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研究

2023-09-13张一翠朱超敏习亚萍檀树萍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7期

张一翠?朱超敏?习亚萍?檀树萍

摘 要 捐赠文献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有助图书馆顺利开展捐赠工作,规避捐赠风险。结合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现状,论文通过对国际图联扩展版《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的解读,提出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要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国际图联;扩展版《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07

Research on the Work Specification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Don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ifts for the Collection: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IFLA

Zhang Yicui, Zhu Chaomin, Xi Yaping, Tan Shuping

Abstract Donated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 A scientific work specification for the don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can help the library to carry out the donation work smoothly, and avoid donation risk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nation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work specification of the don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ifts for the Collection: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 (2019 Extended Edition)-IFLA ,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k specification of the donation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China.

Keywords Don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Work specification. IFLA. Gifts for the Collection: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 (2019 Extended Edition).

0 引言

接受捐贈文献是图书馆补充馆藏的途径之一。通过捐赠文献补充和丰富馆藏有助于缓解经费压力,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利用,更大程度发挥文献的价值,促进优秀文化更广泛地传播。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第二十三条规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将捐赠工作视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采购、接受交存或者捐赠等合法方式收集文献信息。”广义上,图书馆捐赠包含了实物性捐赠(如图书,手稿,设备,资金等)以及非实物性捐赠(如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技能)。图书馆捐赠一般指文献资源的捐赠,这是因为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资源,拥有悠久的捐赠实践历史,是图书馆最常见的捐赠资源。

图书馆的捐赠文献,按来源分为主动捐赠和请求捐赠。主动捐赠指捐赠者主动向图书馆赠予捐赠文献。请求捐赠是图书馆通过向公众、社会组织征集或请求获得捐赠文献。无论何种来源的捐赠文献,都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捐赠文献虽是免费获得的,但图书馆在接受和管理捐赠文献中要付出人力、智力、财力等成本,还可能面临成本浪费甚至法律诉讼等风险。制定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科学有效的捐赠管理制度和捐赠工作流程,不仅有助于图书馆获得珍贵的捐赠文献,发挥图书馆保存、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还能最大程度降低捐赠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为向全世界的图书馆捐赠工作提供最佳实践指导,国际图联制定了《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本研究在解读分析2019年发布的扩展版《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现状,探讨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要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思路。

1 我国图书馆捐赠工作现状

我国图书馆捐赠相关的政策法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发展过程。1999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3]是最早涉及图书馆捐赠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是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其中第二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将图书馆纳入了法律适用范畴。2006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4]是一项争取社会捐赠的鼓励性政策,明确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包含图书馆在内的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可享受一定的缴税优惠。201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5]第二十条专门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捐赠工作,从整体上为图书馆捐赠工作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和要求。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开展的捐赠工作大多接受来自社会和个人的捐赠,捐赠内容包含图书、资金、实物等。本研究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985高校图书馆的捐赠主页进行了调研(调研时间为2022年12月01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捐赠园地”[6]、北京大學图书馆的“图书馆捐赠平台”[7]、武汉大学图书馆[8]和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9]的捐赠网页详尽地展示了捐赠说明,捐赠范围,捐赠双方权益等,是高校图书馆中建设较好的捐赠主页。公共图书馆中,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和贵州省图书馆等图书馆有内容较为全面的捐赠主页。但整体而言,据笔者调查,国内仍有较大部分图书馆未对捐赠工作进行专门的主页建设和宣传,公共图书馆对捐赠主页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如高校图书馆。捐赠声明中大部分图书馆只是阐明其所需的捐赠类型及联系方式,形式较为单一。本研究以调查问卷调研了捐赠网页建设较为全面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十所高校图书馆(调研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近一半的高校无正式捐赠协议;有捐赠协议的高校,大部分无知识产权/财产权利转让条款,捐赠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图书馆存在捐赠资源的法律归属权不明确的问题。当前国内关于图书馆捐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捐赠实践调研、国内外捐赠工作比较、捐赠方式方法创新、捐赠系统设计、捐赠工作法律问题、捐赠制度建设等方面,其中捐赠工作法律问题和捐赠制度建设涉及部分捐赠规范,但未系统研究规范要点。文献资源捐赠是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特藏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必要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国际图联《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概述

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代表着图书馆的利益,致力于改善全球范围内的图书馆服务。IFLA通常会以制定指南等标准文件来指导图书馆行业教育和事业发展。指南是IFLA标准文件的一种,通常是指包括指示、建议和最佳做法的文件[10]。《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Gifts for the Collection: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由IFLA采访与馆藏建设专业委员会制定。采访与馆藏建设专业委员会关注于图书馆的核心—馆藏,着眼于在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馆藏过程中对图书馆员提供支持和指导[11]。分享通过采购、交换、赠送等方式获得馆藏的专业知识是其工作之一。2008年,IFLA首次发布了《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12],详细阐述了捐赠馆藏管理的流程及风险防范措施,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图书馆捐赠工作,为图书馆制定捐赠工作规范提供了详细参考。其制定过程参考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图书馆的相关捐赠管理办法。为应对专业环境和信息行业的不断变化,2019年发布了扩展版《图书馆捐赠馆藏管理指南》[13](以下简称《指南》),修订了部分内容的表述方式,并增加了关于如何管理捐赠电子文献管理的相关内容,对新的发展环境中图书馆捐赠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细致的指导。《指南》关注于作为图书馆馆藏的捐赠,为图书馆捐赠馆藏处理和评估提供参考和最佳实践,力求最大限度地解决捐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图书馆提升捐赠工作透明度,减少风险,实现捐赠文献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指南》一开篇便表明“本指南可供全世界的图书馆使用,不受图书馆服务定位(学术、公共)和捐赠资料物理形态的限制。”《指南》作为一项指导性而非强制性文件,详细阐述了捐赠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考虑到各地文化差异,《指南》建议图书馆参照本馆的馆藏发展政策制定明确的捐赠馆藏处理和评价流程,为世界各地本土化应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例如,《指南》在“捐赠货币评价与估价的授权”一节中特别说明了捐赠文献估价问题,以美国为实例“美国法律规定超过5000美元的捐赠必须由具有资格的评定者进行估价以获得税收减免”,考虑到不同国家政策法规的差异,特别提到“这一流程因国家而异。”《指南》对图书馆在本地化应用时应兼顾当地的政策法规做出了提示。

与IFLA代表图书馆利益的初衷一致,《指南》在关注捐赠工作中也重视图书馆的权益。由于捐赠文献的免费特性,容易使图书馆忽略在接收捐赠文献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而导致图书馆权益受损。图书馆要充分意识到捐赠工作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为此,《指南》从捐赠政策声明、捐赠处理、捐赠评估、捐赠协议的制定和签署等方面给出了风险提示及规避策略,为图书馆捐赠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了解决路径,使图书馆权益在捐赠工作中不因某些风险因素而受到影响。

《指南》详细阐述了图书馆捐赠细节,并提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南》内容由七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关注图书馆关于捐赠应做出基本的说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关注主动提供捐赠与请求捐赠馆藏的处理;第五部分阐述了评价捐赠文献时需考虑的信息和捐赠者设定的特定条件;第六部分列出了接收捐赠会涉及到的资源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正式和非正式获取捐赠的致谢;最后附录了捐赠协议示例文本及捐赠电子资源管理要点。《指南》内容概要如图1所示。

3 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要点解析

《指南》详细阐述了图书馆内部工作组织和捐赠工作准则,图书馆及捐赠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图书馆捐赠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范本。本研究依《指南》内容和文献捐赠工作需求,将我国图书馆捐赠规范框架归纳为图书馆捐赠工作制度规范、捐赠处理流程规范、捐赠声明规范三大部分。

3.1 捐赠工作制度规范

捐赠制度规范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标准。文献资源捐赠制度规范包含工作组织结构和详细的文献资源捐赠制度。文献资源捐赠工作组织结构是图书馆内部的分工安排,而捐赠制度是图书馆制定的献资源捐赠工作标准和要求。捐赠制度规范是图书馆内部工作规范,也是捐赠处理和捐赠声明的制度基础,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工作风险规避的重要依据。

3.1.1 捐赠工作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捐赠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组成部分,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指南》非常重视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建立,开篇便表示图书馆应该对捐赠工作各个流程进行授权和信息展示,并形成领导决策机制,强调了请求捐赠和捐赠协议签署的授权及领导决策的重要性。依托于图书馆的整体架构,捐赠应由馆长或资源建设专家总负责,并依捐赠工作指南和捐赠工作流程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捐赠组织结构。捐赠文献作为馆藏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图书馆应确立赠前咨询/捐赠请求—捐赠接收—捐赠评估—捐赠加工揭示—捐赠处理等各阶段的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对于请求捐赠,特别是寻访请求,应由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专职负责人来代表图书馆与捐赠者协商捐赠条件,其工作目标是为图书馆争取到具有较高价值捐赠文献的同时最大可能保障图书馆的权益。

3.1.2 文献资源捐赠工作制度

《指南》作为图书馆捐赠的指导性文件,建议图书馆依据自身馆藏发展政策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吴建中也建议图书馆应“制定捐赠条例,强调图书馆拥有处置权。”[14]文献资源捐赠制度应当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制度的一部分,用以规范和指导图书馆捐赠工作,保障图书馆接收的捐赠满足资源采购标准和馆藏发展需求。捐赠制度应当阐明图书馆文献资源捐赠政策,捐赠工作定位,捐赠原则,对捐赠文献的类型,形态,条件等要求,图书馆接受和管理捐赠文献的工作规范或工作条例等。

3.2 捐赠处理流程规范

图书馆捐赠的核心工作是捐赠处理。所有的捐赠文献都须经评估来确定是否入藏,其中入藏捐赠须经历完整的捐赠处理生命周期,即赠前咨询/捐赠请求、捐赠接收、捐赠评估、加工揭示、致谢和捐赠协议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中均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可能是成本过于损耗的风险,也可能是法律风险。依《指南》的捐赠处理流程,图书馆应该从捐赠获取、捐赠评估与入藏、捐赠加工揭示、捐赠协议制定等方面制定捐赠处理规范,规范管理捐赠,降低图书馆风险,提升捐赠工作效率。

3.2.1 捐赠的获取

主动捐赠是图书馆最常接收到的一类捐赠。不符合入藏条件的文献多来自于主动捐赠。对不入藏的主动捐赠文献,图书馆应在捐赠声明中明确这类资源的处理。《指南》鼓励图书馆对接受的主动捐赠文献的处理过程建立文档,捐赠者和图书馆同时拥有副本,使捐赠接收的决定过程更加透明,以降低图书馆的风险。相比主动捐赠,请求捐赠的获取需要图书馆主动规划。请求捐赠所获得的文献往往是图书馆特藏文献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应着力做好请求捐赠。首先,图书馆要有清晰的请求捐赠目标,可以是某个专题的文献,也可以是某个人的收藏,或特定时间段的出版物等。请求捐赠目标应由资源建设专家及图书馆领导共同制定,以符合图书馆的馆藏发展目标和整体建设规划。其次,图书馆应依据经费预算、空间和保存条件等情况,对请求捐赠工作做好预算和规划,以保证在图书馆可接受的条件内获得最佳资源。再者,图书馆应有专人负责请求捐赠工作。在与捐赠者协商捐赠条件时,尽最大可能保障图书馆的权益。同时应保证运输安全,避免请求捐赠文献的损坏和丢失。

3.2.2 捐赠的评估

对捐赠文献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是否入藏。捐赠文献是否入藏有多方面决定因素:比如文献的物理状况、知识层次、学科范围、与现有馆藏的匹配度及重复情况等。当捐赠文献符合入藏条件时,图书馆应评估一旦收藏了该资源,需要在资源的获取、加工、存取和保护方面付出的成本,综合考虑最终是否接受捐赠。《指南》建议的考虑成本有:运输成本,加工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编目成本,馆舍空间是否足够,是否能提供合适的保存温度湿度,甚至捐赠者的特殊要求。即使捐赠资源很有收藏价值,若图书馆未进行有效评估,导致捐赠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加工和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的管理负担及法律风险。

3.2.3 捐赠文献的揭示及入藏

一旦决定接受捐赠文献为馆藏,就需要对捐赠文献进行加工与揭示。加工是为了使捐赠文献符合图书馆的馆藏要求,比如添加必要的磁条、修补破损等。揭示是为了向读者更好地展示文献信息,以方便读者利用,充分发挥文献的价值。捐赠文献的揭示,应充分展示文献来源,文献的物理特征与内容知识特征,最好將捐赠者信息添加到揭示内容中。一方面,以此表示对捐赠者的感谢和纪念。另一方面,方便图书馆管理和统计。如果该捐赠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收藏家,在揭示中标注捐赠者信息也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获取系列捐赠文献。捐赠文献入藏后,可依据图书馆捐赠政策及文献价值,综合考虑文献的服务方式。一般文献可上架流通,若是特藏文献,则应妥善保管,适当开放,比如只开放馆内阅览。

3.2.4 捐赠的处置

图书馆捐赠处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入藏条件的捐赠文献的处置。若此类文献是主动捐赠者已邮寄至图书馆,图书馆可自行处理,也可与捐赠者协商处:经捐赠者同意,直接退回给捐赠者,或转赠给其他有意向接收的机构或图书馆。若此类捐赠不包含捐赠者信息,图书馆可自行处置。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管理办法》[15]第八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优先选择无偿划转、捐赠和置换等处置方式。图书馆既是捐赠接收方,也可以是捐赠方。捐赠也是图书馆处置文献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情况是捐赠文献的剔除,一般是由于文献知识过时等原因,图书馆计划将捐赠文献从馆藏中剔除,应首先查考捐赠协议,捐赠者对此是否有特殊要求。有些捐赠者会要求,若图书馆不收藏时,将捐赠文献退回;有些捐赠者全权交由图书馆处理。图书馆应明确捐赠文献的转赠和剔除流程,妥善处理,以保障操作合法合理合规。

3.2.5 考虑捐赠者的特殊条件

部分捐赠者在捐赠文献时,会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如要求捐赠文献的公开时间,编目周期,甚至有些捐赠者会要求建立专架等。有些要求是较为容易的,比如要求宣传推广,图书馆也乐于对有价值的捐赠文献进行推广。有些要求较难实现,会过于损耗图书馆成本,比如在图书馆物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求设立专架或集中摆放展出。对于捐赠者的特殊条件,图书馆应依据成本预算和实际条件,接受或拒绝此类要求。若捐赠文献收藏价值较高,在保障图书馆权益的情况下可与捐赠者协商,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3.2.6 捐赠致谢和捐赠协议规范

捐赠致谢是图书馆向捐赠者表达感谢的方式,一般以感谢信、捐赠证、或捐赠荣誉榜等方式感谢,或者依捐赠者要求的其他合理的方式表达。捐赠致谢是图书馆鼓励捐赠的方式之一,是捐赠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公益事业捐赠法》鼓励签署捐赠协议“捐赠人可以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我国图书馆关于捐赠文献的归属权模糊,图书馆和捐赠者权责不明确,容易为后续的捐赠馆藏管理留下隐患。《指南》建议“对于较大的、贵重的、意义重大的,以及捐赠人有严格地域限定的赠品应该签署正式的捐赠协议。”并给出了捐赠协议文本示例。文本示例建议协议应包含捐赠者的详细联系方式,赠品清单,所有权,知识产权及版权,以及赠品的存取,使用和复制等;若捐赠文献为电子资源,协议还应当提及电子资源的类型和技术要求、所有权说明以及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处置条款。文献资源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损耗,或某些文献知识过时,特别是科技类文献,最终会有部分捐赠文献不再适合收藏。因此,在捐赠协议制定时,也应着重考虑这部分捐赠文献的处置问题。《指南》建议,图书馆应当制定一个标准的捐赠协议。如果捐赠者有其他需求,需要事先得到法律顾问的确认才可签署。协议应明确图书馆与捐赠者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贵重捐赠或特殊要求的重大捐赠,图书馆应制定捐赠协议,并鼓励捐赠者签署。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图书馆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并鼓励捐赠者签署捐赠协议,将有助于图书馆避免相关纠纷或法律风险,也是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捐赠文献的保障。

3.3 捐赠声明规范

捐赠声明是图书馆依据自身馆藏发展需求而制定的说明性文字或文件,是图书馆捐赠工作制度的公众说明,一般展示在图书馆捐赠主页或其他面向捐赠者的渠道,如读者手册,图书馆刊物等。捐赠声明包含捐赠政策声明和面向公众的主动捐赠声明。(1)捐赠政策声明。捐赠政策声明应说明图书馆可接受的捐赠范围、图书馆与捐赠方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捐赠文献的所有权说明、捐赠处理流程等。(2)面向公众的主动捐赠声明。图书馆希望获得公众的捐赠以丰富馆藏,但并不是接受所有捐赠,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面向公众的主动捐赠声明。主动捐赠声明应包含重点申明:①图书馆有权决定是否接受捐赠文献;②一旦主动捐赠文献到馆,便为图书馆的自有财产,图书馆有权进行处理;③图书馆对文献的丢失和损毁不承担责任;④关于接受捐赠文献的保存、编目和获取政策,以及不入藏文献的处理方式。

3.3.1 捐赠需求及捐赠处理流程声明

捐赠需求是图书馆依据馆藏发展需要制定的文献资源捐赠需求。捐赠需求包含:(1)捐赠文献法律状态,比如要求是正式出版物,或某类重要的非正式出版的科研报告;(2)捐赠文献物理状况,如要求不能有缺页和严重破损的情况;(3)捐赠文献知识层次、学科范围等;(4)例外情况声明,为保障不错过重要的捐赠,需要列举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年代久远的罕见资料,其物理状况已达不到图书馆要求,但其对某些学科的研究极具价值,甚至有可能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图书馆即可考虑接收此类文献,并对其妥善保存和利用。捐赠需求声明,可以帮助图书馆减少接收到不符合收藏要求的捐赠文献。

捐赠处理流程声明是向捐赠者说明捐赠处理过程,使捐赠处理透明化,减少因捐赠处理流程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声明应公开捐赠处理流程,并特别注明,鼓励主动捐赠者提前与图书馆联系,就捐赠文献详细情况进行沟通,以便于图书馆决定是否接受捐赠;在寄送捐赠文献时需主动提供个人/机构信息,以及捐赠文献的详细信息;应明确说明对接收到的不符合入藏要求的捐赠文献的处理方式等。

3.3.2 捐赠双方权利及义务声明

明确图书馆及捐赠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合理利用捐赠文献的保障,也是避免纠纷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出版管理条例》《关于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赠送境外出版物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捐赠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分别做出明确的说明。比如捐赠方应对捐赠文献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内容的合法性負责,捐赠文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捐赠方有确保捐赠文献合法的义务。捐赠方有权对捐赠文献的使用、管理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图书馆有告知捐赠者关于捐赠馆藏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义务等。图书馆对已到馆的捐赠文献拥有合理使用权以及处置权等。特别强调图书馆应注重对捐赠处理过程的记录和保存,如捐赠接收过程,信息往来记录,馆藏变动情况,捐赠协议等。无论是方便捐赠者随时的询问还是对特殊捐赠的反馈,捐赠处理过程及捐赠文献状态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可查,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是推动图书馆捐赠文献的处理和管理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4 结语

当前,我国图书馆存在捐赠文献的法律归属权不明确,捐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图书馆捐赠规范,有助于图书馆顺利开展捐赠工作,获得有价值捐赠文献,实现捐赠文献的有效利用,避免捐赠风险。IFLA《图书馆捐赠管理指南》基于捐赠流程,对捐赠中的细节进行规范,内容涉及捐赠的各个方面,并提示了图书馆在捐赠实践中的风险规避方法,为图书馆捐赠工作提供指导。本文通过解读《指南》建议,提出我国图书馆应从捐赠工作制度、捐赠处理流程、捐赠声明三个方面着手制定文献资源捐赠工作规范,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捐赠规范的研究提供思路。虽然目前我国图书馆捐赠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但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推进,捐赠工作将会愈加规范,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捐赠工作科学深入地开展,持续有效发挥图书馆保存,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22-12-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2-12-26]. http://www.npc.gov.cn/npc/c12435/201811/3885276ceafc4ed788695e8c45c55dcc.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EB/OL].[2022-12-26].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03.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EB/OL].[2022-12-26].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0608/20060803006688.html.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2-12-26]. http://www.npc.gov.cn/npc/c12435/201811/3885276ceafc4ed788695e8c45c55dcc.shtml.

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捐赠园地[EB/OL].[2022-12-26]. http://webapp.lib.tsinghua.edu.cn:8080/donateexchange/manageinfo/statportal/index.jsp.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平台[EB/OL].[2022-12-26]. 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donation.

武汉大学图书馆.征集启事[EB/OL].[2022-12-26]. https://www.lib.whu.edu.cn/category/963.html.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捐赠[EB/OL].[2022-12-26]. https://library.nudt.edu.cn/engine2/general/more?t=808528986C8C1A631FBD8BC68D9F2F84E5F897659ABD8416E926330E2DD1235339663536BB444237.

IFLA. Standards work in progress[EB/OL].[2022-12-26]. https://www.ifla.org/standards-work-in-progress/.

IFLA.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Section[EB/OL].[2022-12-26]. https://www.ifla.org/units/acquisition-collection-development/.

IFLA. Gifts for the Collections: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EB/OL].[2022-12-26]. http://r-epository.ifla.org/handle/123456789/620.

IFLA. Gifts for the Collections: Guidelines for Libraries (2019 Extended Edition) [EB/OL].[2022-12-26]. http://repository.ifla.org/handle/123456789/629.

吴建中.捐赠是一份爱心,呵护好这份爱心是图书馆员的责任[EB/OL].[2022-12-26].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7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獻信息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2-12-26].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99933.htm.

张一翠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 陕西西安,710049。

朱超敏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陕西西安,710049。

习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陕西西安,710049。

檀树萍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陕西西安,710049。

(收稿日期:2023-01-27 编校:左静远,曹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