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2023-09-06黄浩栩

教育界·A 2023年22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生活教育小学

【摘要】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部分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而是侧重于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高效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打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生活教育

作者简介:黄浩栩(1989—),男,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而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保证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与音乐教学改革要求相符合,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达成课程育人的目标。小学音乐教师要依据生活教育理念重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与建构音乐知识,高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原则

(一)生活性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系统化学习音乐知识,更要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构建生活化的音乐课堂[1]。

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组织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以优化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技能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以有效培育学生审美、交际等方面的素养。

(二)科学性

教师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有效结合音乐学科和现实生活,高效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活材料,合理控制生活化的“度”。教师不宜机械传授生活经验,而是要以音乐知识为基础,有机融合对应的生活素材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否则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

(三)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定位与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应用生活教育理念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科学地搜集和运用生活素材,创设利于激发学生欣赏热情的教学情境,采用适宜的生活语言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欣赏活动,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欣赏、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体会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以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促進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师只有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紧抓教学的重难点,才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注重向学生讲授知识点和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这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遵循生活教育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具备可行性、科学性的生活化教学目标,以此有效指导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实施[2]。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春天的歌”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生活化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表现的春天以及表达的情感;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欣赏《旅行之歌》这首歌曲,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旅行的欢畅,还要让学生掌握强弱处理等知识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助于生活化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目前,部分教师对音乐教材过于依赖,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筛选、引入适宜的生活化材料,没有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欣赏教学情境,导致学生的欣赏热情得不到调动,这不利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教材大纲,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灵活开发和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资源,增强音乐课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以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音乐欣赏教学的生机与活力。音乐具备记录生活、反映生活的功能,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具备浓厚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引入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导学生认真欣赏,让学生体会作品的主题与情感。

例如,《绿水青山总是情》《向幸福奔跑》《遇见未来》等音乐作品,体现了新时代、新气象。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这些作品,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面向多元文化。音乐是多元化发展的,因此,教师既要充分重视中华音乐文化,突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线,又要引入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多元文化视角搜集相关资料,积极融合中华音乐文化,带领学生学习民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认真欣赏民歌,可以体会中华音乐文化的魅力,保护与传承中华音乐文化[3]。

最后,引入新媒体资源。目前,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学生对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中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积极挖掘和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中的优秀音乐资源,巧妙结合教材内容,在增强音乐欣赏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

(三)组织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知识探究、课后升华等各个环节贯穿生活教育理念,全面体现生活教育理念的价值和意义。

1.课堂导入生活化

现阶段,部分教师忽视了音乐欣赏课堂的导入环节,没有设计有意境的、耳目一新的课堂导入,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后续欣赏教学活动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设计,围绕课堂的欣赏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择导入形式,切实增强音乐欣赏课堂导入的吸引力。

(1)改编导入

部分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导致学生的欣赏热情不高。因此,教师可以提前改编作品内容,巧妙融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待调动学生的兴趣后,再逐步引入原作。通过导入改编作品,能够快速拉近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导入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嚓嚓嚓》这首歌曲为例,其属于儿童歌曲,具有轻快、明亮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校园生活,改编能够表达快乐情绪的生活化歌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融合了形、声、画等元素,可以增强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再现生活场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资源,发挥生活化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优势,改善音乐欣赏课堂的导入效果。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蓝天白云”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反映乡村美好生活以及大自然优美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让学生沉浸于图片、视频所表现的场景中。之后,教师可以引出《空山鸟语》《牧场上的家》等音乐作品,带领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作品表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

2.探究生活化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能无法高效理解部分抽象的知识点,难以深度感知音乐之美。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教学的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难以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利用一系列生动可感的生活素材阐释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感知音乐之美。

(1)结合生活感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音乐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具体的生活事物,层层剖析复杂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降低学生理解音乐知识的难度。

例如,在学习有关乐器方面的知识时,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可按照四季来划分不同的乐器,如竖琴与春对应,具有勃勃生机;小提琴与夏对应,体现生命的律动等。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各类乐器的音色韵味。

(2)結合形体律动

旋律与节奏是音乐作品的关键要素,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作品的旋律与节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出一些生活化的肢体律动,在深化学生欣赏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浪花里的歌”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小事情》这首美国童谣,鼓励学生结合作品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感受作品表现的场景。

(3)结合创作背景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既可以降低学生欣赏作品的难度,又可以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渗透德育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他相关背景知识,实现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弦之歌”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作品后,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作品的创作故事,讲述门德尔松的创作历程,再让学生结合门德尔松的人生经历体会作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3.运用生活化

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带领学生欣赏相关作品,理解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又要设计生活化的实践任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填充生活化歌词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音乐作品是没有歌词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尝试填充生活化的歌词,要求填充的内容契合作品情感,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这一任务的开放性、创造性较强,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2)自制生活化乐器

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逐渐感知音乐的魅力,产生持续探索的热情。但部分学生缺乏音乐器材,阻碍了探索音乐之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主动手制作乐器,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3)书写生活化感受

很多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还会产生一些思想感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以教学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亲亲红领巾”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亲亲红领巾》《共产儿童团歌》等作品后,可以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结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深刻理解生活教育的内涵,主动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利用生活化资源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完成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丹丽.让“设问”激起孩子们心中美妙的音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设问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5):3-5.

[2]沙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3):73-75.

[3]候婉琪.文化认同视域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探究[J].当代音乐,2021(10):54-56.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生活教育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