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9-16马妍妍徐亚楠解华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二聚体下肢血栓

马妍妍,徐亚楠,解华杰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

2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北京 1000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主要由吸入的颗粒物(如烟雾、空气污染物)、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及社会因素引起[1-2],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男性[3-4]。据统计,2017年全球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约5.45亿,其中,约55%的患者发生COPD[5]。2019年,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因[6],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其患病率持续升高[7]。研究显示,中国COPD的估计标准化患病率为13.6%,在COPD成年人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Ⅰ期占56.4%,GOLDⅡ期占36.3%,GOLDⅢ期占6.5%,GOLDⅣ期占0.9%[8]。2018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COPD的患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60~69岁老年人COPD 的患病率为21.2%,70岁以上老年人COPD 的患病率上升至35.5%[9]。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肺部廓清功能下降,常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急性发作COPD,病情通常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10]。近年来,临床逐渐发现,老年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11-12],患者患肢会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甚至引发急性肺栓塞,进一步加重病情[13]。目前,关于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老年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其他原因导致呼吸功能下降;(3)合并心力衰竭;(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5)住院期间未明确是否存在下肢DVT。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1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4)和对照组(n=92)。

1.2 数据收集及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信息,包括一般信息、查体结果、合并症、血液检测指标、病史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信息、COPD病程、肺功能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依据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比(FEV1/FVC)判定肺功能[15]。分析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1.3 下肢DVT 的诊断

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16]对下肢DVT进行诊断。诊断方法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若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下肢DVT:(1)超声探头对深静脉进行施压时,该血管的管壁不能贴合;(2)管腔内部可探测到块状、条状低回声或无回声;(3)管腔内没有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微弱;(4)静脉壁搏动消失,血管内径显著增宽;(5)挤压远侧肢体管腔内血流不加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正态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临床信息的比较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D-二聚体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情况、糖尿病情况、长期卧床情况、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血糖、PT、TT、APTT、FIB水平、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信息的比较

2.2 COPD 病程、肺功能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COPD 病程、FEV1、FEV1%、FEV1/FVC 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COPD病程、肺功能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的比较

2.3 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D-二聚体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自变量,下肢DVT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D-二聚体水平>0.5 mg/L及C反应蛋白水平>5 mg/L均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形成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COPD加重可危害老年患者的生命,需要住院进行治疗,此时,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常需要卧床休息,配合治疗,而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活动减少,增加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0.7%(24/11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及C反应蛋白水平(>5 mg/L)升高均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形成有关。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形成的主要机制可能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下降,需要卧床休息,很难耐受肢体活动,导致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减慢。第二,老年COPD患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甚至肺心病,造成肝脏、胃肠道淤血,导致患者食欲下降、摄入减少,甚至营养不良、肌肉萎缩,不利于下肢肌肉泵作用的发挥[17]。第三,长期COPD存在慢性缺氧状态,在急性加重期缺氧尤为明显,导致血液黏滞度升高,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18]。第四,COPD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也可能增加患者发生DVT的风险[19]。然而,这些因素存在于绝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发生DVT的过程中,但难以作为危险因素被筛选出来。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更高的年龄可能导致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年龄大的患者存在更多、更严重的基础疾病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而且内皮功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导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升高,与李佳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亦发现,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下肢DVT有关,分析原因是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在COPD急性加重期较为常见,反映了呼吸系统的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可能是由于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并进入循环血液所致,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21-22]。关于D-二聚体与DVT关系的研究较多,较为一致的结论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血栓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来的3个常用临床指标能够用于判断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方便临床使用。

综上所述,年龄大(>70岁)、D-二聚体水平高(>0.5 mg/L)及C 反应蛋白水平高(>5 mg/L)均是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DVT 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猜你喜欢

二聚体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