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17陈玲赵岚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

陈玲 赵岚

[摘要]在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时代和社会也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有新目标、新理念和新手段,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新需求。目前,我国诸多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文章基于各高等院校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试图提出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期为高等院校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创新复合型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不断演进、新媒体的不断变革,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媒体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传媒人才主力军的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需要求新求变,其只有革新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新需求。

一、新业态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背景

21世纪以来,我国新闻传媒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其中广播电视行业更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由此促进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年为新闻传媒行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中本科及大专学历82.70万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93万人[1]。

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为了谋求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开始跟上时代的步伐,向互联网平台转型。根据教育部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相关文件中提出的高等院校须积极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关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2023年3月5日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深化体教融合”[2]的相关建议,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二、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问题

当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存在短板: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满足传媒生态和市场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理念的局限性与固化困境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固化,培养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编”和“导”这两方面的能力,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专业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节目策划、剧本撰写、素材采集、节目制作、后期合成等方面的能力[3]。当下,我们正处在“多媒体时代”“图像时代”“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高等院校不能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一般的艺术专业教育来看待,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只具备“编”和“导”的能力则难以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以及传媒生态。新的思维理念、新的文化观念、新的信息获取途径都促使高等院校必须树立“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因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不能仅强调教学环境的建设,而忽视教学理念的更新,须树立创新性思维和观念,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方案的单向度发展窠臼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人才须是创新复合型人才,而跨学科教学则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当下多数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一直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教育的主流教育观念是“专才”培养观念,即专业的单向度发展。基于这一观念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未能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形势,导致学科发展越发无法适应行业和社會对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下的广电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考虑广电媒体的发展‘痛点,结合当下的技术要求,增进专业课程与相邻学科的深度融合,挣脱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窠臼,以开放式思维进行课程与专业设计,针对性地培养出具有媒体融合思维的复合型人才。”[4]

(三)培养体系尚处探索窘境

目前看来,我国诸多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没有跟上传媒实践发展,培养体系尚未成熟,培养的人才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行业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理念、培养层次、培养措施、培养手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在新时代下,媒体形式发展日趋多样化、节目制作主体更加多元化,要想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创造性思维,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向前发展,各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做到培养体系贴合时代要求、明确培养方向、改进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对学生采、写、编、摄、评、说、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将理论教育、实践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各高等院校还须将具有显著优势的专业与地域资源相结合,在凸显学校特色的同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培育出更多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须创新和改革,以此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高等院校针对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须及时反思,探寻解决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更加明晰。

(一)清晰鲜明的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对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清晰鲜明的培养目标。“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应当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要考虑综合社会经济、传媒、科学专业以及高等教育体制多方面的因素。”[5]新时代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广播电视人才是具有职业道德、具备媒体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拥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

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突破传统思維的限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能够向社会持续输出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探索,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实践,如果只通过理论教学来培养学生,那么所培养的人才会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环。此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的重要评判依据之一。因此,在教学理念方面,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在保留广播艺术和电视艺术方面基础课程的同时,顺应当前影视艺术的发展态势,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业务方面的理论、应用课程。只有如此,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才能满足新时代市场及用人单位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三)“研创结合”的一体化前沿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专业特殊性,其须与行业、产业接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高等院校可以主动与各大媒体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授课,邀请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为学生讲述前沿内容,也可以把电视节目现场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感受专业现场氛围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高等院校和媒体单位可以有序组织学生参与节目制作,在激发课程体系活力的同时,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学习行业前沿知识,进一步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高等院校还应重视艺术市场发展规律,积极关注并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戏剧节、艺术节。“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自己创作短片时多一个角度,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的艺术表达与观众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营销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一部电影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并与观众进行有效连接。”[6]只有这样,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影视编导艺术作品剧作、表演、拍摄、传播的一体化机制,不断培育精品课程,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稳步提高。

(四)“学授互动”的二元化综合培育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相关的媒体技术突破了技术的壁垒,已经能够互相兼容,但是由于高等院校体制与广播电视行业体制存在诸多不同,更新和引进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并及时用于教学还存在诸多困难,加上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不能与行业实际情况有效接轨,所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能力、综合素质都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目前,主流的“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对象,即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育者,即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然而,课堂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所以,高等院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中,还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要规避传统“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弊端,在授课中教师要主动引导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增强教学的严谨性、先进性与科学性,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辩证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因此,授受互动的教学过程、二元解构的教学模式、对话引导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都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法。

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措施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高等院校应基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规划,从基础层面、核心层面和保障层面三个层面,有效实现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基础层面—完善专业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须以学科建设为基本前提。一方面,高等院校应整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力量,及时更新校内教学实践设备,搭建好教学实践平台,以便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提供真实的媒介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各大高等院校还应促进学术资源共享,加强校际合作、校地合作,以此促进本校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二)核心层面—增强专业品牌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优势,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概况,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品牌价值,多层面、多渠道、多维度宣传品牌,利用地域资源,充分彰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术特色和专业实力,努力打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色品牌。高等院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成就专业品牌,以专业品牌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三)保障层面—夯实专业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始终离不开人。其一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了良好的教师引导,专业人才培养才能顺利开展。对此,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行业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形成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还可以聘请行业优秀的从业者到学校任教。采用这种校外引进和校内培养相结合的形式,高等院校可以切实建设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团队,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其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创新性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形成。

五、结语

目前,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理念具有局限性,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完善,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必须明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手段,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等院校只有从根本上认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才能逐步从改革实践的探索中发现过往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在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育工作上实现创新发展,建构新媒体时代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源源不断地为行业提供需要的人才,实现传媒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规划财务司.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EB/OL].(2022-04-25)[2023-03-19].http://www.nrta.gov.cn/art/2022/4/25/art_113_60195.html.

[2](两会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03-14)[2023-03-19].http://www.news.cn/2023-03/14/c_1129432017.htm.

[3]郑莹莹.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3):61-62.

[4]胡泽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22):189-191.

[5]吴杨爽.基于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07):92-93.

[6]朱娟.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制片思维”培养[J].戏剧之家,2022(27):163-165.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改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