的判断

静脉炎的诊断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20]:0级,无临床症状;l 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3 数据收集及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的基本信息、肺癌专科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合并疾病、血液检测结果;肺癌专科信息包括手术信息、化疗方案、PICC信息及化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观察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的比较

静脉炎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经PICC 化疗相关指标的比较

静脉炎组患者的非贵要静脉穿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次以上穿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化疗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PICC化疗相关指标的比较[n(%)]

2.3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表1、表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重指数<22 kg/m2、化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非贵要静脉穿刺、穿刺次数≥2次均是肺癌患者化疗相关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肺癌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很多患者由于诊断相对及时而存在治疗的机会。手术切除是根治肺癌的主要手段,而化疗、放疗等是患者获取手术机会或巩固手术效果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外科,还是肿瘤内科,均长期有大量的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21-2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刺激性强,常导致患者输液位置发生静脉炎,甚至部分穿刺点的药物渗漏而导致组织坏死[23],因此,临床上对于给药途径较为重视。PICC主要是用于危重和恶性肿瘤患者的持续给药,可以显著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等并发症[24-25]。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年龄≥65岁)、偏瘦(体重指数<22 kg/m2)、化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5 mg/L)、非贵要静脉穿刺、穿刺次数≥2次均是肺癌患者化疗相关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同研究中关于PICC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报道有所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110例肺癌患者PICC化疗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4.5%(38/110)。陈先辉等[26]的研究纳入了650例采用PICC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8.5%(185/650),这可能与纳入的人群不一致有关,该研究纳入了多种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仅纳入了肺癌患者。杨萌和杨方英[27]的研究收集了210例接受化疗的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7.6%(58/210)。魏少美等[28]的研究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2/44)。

关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不同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有研究发现,PICC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导管末端在静脉中的位置、外周静脉置管的部位均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26],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下降与肺癌患者化疗相关静脉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这些患者皮肤薄、血管脆性增加有一定的关系。虽然PICC导管头端插入较深,通常不易导致穿刺部位药物渗漏,但导管本身及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后的逆向分布情况对静脉血管的刺激仍有可能造成静脉炎,因此,魏少美等[28]的研究对导管进行经常性生理盐水冲洗,可能与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PICC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仍较高,年龄、体重指数、化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非贵要静脉穿刺情况、穿刺次数均与其有关。

猜你喜欢

静脉炎肺癌化疗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