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

2023-08-08和丰龙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和丰龙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语用能力与道德认知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融入德育教育,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采取合适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度阅读,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是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突出德育领先地位的重要体现。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载体,突出德育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部分教师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存在着认知误区,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务,而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性学科,只需要传输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实际上,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这决定了语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德育教育。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与载体,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感受与体验人类文化与情怀的过程。学生通过对人文情怀、人类文化等道德教育范畴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内化,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的内涵,体悟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承载的情感。道德情感的加深、人类文化情感体验等因素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所渗透的道德情感因素。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技能的提高与道德情感的加深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也可以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转化为努力学习、追求向上的力量,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道德水平的同步提高。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要处理好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教學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工具为载体,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整篇课文,找出理解有难度的语言或段落。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花生本身并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将果实挂在枝头,也不光鲜亮丽,但是为什么父亲却赞美花生?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一问题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对文本意旨的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有的学生可能回答:“花生深深扎根于泥土,不招摇,果实也深埋于泥土当中,但是他的果实却受到人们的喜爱,非常有用。正如做人一样,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有的学生可能回答:“花生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还有的学生可能回答:“在生活中,我们追求安逸的生活,穿得光鲜亮丽,但是没有认识到努力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应该比学习,比努力,而不能崇尚那些外表好看而无用的东西。”基于学生的这些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看似平淡的语言叙述中体现出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作者表达的用词特点。学生会发现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正如花生的默默无闻一样,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借物喻人,给人以深思。在此环节中,教师将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理解了隐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主旨,使学生受到了道德情感的熏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在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结合中融入德育教育

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德育知识需要实践的内化与体验;另一方面,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学生融入生活中,才能更好地观察生活,强化生活体验,并将这些体验融入语文学习中,从而达到以生活促进语文学习、以语文学习加深生活体验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找出语篇中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宁愿被臭虫咬,也执意不想换没有臭虫的房间?为什么‘父亲买了东西,自己不舍得吃,只给‘我吃?”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了解了本文的写作特点,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情深,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在学习本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并写一篇有关做家务的体验性文章。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平日父母对我们关怀有加。为了给我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下班后还辛苦地做家务,而不顾工作的疲累,真是太不容易了。”有的学生写道:“通过做家务,我学会了帮助父母做事情,也体会到了父母每天做家务的辛苦。父母希望我们长大成才,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怀有感恩之心,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还有的学生写道:“世间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之爱。我们要体会父母的辛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父母分担一些,为父母多做点事。”通过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实践,学生对于感恩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不仅可以将课本体验落实于实践,还能够提高践行道德的能力。

3. 在密切联系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无论从语用能力的培养角度,还是从德育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都离不开生活情境。语言的运用需要结合生活,将语言放置在具象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而德育教育更是不能脱离生活,生活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更易于学生理解与内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符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及道德意识的提高。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德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这篇课文用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描述了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文内容,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教学内容也不能与生活相联系,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学生对于过春节并不陌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你对于过春节有什么感受?在过春节时哪些习俗与课文当中所叙述的情形类似?你认为这些习俗有必要继承下去吗?”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纷纷描述过春节时自己见到的情境,并且对于春节中贴对联、剪纸、拜年等习俗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结束语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先处理好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关系。通过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及语篇的理解,达到语言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笑.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 试题与研究,2020(25).

[2]张发虎.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J].读写算,2022(22).

[3]黄甜脆.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

[4]王静.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J]. 华夏教师,2021(32).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