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提升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2023-09-15刘姗姗徐云秀梁伟芳

中外医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心脏

刘姗姗,徐云秀,梁伟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江苏无锡 21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危害生命安全的病症,病死率极高[1],病情发展迅速,一旦不及早正确地接受救治,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甚至死亡。因此,患者应该尽早采取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并确保自身的健康[2-3]。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手段,其疗效显著,而且在患者接受PCI救治的同时,综合正确的保护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救治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急诊PCI手术期间,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其目的在于通过锻炼来加速血液循环,高效地溶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横切面积,增强心脏供氧和血流量,以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4]。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而且还能够高效地完善神经系统功能,高效地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其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0.38±4.11)岁;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16例。研究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9±3.97)岁;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取得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院制订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患者;心电图诊断提示:ST段抬高患者;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术后监测。严格的心电图监测能够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以避免猝死的出现。②对穿刺点实行全面看护,仔细检查穿刺区域是否出现渗血、血肿,以及手部皮肤颜色、体温和活动状态等情况。通常,加压绷带会在1~2 h内慢慢松开,6~12 h后再次解开。在12 h之后,手腕能够自主活跃。在3 d内,应避免对穿刺部位实施穿刺术或监测高压,以免加重肢体压迫。③心灵养护。以专业的心理疏导护理服务,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分散患者对自身疼痛地过度关注,为其树立牢固的恢复信心。同时与患者建立起牢固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信任度,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护理,提高疾病恢复效果。④饮食方面。急性期患者应该少量进食,并且选择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品,而且还要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足够的纤维和维生素。

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如下。

1.3.1 入院1~2 d 护士帮助患者将身体放平,每隔1~2 h轮流抬起四肢,使床头处于水平,四肢抬起15~30°,并定期按摩受压部位,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此外,护士还应该向患者提供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以改善其身体状况。

1.3.2 术后6 h 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有效地挤压穿刺位置,并积极鼓励其开展自主关节运动。在这段时间里,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控制运动的强度和范围,避免穿刺点发生渗血。手术后的12个月,医护人员应该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患肢的平移动作,并维持健侧位,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1.3.3 术后12~24 h 医生应该将患者的床边抬起30°,并且不再控制其健侧伸展位,以便让其侧肢能够自由活动。同时,应该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强调,应该严格控制活动范围,避免牵拉严重,并且应该多喝水,以加速人体造影剂的清除速度。

1.3.4 术后第2 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自行进餐。在首次进餐时,护士应该在患者背部安放1个软枕,并适度抬起床边。在患者维持坐位或半坐卧的时候,护士应该引导其完成主动翻身练习,并教给患者准确的腹型呼吸。在开展这些锻炼时,应该遵循逐步的原则,积极鼓励患者在床上进餐和洗漱。同时,应该提醒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品。确保排便顺畅。

1.3.5 术后第3~5天 护理工作人员会协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维持坐姿,并将双肢体悬挂在床边。开展床边坐姿练习3~4次/d,5~15 min/次。同时,护理人员会积极鼓励患者做好四肢活动、洗漱和穿衣等,并定期下床参加扶墙行走训练。在扶墙行走过程中,应尽量减缓步行运动,并注意行走速度和频次,以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心悸、眩晕、头昏、心前区酸痛和疲倦感。每次走路时,应该扶着墙站立,距离应该在25~50 m。若患者运动后患者感觉吃力,应适当减少活动量。

1.3.6 出院指导 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首先在室内进行步行,以改善其的运动功能。然后,根据患者的主观身体感受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例如,可以选择户外步行或者慢跑。

1.4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由国内著名(Short Form 36, SF-36)生活质量量表统计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状态,共计8项条目,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使用汉密尔顿情绪量表统计患者内心不良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总分范围0~35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总分范围0~64分,得分越低内心情绪越健康。

②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于该次服务的满意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90~100分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问卷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2,效度指数为0.85。

③并发症包括腹胀、排尿困难、穿刺点出血、腰酸背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研究组(n=39)对照组(n=39)t值P值生理功能85.83±4.16 80.57±3.29 6.193<0.001生理职能88.64±4.32 83.84±3.31 5.508<0.001躯体疼痛86.81±3.54 82.13±3.14 6.176<0.001总体健康84.85±3.22 79.14±3.45 7.556<0.001精力89.64±3.15 83.44±3.57 8.132<0.001社会职能82.64±2.89 78.47±3.36 5.876<0.001情感职能91.93±3.42 87.54±3.65 5.481<0.001心理健康85.46±3.65 78.13±4.77 7.621<0.001

2.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分]

组别研究组(n=39)对照组(n=39)t值P值HAMA干预前35.76±6.55 35.81±5.87 0.0355 0.972干预后11.85±4.22 16.67±3.76 5.3256<0.001 HAMD干预前26.76±3.47 25.86±4.11 1.0449 0.299干预后8.76±2.11 13.55±1.54 11.4513<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腹胀1例,排尿困难1例,腰酸背痛2例,对照组腹胀4例,排尿困难3例,穿刺点出血2例,腰酸背痛4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

3 讨论

良性心肌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目前,PCI方法已作为最常见的方法,其可以运用心导管方法[6-7],将狭小或堵塞的冠状动脉管腔疏通,有效地促进心肌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恢复心肌的功能。采用PCI技术可以大幅提升AMI患者的疗效,有助于明显改善预后[8]。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危及生命的病症,其发生主要原因是心脏缺氧引起的急性损伤,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等病症。如果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以减少病死率和残疾率[9]。在当今的临床治疗中,PCI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恢复心肌供血的目的[10-11]。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肌功能正在退化,极易患上各类基本病症,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因此,PCI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老人恢复心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快速打通梗死血管[12-13],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血流速降低,以至停滞[14],进而引起心脏缺血性坏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上常常采取PCI疗法,这种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动脉的打通,并且被广泛认可,但是也会带来无复流和慢血流的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脏再灌注效果[15]。因此,为了提高PCI的效果,医学上应该加强对介入治疗有效药物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可能造成管腔极度狭小、不稳定的粥样斑点出现、栓塞形成[16],进而造成心脏贫血和缺氧,以致可能引发损伤,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和心源性窒息,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17-18]。目前,为了有效地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医学上采取了急诊PCI技术,以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出现,而且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咨询服务[19]。从本研究的研究来看,干预后,研究组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上述研究与关丽丽等[20]的研究中,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探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的结论一致。由此得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预后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因为其可以扩张周围血管,增加组织血液灌输量,并且能够调节心肌血液循环和心肌供血量。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不仅可以提高其舒适度,而且还能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腰酸背痛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可促进患者肠道蠕动,减轻术后腹部不适,并降低患感染的风险,此护理方案适于在临床进行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肌心脏
心脏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血管发育畸形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