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提升研究

2023-09-13牛悦杨鲜艳杨华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文化育人人才培养

牛悦?杨鲜艳?杨华

摘 要 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之下,论文在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际工作为例,以大学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为牵引和保障,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型人才教育为技术支撑,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需求,构建了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嵌入式大学生人才培养求学全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期对信息时代高校研究型复合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化育人;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人才培养

分类号 G254.9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05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Path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Education: Based on Practice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Niu Yue, Yang Xianyan, Yang Hu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ducation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aking the actual wor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library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aking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mechanism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as the traction and guarantee, taking the educa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enabled research talents as th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aking the training of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s the demand, this paper has constructed an all-round, multi-dimensional, systematic and embedde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whole stage of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training and learning is expected to hav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oriented compoun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words Cult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2021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在文化育人的背景及“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育人的主阵地,要抓住新时代赋予的责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朝气蓬勃的优秀校园文化,培育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高校研究型人才。其中,提升研究型大学师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及信息素养能力[1],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与研究水平的关键。然而,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较弱,在学科创新过程中也不擅长利用信息技能来解决问题,缺少专注的科研行为,还存在不熟悉专业数据库的问题[2]。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建立完整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全面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路径尤为重要。

1 大学生信息素养及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国内学者提出建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覆盖所有学科的教学策略[3-4]。国外学者提出建立“高等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相关框架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提升其信息素养技能[5]。

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国内有的学者融合思政理念来提升教学内容,如焦海霞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安全等[6],赵俊梅等研究和探索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为目标导向的信息素养系列课程[7];有的学者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来进行探讨,如胡丽娜探讨构建了智慧课堂的模型和相关应用[8],张鸿来等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9]。国外学者试图将挪用模式、身份定位和信息活动与信息素养类型联系起来,通过分析身份了解学生在整个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反馈[10]。

此外,学者们试图以积极、正向的文化洗礼来端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安冬针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类专业,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四方协同”育人模式[11];张路娟在分析“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内容、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策略[12];王凤翠,石德万针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情景的信息需求,建立了衔接进阶机制,以实现全方位育人[13]。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的既有研究还存在课程设计缺乏完整性、课程内容制定较为零散等问题,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全阶段嵌入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不多,缺乏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养效果的深层次思考与关注。同时,以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为保障建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以及将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素养教育的全方位研究还未开展。在实践中,信息素养教育在很多高校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创新工作理念,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正规课程体系融入学校的教学发展计划中,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构建全新、完整、规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

2 构建全阶段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

在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应以大学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为牵引和保障,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型人才教育为技术支撑,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需求,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地构建嵌入大学生人才培养全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具体见图1。其中,在设置信息素养课程方面,要将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嵌入到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图书馆文化氛围,创建学习空间,推动线上和线下阅读推广服务。此外,要将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作为其左膀右臂,形成信息素养教育系统的安全闭环,在整套课程中贯穿思政元素,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析能力,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提高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知识粘性。

2.1 设计大学生求学全阶段的信息素养课程

以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与大学生求学全阶段密切关联,借助图书馆的文化氛围、静谧雅致的学习空间、馆藏资源及数据库平台、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及新媒体宣传平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套完整的信息素养课程及实施方案,满足新生入学、专业课学习、研究生开题、文献综述、工具运用、毕业论文、投稿及发表等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保证大学生在毕业阶段能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观。

课程设计方面采用课程记学分制,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测试学生掌握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比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由传统的线下课堂形式转为线下和线上两者相结合的新型培训模式,扩大参与度和受众面,让每个学院、每个学科的学生在多时段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积极调研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复盘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同时,在每期课程中添加思政教育内容,严格把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导向,指导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辅助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2.2 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阅读推广之中

为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充分挖掘图书馆的优质阅读资源,激发校园文化活力,掀起校园文化热潮,进而提升大学育人服务能力,要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纳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首先,图书馆在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中,要定期更新推送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分享、作品展示,加深他们对各个学科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图书馆员要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指导他们学习各种查询工具和检索技巧,帮助他们高效地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其次,借助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录制线下课程,打造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主题精品线上课程。第三,图书馆要为大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阅读空间和活动场所,吸引大学生参加课程、讲座、主题沙龙,并开展讨论,让学生在宁静素雅的书香氛围里潜心科研、专心读书、交流探讨;同时,也要走出图书馆办活动,置身校园美景中,将知识与自然风景相融合,让大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阅读、分享隐性知识。

2.3 注重思政课程内容建设,提升信息意识判断能力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拓展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提高老师和学生政治站位,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浸润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每一项内容中,将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实现立德树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目标。

2.4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人工智能可在多方面辅助提高信息素养教学水平,让大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采用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学生的各种数据,分析和检测学生阅读行为及学习、科研习惯,还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生的科研需求,为其设定靶向课程内容,提供精准检索及个性化服务。此外,通过视觉技术来統计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室、培训室、交流区等地的读者人数和停留时长,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动态调整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时间和人数,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优化配置。通过定位追踪技术为大学生提供导航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还可以使用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大学生在信息素养课程中获得优质的沉浸式体验,最大程度地提高其上课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 西北工业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及成效

3.1 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阅读四季”活动之中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现已形成贯穿全年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对象,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季、毕业季、开学季和考试(研)季等活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一直以线下形式开展。从2020年疫情开始后改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阅读四季”品牌活动阅读推广活动中,助力学生科研学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逐年提升,总体参加人数逐年上涨,2018—2022年阅读推广参与人数从1750人提升至6640人,信息素养课程参与人数从1305人提升至22 286人。

在“阅读四季”活动中,图书馆充分挖掘和调动大学生科研学习需求和热情,灵活制定每季活动主题,最大程度地对图书馆资源、服务及空间进行宣传,无缝衔接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教育。(1)9月“开学季”,开展“初遇小图,寻书有礼”活动及新生信息素养培训教育第一站,为新生培养借阅习惯,熟悉借阅规则,普及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做好大学生科研学习专业课的辅助支撑;(2)12月“考试(研)季”,为学生们梳理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源,验收考核学生的文献检索技巧及数据库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等,并开展“‘研途正好,不负今朝”活动,为考研学子推送馆藏考研数据库资源,并为他们派送“考研大礼包”,助力莘莘学子“上岸”;(3)4月“读书季”,开展“春日‘悦读会”共读活动,于21天最短的阅读养成期和阅读导师共读一本著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他们分享阅读技巧,加强信息素养培养效果,提升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并通过有奖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其自发地产生“具备这种能力便可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优越感。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图书馆还会举办校园阅读文化节开幕式暨优秀读者颁奖典礼,表彰“最爱读书工大学子”及“荐购之星”,授予“2022年度优秀读者”称号,激发大学生读书热情,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助力书香校园建设;(4)6月“毕业季”,图书馆统计读者个人借阅数据及信息素养掌握水平,为学生颁发专属“毕业纪念卡”,镌刻大学美好阅读时光,为科研学习生涯留念。

3.2 倾心制作短视频,打造“翱翔微课堂”

西北工业大学从2020年起每学期策划拍摄信息素养培训微视频课程内容,并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倾心打造“翱翔微课堂”。培训视频《与西工大图书馆的亲密接触》全面介绍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2021年所拍摄的《我为读者办实事|委托图书服务,小图一直在努力》表达了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本”的理念,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陕图走进高校系列——高考志愿填报之“西工大”》积极宣传西工大,为校园树立了美好形象;2022年《疫情下的温暖守护》展现了疫情期间图书馆老师们为大学生不间断提供优质服务,弘扬正能量,激励大学生们在特殊时期坚持学业,培养勇敢、笃定、坚韧的个人综合素养的精神;《开学季|带你“云”游水上图书馆》作为“新生入馆攻略”,在帮助新生熟练运用馆内资源助力学习,尽快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读书养成记·阅读的力量》通过线上导读与线下共读相结合的形式,由阅读导师和领导老师带领同学们用21天共读恩格斯的经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期唤醒大学生信息素养感知能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安全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和理论基础。

3.3 依据本校学科,打造富有高校学科特色的知识殿堂

大学图书馆要不断收集和整理适宜本校学科特色的文献资料,推广学科知识、建立学术数据库、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培训讲座,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如为庆祝中国航天登月和载人飞行的成功,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运用元宇宙技术,将中国航天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三维模型和动画等虚拟信息布置在大厅的场景中,为广大师生提供“中国航天”科普活动服务。读者到达大厅后,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眼镜身临其境地看到三维模型和信息,并通过屏幕点击和手势操作,交互式体验动态细节过程。科普活动使得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获得了真实而具有未来感的体验,对图书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3.4 借助党史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政素养教育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图书馆大厅设有各种形状的红色书籍展架,阅览室和阅览区也设置了相应的“思政旋转书架”,为同学们推荐各类优质的红色思政类书籍。每年读书季活动中还会以“盲盒”的形式在展架上为同学们推荐好书,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安静自主的“推—选”方式也更易于被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所接受。长安校区图书馆2019年开放的“红色书屋”,是一处很有文化特色的阅览室,屋内纸质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座椅舒适,绿植环绕,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友谊校区图书馆2022年建设完工的“翱翔空间”,是一处富有“西工大三航特色”的自修室,独特的“隔档”独立空间设计深受学生喜爱。除了基本的自修功用,各院系的师生常在这里举办培训课堂及相关主题活动。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1月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图书馆举办党史光辉历程照片展,以回望历史岁月点滴,重新打开记忆,铭记百年大党的自豪与荣耀;长安校区图书馆举办红色报刊史料展,展出收藏的部分红色报刊,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校园举办阅读文化节,其所收藏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面向两校区全体师生展出。这些展览在校园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吸引众多大学生前来,很好地践行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素养教育建设上进一步端正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

4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展望

从西北工业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来看,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以阅读推广为抓手,以大学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机制为牵引和保障,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型人才教育为技术支撑,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需求,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嵌入式大学生人才培养求学全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4.1 深入挖掘更加多样化的培养方式

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以阅读推广为抓手,在形式上多样化,才有可能提升大学生的体验感,增加其积极性,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提供MOOC、视频教学、互动课堂等多种线上学习选择,以及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社群学习等多种线下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动画、图表、演示文稿等方式增加课程内容的可视化,使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如数字资源、实物资源、三维虚拟资源等,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并提高教育成效;开展小组讨论、頭脑风暴等互动环节,增加课程的交互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工作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提升教学团队质量,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关键着力点还在于教学团队建设。一要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注重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要严格审核其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等,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二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包括信息素养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等,提高其政治觉悟和安全责任意识。三要强化课程管理,在信息素养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防止出现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四要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信息素养监督机构,对教学团队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3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虚拟实验室和仿真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更快地掌握知识点;通过智能化的评测系统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评估的准确性;通过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适应学生动态变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打破标准化的教育限制,释放出学生的创造力与活力;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通过以上诸多方式,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提高学生的沉浸感和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孙硕.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图书档案信息,2023(2):73-75.

张万民. 信息素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荐读[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45(6):211.

严丹,范越.面向研究生科研全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21,40(5): 96-103,123.

王捷.高校新型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1,43(7):31-36.

VIDAL E, APAZA M, ORTEGA M, et al.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 framework for beginners in higher education[J]. Lati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21(10):542-545.

焦海霞.信息素养课程思政的教学逻辑体系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21(20):2-8.

赵俊梅.信息素养系列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以中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信息素养系列课程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8(1):112-116.

胡丽娜.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课堂育人模式探索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15):265-266.

张鸿来,曹悦德,顾金媛.人工智能融合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科技风, 2019(10):31.

FREDRIK H. Co-learning in a digital commun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views on learning in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C].Sustainable Digital Communities, 15th Internationa Conference,2020(3):327-342.

安冬,封国.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类专业“四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30):280-281.

张路娟.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41(5):51-54.

王凤翠,石德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研究[J]. 图书馆界, 2020(2):41-45.

牛 悦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陕西西安,710072。

杨鲜艳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72。

楊 华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72。

(收稿日期:2023-05-25 编校:曹晓文,左静远)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文化育人人才培养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技术文化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